分享

为什么有人认为卫青军事能力一般只是靠国力碾压才能打败匈奴?

 123xyz123 2021-04-08

古代封建王朝对抗强大的游牧民族,基本上都是王朝国力最强大的时候展开反击,汉朝如此,唐朝也基本上符合,可以说这个时候都是依靠国力去碾压对手,因为决定军队战斗力强弱的因素,综合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后勤粮草的问题更是如此,但是除了国力的因素,当然还包括军队战斗力以及将帅的因素,可以说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只凭借着国力,如果军队士兵战斗力不行,又缺少名将的话,想要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卫青能够获得攻打匈奴的胜利完全是靠着国力,这绝对是卫青的贬低,是对卫青军事能力的忽视,可以说真个汉朝反攻匈奴的战争,能够取得卫青一样战绩的名将,也就只有霍去病一个,那么在汉朝国力基本上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其他名将怎么没有打出来呢?而这恰好说明了问题,如果说卫青能力一般,打仗全靠国力的话,那么李靖打败东突厥,李绩打败高句丽,甚至徐达打败蒙古,这些人的实力也完全登不上大雅之堂,也全都是依靠国力在打仗了?

可以说卫青绝对是古代的名将,而且是顶级名将,能够入选武庙六十四名将,就说明他的能力和成就是得到了官方认可的,甚至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评价李靖的时候,就是拿出了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和霍去病做比较的,也就是他认为韩白卫霍是一个等级的名将,当然李靖要超过他们四个人,不过这是明显的太高李靖,可以说他们都是古代的顶级名将了。

那么卫青打仗的水平真的不行吗?真的只是依靠汉朝的强大国力碾压匈奴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只要回到卫青差不多的时代去,通过比较其他名将的战绩,也就能够明白卫青的重要性了,因为卫青是汉武帝时期,可以说是汉朝国力最鼎盛的时候,除了武帝晚年时期的国力因为长期的“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衰退的话,其他时期的国力水平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出入,也就是说这些名将都是在基本相同的国力的情况下作战,那么去看一看他们的战绩也就能够明白名将们的水平了!

那么汉武帝时期的武将都有谁呢?最被大家熟悉的武将也许就是霍去病了,可以说卫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大汉双壁”,两个人的战绩不分高低,这里也就不做比较了,除此之外还有“贰师将军”李广利,以及“飞将军”李广,而在卫青从军队中脱颖而出的时候,还有武将备受重用的,比如公孙敖和公孙贺了,我们通过比较这四个人与卫青的战绩,也就明白卫青是不是徒有虚名了!

四个人中,除了贰师将军,其他三个人与卫青做过同事,并且还同时统兵出征过,当然很多时候李广、公孙敖和公孙贺三个人都是跟随卫青出征,成为他的手下,也可以说是跟随着卫青收割战绩去了,不过李广这个人确实有点背,好处没拿到反而因为迷路自杀了,但是卫青第一次出征的时候,四个人并没有高低之分,那就是在公元前130年,因为匈奴侵犯上谷郡,于是汉武帝派出了四支大军,分别由骑将军公孙敖、车骑将军卫青、轻车将军公孙贺和骁骑将军李广各自统帅一万骑兵出击匈奴,可以说四个人没有统属关系,汉武帝也不偏不倚,在国力相同的情况下,最能够看出四个人的能力强弱。

通过这一次出征匈奴,四个人的水平高下立判,首先公孙敖从代郡出发,结果公孙敖与匈奴交战,阵亡7000名骑兵,因此被判死罪,因为缴纳赎金贬为平民;而轻车将军公孙贺没有斩获一名匈奴,所以没有功劳;至于李广最惨,不但兵败更是被匈奴俘虏,因为匈奴知道李广的威名,想要活捉李广,这就为李广采用假死的方法得以逃脱,按照《汉书》的记载: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唯青赐爵关内侯。

而卫青呢?带领一万骑兵深入敌境,直接打到了匈奴祭天的圣地龙城,并且在龙城取得大捷,斩首700人,而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但使龙城飞将在”里面说的人并不是李广,而是卫青的原因了,可以说四个人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有卫青一个人获得胜利,只能够说明统帅的能力问题了,后面卫青陆续出征匈奴,从无败绩,公元前128年,统帅3万出雁门攻击匈奴,斩敌数千;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以南地区,汉武帝设置朔方和五原郡;公元前124年,统帅3万骑兵攻打匈奴右贤王,俘虏15000人;公元前119年,与霍去病各自统帅5万骑兵进行漠北之战,与匈奴单于主力会战,一战打败匈奴单于,从此匈奴漠南无王庭,而卫青在这场决战中因为迷路没有到达预定位置,最后自杀。按照《汉书》记载: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明年春,大将军青出定襄,斩首数千级而还。月余,悉复出定襄,斩首虏万余人。

至于李广利,是卫青和霍去病之后,汉武帝又选拔的外戚武将,可能就是因为卫青和霍去病的成功,让他对李广利寄予厚望,虽然在攻打西域大宛的时候依靠强大的国力战胜对手,不过在后面统兵攻打匈奴的战斗中,除了失败还是失败,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匈奴经过卫青和霍去病的打击,早已经实力大降,可是李广利依旧不能够取胜,最终的战绩就是公元前99年统兵3万攻打匈奴右贤王,结果被匈奴围困,脱困后军队损失六七成,李陵就是在这次行动中被匈奴俘虏了;公元前97年,汉武帝再一次给他机会,统兵13万,与匈奴交战十多天,竟然无功而返,要知道这是卫青和霍去病都没有达到的统兵数量,而在公元前90年的时候,再次统兵7万出征,总算是击破了左贤王部,但是在归途中被匈奴单于击败,最终投降了匈奴。

这样对比下来,我们就能够看得出都是汉武帝时期,国力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四个人与卫青的战绩差别如此之大,除了个人军事能力的因素之外,还会有其他解释吗?难道说卫青获胜全是运气,李广等人失败全是运气不好,如果只是一次获胜的话,运气的解释还说的过去,可是卫青一生7次出征匈奴,全部取得胜利,而李广几乎没有成功,公孙敖后面跟随卫青和霍去病收获了一波军功,但是最后还是因为统兵与李广利攻打匈奴,最后因为士兵损失太多,被判了死罪;而公孙贺跟随卫青收获过战功,后面三次追随卫青出击匈奴,依旧是毫无斩获,可以说四个人的经历,与卫青有了比较的话,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

可以说卫青军事作战的特点就是稳,不同于霍去病的勇猛,一生七次出击匈奴,除了最后一次漠北之战,几乎全都能够做到全甲兵而还,排兵布阵对手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可以说仔细研究他与匈奴的作战,都是极其经典的打法,那么为什么人们会绝对卫青军事能力不强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和他作战的特点有关,卫青虽然是擅长奔袭战,但是与霍去病的闪电战术还是有些差别的,往往能够出其不意采用速决战术,至于霍去病用兵灵活,不按常理出牌,能够做到闪击制胜,早就造就了人们对于霍去病的战法和风格更喜欢,霍去病的漠北之战追击匈奴几千里,最后“封狼居胥”就能够明白了,再加上卫青为人低调,自然经常被人们忽视,比如李敢因为李广自杀去质问卫青,卫青知道李敢因为父亲的死有些冲动,也就不予追究,但是后面霍去病知道了去敢于做出直接射杀的举动,也就能够看出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了,自然霍去病这种性格更加容易被人们接受了,当然这里面还有汉朝国力强大的原因,也就让人们容易忽视卫青的军事能力了。

综上所述,卫青与同时代的名将比较,除了霍去病之外,其他人的战绩与他有着天然之别,这在汉武帝时期国力基本相等的情况下,不是武将的个人的能力问题,还能够有其他的解释吗?而且卫青得到了后世君王的肯定,入选了唐朝的武庙六十四名将,以及宋朝的武庙七十二名将,这不就是一种肯定吗,而且还是来自于官方的认可,另外无论是唐朝的李靖消灭东突厥,李绩消灭高句丽以及徐达赶跑蒙古统治,数次北伐北元,不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力基础上吗?难道这些人不是名将吗?相反这些人不但是名将,还是古代的顶级名将,能够与这几个人比拼战功的人一只手都能够数过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