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与古代地理学文化知识

 风中小海螺 2017-07-03

俗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道教教义推崇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道教徒修炼的一部分。懂得地学知识是对道教信仰者从事诸多活动的基本要求。在修炼过程中,云游四方的道士们发现和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

道教地学的产生,主要基于创教布道的需要。从东汉张陵创立道教二十四治,到魏晋时《五岳真形图》的问世,都表明古代道教信仰者已十分重视对地理和环境的观察研究。道教信徒们充分利用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及自然资源,建立各种组织机构、官观,以利道教的传播,进而演化发展为别有特色的洞天福地说。神仙信仰也在驱动着道教徒走向名山大川。

众多历代高道都曾隐居山中修道,《抱朴子·内篇》中说:“为道者必人山林。”道士们人山修炼,远离尘世,居清静之地,可以尽情感受山水之灵气,于自然中感悟生命的奥秘,山林中丰富的物产,还为道士炼丹、采药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为了寻找各种新的矿物原料和新的草药品种,千百年里,道教徒的踪迹遍及神州,并远涉域外之地,对中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都有深人的研究和丰富的记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地理学研究的发展。

在现存的各历史时期的《道藏》中,仍保存着相当丰富的道教地学资料,其中一些极具研究价值。

一、道教官观及名山史志:道教将中国的山川分成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五代杜光庭《名山岳渎福地记》对这些名胜有详细记载,宋思聪《洞渊集》、张君房《云笈七签》均有引述。山志类著作如《茅山志》、《岱史》、《天台山志》、《南岳总胜集》、《天坛王屋山圣迹记》等道教典籍均极具地理价值。

二、《五岳真形图》:“五岳”在道教中拥有神圣的地位,道教典籍不乏关于五岳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灵宝经》中载有的《五岳真形图》,就是道教徒所绘制的“五岳”地形图,也是我国较为古老的地图之一。“五岳”方圆动辄数百里,彼此之间的距离又达数千里,在没有任何现代测绘工具的情况下,完成“五岳”地形图是非常了不起的地理成就。

三、道士游记:道士们在云游四方时,经常会记录下他们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比如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全真道士详细记述了丘处机应邀不远万里前往西域会晤成吉思汗一路上的见闻,该书对研究金元时期的中外文化和西域地理风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四、域外地理记述:《道藏》保存了较多关于西域地理风物描述的史料,比如《十洲记》和六朝时期的《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等,这些道书对古代文化、地理、民俗、交通等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