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天引了5个西湖引水工程成抗旱绝招

 昵称QAb6ICvc 2017-07-04

本报讯 抗旱情,先引水。这是今年抗旱,省水利厅、省防指搬出的第一个绝招。

浙江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浙东引水工程从7月26日开始向绍兴、宁波部分县市应急引水,截至8月14日零点,19天一共引水6366万立方米,相当于5个西湖,有效缓解了萧绍平原等浙东地区的旱情。

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抗旱武器,水又是如何送出的?

富春江水送上舟山海岛

浙东引水工程的关键,在于萧山枢纽。

萧山枢纽位于萧山义桥镇附近,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汇聚处,是引水工程在杭州境内的最主要枢纽。

记者看到,枢纽没有想象中的庞大,开闸引水,5个水泵全力运作,水流也没想象中的湍急。

但千万不要小看它的作用,要知道最热的时候,全省大中型水库每天蓄水量要减少0.78亿立方米,这其中包括要发电,要供水、灌溉等。打个比方,即每天要减少7个西湖。

而目前,浙东引水工程4天的引水量就相当于一个西湖。

那么这个工程又是如何引水的?

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副局长唐毅说,引水时,萧山枢纽先用水泵将富春江的淡水引入到一条专用的输水河道中。富春江水随后在新坝船闸附近汇入杭甬运河,进入绍兴,再逐渐送到余姚、慈溪,送上舟山。



“自7月26日15时启动以来,19天一共引水6366万立方米。”

浙东引水的作用很明显,使得萧绍平原、虞北平原、余姚西北及慈溪西北河区河网水位基本稳定,其中慈溪、余姚等主要河网水位上升30厘米至60厘米,这不仅保证了浙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环境用水,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旱情。

缓解旱情的同时改善水质

浙东引水工程今年刚好能拿来当武器用,得益于这些年的努力。

浙江号称水乡泽国,但事实上,浙江人均水资源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左右。1971年,浙东大旱,不仅工农业因无水而几近瘫痪,就连百姓生活也陷入缺水的尴尬,浙东引水工程就此提上议程。

此后,1988年底舟山大旱,1994年浙东大旱,以及频繁发生的小旱情,让浙东缺水成为常态。经过水利专家考证研究,在省政府推动下,这个浙江省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引水工程2003年年底正式上马开工。

“浙东引水工程枢纽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历时3年,于2012年4月才正式完工。今年3月份开始试通水,却在今年抗击旱情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唐毅表示,除了缓解浙东地区的旱情,引水工程还对这些地方的水质进行了改善,避免了蓝藻爆发等水质恶化情况。

本报通讯员 谢根能 郑盈盈 本报记者 斯问

作者:斯问




调杭州之水,解绍兴、宁波之急


  6个巨大的水泵同时开动,富春江水被源源不断引入输水河道,一路从龙头——浙东引水工程萧山枢纽工程出发,向绍兴和宁波奔流而去。
  持续多日的高温,使全省79个县(市、区)受旱。为此,省浙东饮水管理局于7月26日启动了浙东饮水工程应急饮水工作,调杭州之水,解绍兴、宁波之急。
  截至昨日凌晨零时,从富春江引入绍兴、宁波的总水量达到6366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浙东地区的旱情。

浙江跨流域最多的水利工程

  作为浙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浙东地区水资源相对紧缺,其中,宁波和舟山两地缺水情况尤为严重。“萧绍宁平原人均水资源量约830立方米,不及全省平均的1/2,舟山人均水资源仅有605立方米,属我省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省浙东饮水管理局副局长唐毅介绍,为解决浙东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2003年,浙江启动了水资源战略配置重大工程——浙东引水工程。
  “工程由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曹娥江至慈溪引水、曹娥江至宁波引水、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和新昌钦寸水库等六项工程组成,引水线路总长度294公里,总投资80多亿元,是我省有史以来跨流域最多、跨区域最广和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
  唐毅说,浙东引水工程跨钱塘江、曹娥江、甬江三大流域,于今年2月试通水,目前已经具备向上虞、余姚、慈溪等地供水的条件。“如果六项工程全部完工,还将增加宁波市区、舟山等地的供水。”

引水量4天可注满一个西湖
      
  7月26日15时,浙江省正式启动浙东引水工程应急引水工作,一天之后,富春江水流进了余姚,两天之后,江水到达慈溪。
   唐毅介绍,截至8月14日零点,历时19天的应急引水工程,经萧山枢纽取水口,从富春江引入萧绍平原河网总引水量为6366万立方米。“按照这个量,4天的引水量可以注满一个西湖。”
  在浙东引水工程萧山枢纽建管处负责人俞晓燕看来,应急引水工程目前受益最大的地区是慈溪市。“从水流量的监测情况来看,富春江水虽经上虞、余姚等区域层层‘吸收’,但最终流入慈溪市的水量还有2593万立方米,几乎占了总水量的近一半。”
  俞晓燕称,外来引水量大量增加,在沿线用水量急骤增加的情况下,使得萧绍平原、虞北平原、余姚姚西北及慈溪西北河区河网水位基本稳定,保证了浙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环境用水,有效缓解了该地区旱情,减少了因旱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宁波绍兴河网水质明显改善

  除了保障了用水,浙东引水工程给宁波、绍兴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改善了当地的水质。
  “为反映沿线水质变化情况,我们在引水沿线布设了15个水质监测断面。”唐毅说,与引水前相比,萧绍平原、虞北平原、余姚姚西北及慈溪西北河区水质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水质类别提高1-2级,消除了劣Ⅴ。特别是绍兴平原、慈溪西北河区水质提高两个级别。
  “应急引水实施后,大大改善了河网水体的流动和置换能力,使河网水质明显变好,提高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唐毅表示,等这次应急引水任务结束后,省防指、省水利厅将组织论证,选择合适时机启动常态化引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