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凌家滩:(一)远古的城

 天宇楼33 2017-07-04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2003年两度对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进行考古发掘,发现6座红山文化墓葬,其中4号墓的发掘最引人注目。这座墓选址在遗址最中心部位的山梁主脊上,直接将墓穴开凿于山体最坚硬的变质花岗岩的岩脉上。墓南北长3.9米,东西宽3.1米,深4.68米,墓底距地表深5.33米。墓主人为一成年男性,年龄45~50岁,仰身直肢葬。随葬有玉器6件,计玉凤1件、斜口箍形器1件、玉镯1件、玉人1件、玉环2件。其中以玉人、玉凤最为重要,为红山文化玉器中新发现的器类。
    玉人出土在左侧骨盆外侧面下,淡青色软玉,体形圆厚。裸体,瘦身,五官清晰;眉头紧皱,双6艮半合,嘴巴半张,俨然一副神灵附体的痴迷状态。双臂曲肘扶干胸前,双腿并立,额间凹陷,肚脐凸鼓,雕刻线条宽短而概略。背面在颈两侧及颈的后部对钻三孔呈三通状,通高1 8.5厘米。
  这件玉人怎么使用、具有什么意义呢?
  在红山文化分布的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地区,曾经出土过多件类似的石或玉质人面形制品。例如,内蒙巴林右旗那日斯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1件人面形石饰,高1.7厘米,宽2.2厘米,厚0.2厘米。用薄石片磨光加工制成椭圆形,中间钻有并列的小圆形孔,似为双目,下端外凸齿状纹。背面还保留原有的石片毛面痕迹,应是佩带或镶嵌物。查干诺尔洪格力图积石冢出土2件人面形石饰,高2.7厘米、宽2.5厘米、厚1.4厘米。面饰呈扁圆形,面部外鼓,目、眉、鼻、嘴等五官雕琢成型,两条弯浓眉连接于中央,双
目呈圆形,鼻部钻一圆孔,嘴刻一道横凹沟槽。背面略凹素面,钻有3个小孔,首顶钻2个圆孔对穿于背面上端2个孔,下颌斜钻一圆孔对穿背面的下端圆孔。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两件人面形玉饰,其中一件是巴彦塔拉苏达勒遗址西南侧一座墓葬出土人面形玉饰。人面高4.2厘米,宽3.8厘米,厚1.1厘米。人面饰呈扁平状,正面近似圆形,6艮微凸呈椭圆形,用阴线刻出双眼轮廓,眉浓重,鼻呈三角形隆起,嘴不前凸,面部用阴线刻划边缘轮廓,顶部有一凹槽。背面无纹,对穿透孔。







  同时,在长江流域的凌家滩、石家河文化中也发现类似的玉人。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墓地年代距今4500~4000年左右,出土玉人3件,其中两件残碎,一件完整。玉人通高9.6厘米,为灰白色,方脸,五官清晰。头戴扁冠,冠上饰两排方格纹,冠中间有三角形小尖顶。脑后刻四条横线,似与冠饰有关。两臂弯曲,十指张开置于胸前。腰部饰一周宽3厘米的斜线纹,似表示腰带。背部钻一对隧孔。直立,赤双足。其形象应是江淮地区土著民族古淮夷族文化遗存。

     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玉人头像共7件。其中一件头像长3.7厘米,雕成三棱形,反面内凹,无纹,正面棱形。人像头戴浅冠,头两侧上方有弯角形
       装饰,角下方有两道略向上卷的飞棱。梭形眼,宽鼻梁,耳下戴大环。口略开,口内隐露四颗牙齿,口的两侧各有·对獠牙。从头顶到颈底有一纵向隧孔。

石家河文化玉人

  以上的玉石人像都有如下特点:人物面部勾勒简黾,只求神似。面部表情怪异、痛苦、恍惚,似乎进入痴迷状态。双手附于胸前,好像要拥抱什么。背面都有穿孔以便于穿绳悬挂或缝缀。这些特点使人联想到目前依然存在的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萨满教是西伯利亚和乌拉尔——阿尔泰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宗教现象。萨满是一个“专家”,被认为能直接与精灵世界交往,因而有能力为人治病和占卜。萨满能自行昏迷,被相信能够与神灵交往,即其灵魂离开形
体到精灵世界,或作为精灵的喉舌,像个中间人,在进入昏迷状态时会使用一些法器和神偶。
  萨满服饰和法器是萨满的标志物,它们的产生、定型都经过萨满之手。服饰包括萨满服和饰物。一般来说,经过几千年的埋藏,丝织物已腐烂,其他质地的饰物如玉、石等法器仍然保存下来。萨满的服饰、器具为祭祀场合带来
了肃穆、虔诚、火爆、热烈的宗教气氛。玉雕巫人即是对当时常见的祭祀高潮时神灵附体状态的真实记录。萨满在作法时佩带此玉人,希望能增强法力,让神灵能尽快附体。
  神偶即是法器之一。神偶的形态最丰富,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难而生,因灾而生,因喜而生,因梦而生。虽然神偶的成因多种,但是许多神偶的具体神形,却是萨满经特定的仪式、在特殊的环境中获得的。随后,在主祭萨满的率领下,朝暮献牲、焚香、磕头,并最终完成神偶定型。这期间无不渗透着萨满的智慧和心血,也经历了艰苦的磨砺。制作神偶也有严格的规定,不得有悖。萨满在承做前代传承下来的神偶时,要力求保持原形,制作新偶时要恪守梦中求得的形态,忠实无讹地予以形象化。所选原料也要谨遵神授,不许用他料代替,不许以次充好。原料采自何地,也按神意行之,或山上,或水浜,或林中,不可偷懒自欺。原料采到后,萨满要精心制作。雕刻神偶力求突出崇拜物的特征,重神似而不求形似,不过细雕琢。神形或蹲或立或卧,棚棚如生,尤着力刻划眼、口、鼻。神偶是萨满教神灵世界的形体化身,它使观念成为形象可视的具象。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神偶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作为一种表象,一个神偶就是一个神灵的替身和代表,体现着某种崇拜观念。神偶的形态不同,各有特点,也往往象征其他神灵所具有的某些特征。
  因此,牛河梁遗址4号墓的墓主人即是通神的萨满,腰间悬挂的玉人即是萨满作法时使用的法器神偶,目的在于制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增强法力,使神灵尽快附体,沟通人神。
  红山文化源于兴隆洼文化。在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文化中,曾发现最早的石人面和人头盖骨牌饰。最早的石雕人像出土于距今8000年的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中。兴隆洼文化人头盖骨牌饰出土干7号居室墓葬,墓主胸部和右腕部各出土1件人头盖骨牌饰。牌饰为圆形,边缘呈连弧状,并钻有一周细密的小孔。佩带人头盖骨牌饰的习俗在兴隆洼文化中属首次发现。7号居室墓主在兴隆沟聚落中可能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身份,死后被埋在室内,成为生者崇拜和祭祀的对象。


凌家滩出土玉龙微痕分析

一、玉龙表面抛光微痕:



分析:打磨痕迹为解玉砂磨痕,且被自然风化橘皮纹切断。


二、玉龙钻孔微痕:


分析:钻孔为典型的实心桯钻,孔形为球形,且呈喇叭形,孔底部呈薄刃状。

三、玉龙阴刻线微痕:




背部阴刻线


分析:从阴刻线底部可以看出明显的刮蹭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