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金色儿童课程与表现性学习

 昵称13526324 2017-07-04


基于金色儿童课程的表现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结题意见

  

学校课程变革有三个层次:一是1.0层次。这个层次的课程变革,以课程门类的增减为特征,这是“点状”水平的课程变革。二是2.0层次。处在这个层次,学校会围绕某一特定的办学特色或项目特色,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群。三是3.0层次。此层次,学校课程发展呈鸟巢状,以多维联动、有逻辑的课程体系为标志,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这是“巢状”课程发展水平。

当前,“碎片化”与“大杂烩”的课程变革普遍存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制度不配套,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等。因此,更深层次地说,迈向3.0的学校课程变革是“立德树人”的深切呼唤。

上海市金山小学周梅课题组团队以“绿色指标”为导向,以培养“金小活力少年”为目标,建构金色童年校本课程体系;探索学生“道德、学科、健康”三大板块表现性学习操作模式,使学生具有“敢表、乐表、善表”的品质,成为具有“表真、表善、表美、表新”能力的“活力少年”,彰显了3.0课程变革的追求,值得称道。

一、把学生的成长放在最高处

    “金色童年课程”是基于把金色童年还给孩子,让童年的学习充满童趣、童真,使学生具有“敢表、乐表、善表”的品质,成为具备“表真、表善、表美、表新”能力的“金小活力少年”的总体育人目标而设定的课程群。课程具有“丰富性、表现性、儿童性”的特征,能为学生提供能满足他们成长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能力和精神品质。“金色童年课程”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为追求,捕捉孩子们的兴奋点,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把孩子们的成长放在最高处,很好地体现了学校课程变革的育人立场。

二、让学校课程的逻辑清晰起来

   “金色童年课程”围绕“活力少年”的培养目标,本着“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课程要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可能。学校课程内容体系为“3 + 1”。基础型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拓展型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课程平台;探究型课程,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供课程导向。金色童年校本课程群的目标指向是:引导学生讲课内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实践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表现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充分表现,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多元能力,彰显了“金色童年课程”的内在逻辑,有效地克服了课程碎片化、大杂烩问题。

三、让孩子们在课程实施中“唱主角”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确切地说,具身的知识比离身的知识更有力量。表现性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旨在推动教与学从求知到表现的转变,促进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用自己的双手操作学习的显现行为。表现性学习的价值在于让孩子们在课程实施中“唱主角”,说白了,课程就是要让孩子们体验各种经历,并由此将知识以及其他的各种可能转化为自身的经验,实现自身的“细微变化”。

四、让学校课程连接成一个整体

课题研究表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并不是孤立的课程类型,在学校的操作中,以基础型课程为原点,将学科(学习领域)的核心价值贯穿在三类课型的实施中。实践了学科之间知识的无缝连接。努力寻找整合课程之间的结合点,在学习领域内部形成以学科核心价值为统整的、具有学校特征的课程实施计划。课题组根据课程标准,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内容进行统整,按照“德育、智育、健康”三大板块设置了多种主题教育,从理念到架构、从目标到内容、从实施到评价,学校课程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

当然,任何一项研究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会有上升空间。个人建议:立足一定的逻辑,进一步梳理“金色童年课程”架构,建构“金色童年课程”成果,力争正式出版。

总之,课题组做了很多富有前瞻性的扎实的研究,本人同意课题结题。

 

 

 

 

附录: 


基于金色儿童课程的表现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结题汇报


 

上海市金山小学  周梅课题组团队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表现”作为一种观念和行为,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表现”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儿童是天生的表现者,学生是表现的中心,教师是表现的促进者;我们坚信培养学生“敢表、善表、乐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早期培养学生学会表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试图以学生各种表现行为的发展为研究点,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表现,参与一定的德育、智育、健康学习等活动,优化其个性,锻炼基本能力,促进其自我实现。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如何将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表现出来?如何促进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思考?用语言表达?用双手操作?这一系列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是根据上述观点和原先《基于学期课程统整下的新课程校本化实施》课题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把它作为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以培养综合素养优秀的“金小活力少年”为核心;以建设具有丰富性、表现性、儿童性为特征的金色童年课程群为载体;以实施表现性学习为抓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一批“敢表、乐表、善表”;“表真、表善、表美”的学生,建设“人人能表现,处处能表现”的金山小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金山区基础素养试点的学校。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总目标:以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为导向,通过表现性学习的实施,使学生具有“敢表、乐表、善表”的品质,成为具有“表真、表善、表美、表新”能力的“金小活力少年”。

 分目标:

 1. 以培养“金小活力少年”为目标,建构金色童年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学生“道德、学科、健康”三大板块表现性学习操作模式。

3.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表现性学习”评价机制。

(二)课题研究内容

1. 建构“金色童年校本课程体系”

2. 形成对“表现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3.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表现性学习”评价机制

4.探索“表现性”学科学习方式的操作模式

5. 探索“表现性”德育学习方式的操作模式

6. 探索“表现性”健康学习方式的操作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方法

1. 经验总结法

对学校开展“金色童年课程”、“表现性学习”的实践进行科学的审视,提炼有效的经验,是依据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现象,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认识的一种行为有效的方法。

2. 个案研究法

通过“表现教育”的教案、案例的研究,找出其差异,分析其变化原因,探索实施“课堂有效性学习”的途径方法及策略,以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3.行动研究法

依据本课题组的假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检验假设,从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上,展开分析和研究,提炼和概括出“金色童年课程的表现性学习”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二)课题研究过程

【项目启动阶段】建构关于本项目的理论框架(2012年12月—2013年5月)

1.组建课题组,开展本项目的学校调研:收集学校有关资料研究,了解学校开展教学的情况。 

2.建构“基于金色童年的表现性学习”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框架

【项目推进阶段】开展本项目的三项实践(2013年6月—2016年2月)

1.开展金色童年表现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重点以“快乐半日活动”为抓手,对金色童年课程进行整体梳理、调整、开发、实施。

2.开展关于“基于金色童年的表现性学习”的项目培训,进行项目阶段研讨交流会,形成一些教案、活动方案等,分别由教导处、德育处(含少先队)落实。

3.探索学生的表现性学习评价,形成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实例,并以书面报告。

【总结阶段】全面总结本课题,完成专著(2016年3月—2017年5月)

1.对项目所有实践资料,主要是教案、案例等、进行整理。

2.完成本项目总结报告以及相关文集,举行课题结题论证会。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成果

 

一、 建构了“金色童年校本课程体系”

1. “金色童年课程”的概念界定

金色童年课程是基于把金色童年还给孩子,让童年的学习充满童趣、童真,使学生具有“敢表、乐表、善表”的品质,成为具备“表真、表善、表美、表新”能力的“金小活力少年”的总体育人目标而设定的课程群。课程具有“丰富性、表现性、儿童性”的特征,能为学生提供能满足他们成长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能力和精神品质。

2.“金色童年课程”的内在逻辑

围绕“金小活力少年”的培养目标,本着“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课程要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可能,而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实践中、活动中得以发展的思想。以学生为本,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通过表现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充分表现,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多元能力,从而实现“金色童年课程”的丰富蕴涵,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金色童年课程”的课程架构

课程内容体系为 “3 + 1”。基础型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拓展型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课程平台;探究型课程,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供课程导向。金色童年校本课程群,的目标指向是:引导学生讲课内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实践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金色童年课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学习版块

子模块

科目

表现

目标

素养

表现


学科学习

文学香茗

趣味语文 书香乐园   课文新编    创意阅读与表达

 

 

 

 

敢表

乐表

善表

 

表真

表善

表美

学会学习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健康生活


语言表达

上海闲话   小小金话筒    快乐ABC    情景剧社  

异国风情   如鱼得水学英语


科学知识

植物学堂        种子的奥秘      好玩的树叶  

十二星座探秘    千帆进校园


思维方法

玩转数学  七巧世界  超级万变   生活中的数学

游戏课程


科学应用

电脑之家      开心摄影     生活达人     春之旅

风火四轮      我是小小建筑师  

德育学习

社会视角

我爱我家   美丽校园我的家    “小白菜”在行动

少先队活动课程   仪式教育课程   节日教育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     亲子活动课程    专题教育课程

人文情怀

文明礼仪  悠悠茶韵   节日色彩

健康

学习

艺术晕染

水墨天地   节日色彩    彩泥世界    硬笔世界 

金色琴韵   舞韵秀场    红色童年    鼓号声声   红鼓乐队  十字绣坊     神奇纸艺    江南戏曲

体育技能

武术先锋   篮球公园     趣味足球    花样跳绳

羽毛球馆   排球小将    OP帆船      射箭队 

跆拳小将   加速无极限

健康自护

 心灵小屋        自救探秘     舌尖上的健康

 肥胖慢病干预    爱眼教育     口腔卫生 

我和疾病说再见







在各类课程的实施中,要做到“六表”:优化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遇事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乐于进行探究的尝试,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到“敢表、乐表、善表”,采用“3+N”表现性的综合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使之具有“表真、表善、表美”品质的“金小活力少年”。

“表真”解决表现什么,是基础;要求学生做人做事的真实、真诚,在行动上表现出责任感,言行一致的;

“表善”解决怎样表现,是标准;要求学生处处时时表现出善心、善意与善举,把自己所承担的事情做好;

 “表美”是上述两者的拓展与延伸,亦是个性化表现的体现。要求学生不仅道德美,而且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

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二、 形成了对“表现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1.“表现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表现性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旨在推动教与学从求知到表现的转变,促进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用自己的双手操作学习的显现行为。表现性学习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以基本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表现性学习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个核心(“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好” );二个维度(做人与做事);三个方面(道德学习、学科学习、健康学习);三个心理要素(乐表【情意】、敢表【能力】、善表【行为】);三个品质(表真、表善、表美);五个领域(知识能力表现、创新探索能力、道德人格表现、行为规范表现、个性特长表现)”。表现性学习的结构主要包括核心理念、主要模块、心理要素、表现形式,并由这些要素构成表现性学习体系。

2.“表现性学习”的实践要点

回顾学校开展表现性学习研究的这几年,我们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提炼,总结出了一些表现性教学的实施要点:

(1)“表现性学习”的基本框架

整个表现性学习在学校课程中的分布和作用,可以用三个环解释。

内环——基于课标,立足教材,活用教材通过“表现性作业”设计与开发,对教材进行适度调整,以此来弥补课标要求下的教材局限

中环——基于校情,满足生需,学科拓展,通过设计开发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按学段将学科知识技能进行梯度拓展,并形成序列,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情境中综合运用。

外环——基于资源,挖掘内容,学科整合通过设计开发跨学科式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从目标、内容、实施方法三个层面对基础型课程的教材进行统整,以此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环和外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范畴。前者,是单学科的,旨在促进单门学科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后者是跨学科的,旨在帮助孩子形成综合素养。从活动来说,中环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借助任务单达成统一的学习目标,外环则更具选择性,激扬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力。

中环和外环,构成了学校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框架体系。基于课标,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延展课堂时空,环环递进,我们用丰富学习赋予金色童年课程活力内涵。

(2)“表现性学习”的三大要素

学生表现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可以如下表述:从激发心理动因入手,以强化基本能力锻炼为中介支撑,以充满个性的善表行为为外显特征,循环往复,最终形成学生个体自主的良性的表现个性。表现性学习的操作三个要素如下图所示:

目标要素是能力】主要指向能力的培养,通过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多元整体发展。

【载体要素是作业】完成作业是一种学习活动,只有在作业的活动中才能表现出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过程的要素是表现】师生的表现是教与学过程展开的关键要素,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需要通过学生的表现实现。学生的学习表现不只是一般性的重复性、模仿性表现,更应该是是知识内化与能力外显、技能与方法深度开掘的创意性的表现。


 

三、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表现性学习”评价机制

1.表现性学习的评价的特征、类型

“3+N”的评价机制是一种实施综合性表现性评价的机制。综合性表现性评价采用“3+N”的评价机制,探索学科素养通过三类课程的综合性评价,以学科课程群为评价单位,以学生多方面表现出来学科能力为评价重点。“3+N”中“3”是指相关的基础、拓展、探究课程群的学习评价,“N”指除这些课程以外的相关学科的学习评价,例如校内外活动、竞赛的表现评价。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表现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2.三大学习版块中表现性评价的运用

表现性学习要实施多元、多方法、多途径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表现性学习的功能,使评价的结果转化为激发学生学习与表现的动力。为了多角度、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课题组通过对“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兴趣习惯”三位一体板块评价的整合,建立了一套校本学科评估体系,努力做到评价方法的表现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分层性,充分体现学科间有效资源的整合,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激励和有效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孩子敢表、乐表、善表,学会表真、表善、表美。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探索“表现性”德育学习操作模式

1. “表现性德育”的基本框架

“每一位学生都能表现好”是表现性德育的核心理念;“表真、表善、表美”是表现性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一种尽可能地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和学习机会和践行条件,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前提,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在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在合作与竞争中,培养“敢表、乐表、善表;表真、表善、表美”外显能力,激发起一种美好而强烈的情感体验,实现提升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生活的幸福。

[表现性德育的三要素]为:道德动机、道德情境、道德表现。这些要素是学生道德发展机制的基本因子。

[表现性德育内容指向]:学会“表真、表善、表美” 表现性德育是培养学生做人的能力,强调培养道德能力,引导学生品德外显行为的发展,也促进学生内化为道德品德,优化学生的个性,锻炼基本的做人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实现。

[表现性德育目的]让学生学会“表真、表善、表美,作为德育的目的,使学生具有热爱真善美的心。通过表现性德育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引导学生以真、善、美去判断、去选择、去行动。

 

2. “表现性德育”的实践途径

《以活动课程为载体,培育小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可以说是“表现性德育”实施的范例,它符合表现性德育的内容指向,旨在引导学生品德外显行为的发展,也促进学生内化为道德品德,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研究具有时代发展的意义、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培育活力少年的核心素养的要求

实践中,课题组确定了志愿服务活动课程的目标、梳理了课程的框架体系,把“志愿者服务”为主题的活动化零为整,将其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整合,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分年级设计志愿者服务项目,根据志愿者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以时间与空间为轴,形成我爱学校”、“我爱我家”、“我爱公益”志愿服务三大主题,开发了金山小学志愿者活动课程群”,还以蓝莓为志愿服务卡通形象,设计了金小志愿者的LOGO,让小蓝莓的卡通形象深入到每一个金山小学学生的心中。

为了保证志愿服务活动课程的实施,学校将整体的课程活动分为活动前、活动时和活动后三个时间段,适时地穿插在每一个学期之中;并赋予志愿服务活动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我们以活动课程的构建为载体,通过主题式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在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在合作与竞争中,培养“敢表、乐表、善表;表真、表善、表美”外显能力,激发起一种美好而强烈的情感体验,实现提升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生活的幸福,探索形成了志愿者精神培育的五个路径:

一是利用环境教育资源,营造小学生志愿服务的氛围。通过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让学生无处不在接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基于医教结合特色背景下建设而成的“健康小课堂”,配以红领巾志愿者服务岗标志,则成为了小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实践场。

二是依托课堂教学渠道,激发小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通过对语文学科等教学内容的梳理,让每位教师都自觉地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教育和培养小学生以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自愿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奉献志愿服务的意识

三是自主开发活动手册,提供“1+X”菜单式志愿服务。学校以《假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的开发为抓手,作为志愿者服务活动和评价载体,将学生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记录在手册中,促进学生们志愿者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四是以“社区文明小卫士”、“敬老助老小棉袄”、爱心募款小使者”和“同伴互助小天使”行动,通过假日小队活动中、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志愿者精神,让他们体验到的是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快乐,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如,2016年6月,在四(2)快乐蚂蚁中队的发起下,全校师生开展了一系列为贵州贫困小伙伴捐助的活动。7月,在3位热爱公益家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带着物资,踏上贵州爱心公益探访之旅。

五是挖掘社区文化内涵,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学校周边有金山区图书馆、城市规划馆、金山档案馆等教育资源环境,还有十多个居民小区和一个村委会。学校充分挖掘社区资源,积极联系这些资源,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同时,我们不断跟进并构建了志愿者精神培育的评价体系,形成了多维式志愿服务活动课程的评价模式。活动过程的评价模式交叉、多维,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有“教师的评价”;有“家长的评价”;社区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则是学校对于师生评价的参考,对于受益者来说,他们的评价相对也是最客观公平的。

在“我爱学校”、“我爱我家”、“我爱公益”三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课程的实践体验中,学生志愿服务、责任担当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用行动倡导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价值观,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他们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感恩社会,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

以构建活动课程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式体验教育是我校表现性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活动课程的体验中,我们教会了孩子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努力引导学生以真、善、美去判断、去选择、去行动。


五、探索“表现性”学科学习操作模式

基于课标的表现性教学与评价何为该如何做呢?引导教师以课标为基,整体思考并达成目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是关键所在。如何理解目标、教学和评价之间的关系?有专家用三句话作了非常形象的概括:目标就是“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学就是“怎么带他们去?”;而评价则是“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了哪里?”在课题的引领下,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学校从目标研究、教学实践、评价实施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基于课标的表现性教学之路。下面,从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地介绍我们的实践。

(一)“去哪里?”——表现性目标,从抽象到具体

我们从目标入手,分步指导教师设计“表现性目标”,努力提升教师分解、细化课程标准的能力,让宏观的课标更“接地气”、更具体,从而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1.将抽象的课程标准分解为具体的学习目标

每个学科按照课程标准制定了《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根据学情,将学期目标具体分解为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学校重点指导的是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实施计划,以“不拔高、不赶超”为制定准则,将重“知识传播”转变为重“兴趣习惯培养”,并通过一系列“综合活动”来落实学习目标。

2.将上位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下位的能力目标

同时,我们将课标进一步细化为学科的学习能力目标,要求教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将课程标准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加以表述,在目标和学习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二)“怎么去?”——表现性学习,从认知到实践

通过“目标”,我们的老师知道了“带孩子们去哪儿”的问题。通过教学,我们用表现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积蓄、内化的教育积淀、内在素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外化展示出来,让老师掌握“怎么带学生去?”的方法与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研究与实践中提炼与形成了基本的操作流程。表现性教学的基本流程是:

 1.表现性课堂作业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

实践中,我们的老师基于课标,以学定教,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表现性教学行为”,随时点拨,让学生敢于表现;适时指导,让学生乐于表现;及时评价,让学生善于表现。同时,通过设计体现过程性特征表现性学习作业,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2.表现性综合任务单,使学生运用于课外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实施表现性学习的一条途径,我们以此为载体,联结课内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体现学科的价值。对于不同学力的孩子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知识技能的一次回炉性学习、也是知识技能的一种拓展延伸,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实现手段。实践过程中,我们开拓思路,创新实施,组合式的实施模式日益成熟。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课内和课外两条途径实施。

课内三条措施:一是通过精心设计学案,在学科课时计划中完成;二是依托“快乐活动日”的实施,在学科拓展课程中完成;三是基于学科知识结构和能力目标培养,借助其他学科共同完成综合素养的提升。

课外三条措施:一是依托校园“学科节”,提升学科性特征,在校园活动中自主完成;二是赋予“雏鹰假日小队”知识技能的行动内涵,在小队活动中合作完成;三是挖掘寒暑假黄金时段的资源,在亲子活动中互动完成。

下面,请看四年级语文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春之旅》的活动掠影,听听孩子们的故事。

(三)“到哪了?”——表现性评价,从过程到阶段

从刚才的数字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表现性教学的评价是表现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以“促进教学发展”为目标,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促进教师不断按照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对“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兴趣习惯”三维一体评价的整合,学校建立了一套校本学科评价体系,既要重视课堂观察,又重视课后收集有关信息。 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表现内容、表现广度、深度、表现心理),同时要观察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表现性作业的设计、组织活动的过程、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方式、教师的素养、教师的课堂机智等)。通过“表现性评价”,老师们知道学生在学习之路上“到哪里了”?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明确自己在促进学生敢表、乐表、善表方面的教学状况,学生在表真、表善、表美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

1.活力银行: 学习动力加油站

我们为学生开设了一所活力银行,通过学力虚拟银行实施表现性过程评估,为师生提供了一评价载体。“存的是习惯,储的是兴趣”是活力银行的宗旨。这是活力银行的操作指南页面:语数英学科的评估细则构成了银行的“存储细则”,“使用说明”中有存款说明和取款细则,我们用“存款说明”告诉孩子们老师是如何开展过程评估的,取款说明则是老师表彰奖励你的形式有哪些。学科组用这种形式将学习兴趣、良好习惯与表彰奖励有机地结合。活力银行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动力的加油站,学科素养的记录站,记载着我们对每一个孩子的常态化评估。

2.连拍瞬间:学习品质检测仪

立足课程标准,我们进一步梳理了以语数英学科为主的学科能力要点,根据知识能力的侧重点等,设计出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检测重点,以“阶段单项验收”的形式和各类学科节小擂台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以螺旋上升式的检测方式,用连拍瞬间的方式,记录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过程,科学诊断学生的学科素养。

3.体检报告:学科素养评估单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我们通过多样化和灵活性的评价手段,创新多元的评价模式。例如:

(1)以“等第制”评价模式,摆脱传统分数评价束缚

类似于“体检报告”的“学科基础素养评估报告单”代替了传统的成绩单,让学校、老师更客观全面地对评价学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以“游园争章”模式,创新实施学科评价

学校对低年级学业评价做出了大胆改革,以闯关争章的游园会弥补了“一张试卷一支笔”传统考试形式的不足,用一枚枚闪亮的奖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努力做到评价方法的表现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分层性,以评价促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六、探索“表现性”健康学习操作模式

1. “表现性健康学习”的基本框架

表现性健康教育是表现性学习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健康生活中,掌握身心健康的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与健康道德,并能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践行的学习过程,与之对应的是表现性健康教育。

 “表现性健康学习” 的基本框架是从两个维度来制定的(见右图),内容维度是从健康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三方面来考虑的。为使健康融合于整合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在实施 “基于金色童年课程表现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科研项目时,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和金山区学科素养评估项目要求,学校更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学习习惯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形式上,我们尝试运用了“三教结合”的方式,“体教结合”注重在阳光体育活动中健康学生的体魄;“艺教结合”通过关注学生内心,让孩子拥有健康精神;“医教结合”注重健康行为的养成,通过各类活动,让学生从小形成健康生活意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在几年的探索中,“三教结合”的新路径,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2. 表现性健康学习方式的实践操作

接下来,我就“医教结合”中的肥胖干预案例,和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1)原认知起步

我校现有32个班级、1456名学生、97位教职员工。近年来,我们发现除了龋齿、近视外,肥胖已成为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又一顽疾,而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造成学生肥胖、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于是学校以肥胖干预课题推进为抓手,从点滴做起。在课题组的指导下,请仁济医院的医生对学生肥胖干预的相关人群,如:家长、食堂厨师等进行健康知识的讲座,使他们对肥胖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并了解控制孩子肥胖的措施和方法;专业人员还帮助肥胖学生解读“膳食宝塔”,教学生如何记录“饮食日记”;布置了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的校园“营养角”;开设健康教育的小课堂等。学校还利用教工学习、小浪花广播、十分钟队会等阵地,对师生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等,使教职工们明确让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2)多方式跟进

仅仅有理念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方法上的指导,更需要行为上的约束与指引。

【引导学生“管住嘴”】学习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劳动,学生在学校一天,进行着节奏快且幅度大的学习生活,脑力和体力消耗巨大,午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学生提供“卫生第一、价格适中、营养合理、口味尚可”的午餐是金小的宗旨。为有效贯彻此项宗旨,我们从抓食堂的软硬件入手,督促承办方科学性设定菜单,在医院专家的指导下,食堂制定荤素搭配合理的菜单,每天提供水果或酸奶。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菜单栏”,将每日菜单提前一天公示在网上,为家长准备跟午餐相搭配的晚餐提供了参考。同时,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午餐专座和用餐专管员,每天管理、督促、教育学生进行“光盘政策”,为健康饮食保质保量。

动员学生“迈开腿”】健康与运动息息相关,我们认真贯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三操两课一课间”活动,并通过健全制度、丰富形式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效果,为师生提供了释放能量的时空,从而达到了全体健身的目的,使校园充满生命的活力。学校还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和社会资源,开设了羽毛球、篮球、足球、武术、田径、射箭、跆拳道、花样跳绳、OP帆船等多个选修的运动项目,对有特长的学生给予专业的技能训练。假期中,学生普遍体重增长过快,由德育处、大队部等牵头和体育组、卫生保健室共同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暑期家家炼”活动套餐,小胖墩减肥冬令营等,并形成了假期健身特色章。让运动成为每个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加强运动)

同时,学校还开展心理辅导、伙伴交往等主题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制定合理作息计划、科学布置每天家庭学习活动等措施,让学生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为学生提供健康心理的保障。

(3)个案评估导行

【依托专业医疗机构】每年对学生开展全身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别化干预计划,实施跟踪干预。利用政府为学校配备了一名社区医生,定期对学生的健康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例如:每年的4月下旬或5月上旬,社区医生们就会带着专业的仪器进校为全校学生进行健康大体检,从身高、体重、龋齿、五官、内外科、血红蛋白数等等方面进行检查。社区医生会根据学生年龄所在的正常BMI值,利用电子平台学生的营养情况分析表,来判断其是否肥胖超重。同时在体检过程中学生存在问题医生会第一时间告知老师要求告知家长尽快就医,做更进一步的检查。体检的数据全部出来后校医会对数据进行整理,制成表格,学校就会利用这些数据,对健康存在部分问题的学生下发告家长书,劝其注意平时饮食、增加运动量或是尽快就医等等。同时,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肥胖干预讲座,以及要求其填写健康干预手册,每个学期校医都会回收这些干预手册,看学生的填写情况,提供专业的疾病预防知识,学校希望每一个金小学子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4)校本课程固化

为了深化健康教育, 我校已研发了“肥胖干预”、“爱护眼睛”、“预防龋齿”、“心理健康”、“自救探秘”等五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在编制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并通过文本使之固化,便于传承和发展。

目前,学校利用午会课、校会课、俱乐部时间;聘请班主任、校外金医生、卫生老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指导;同时还开辟了4个专用健康学习的微课堂,配备了小小讲解员,给同学们进行健康常识的知识传授。在内容、时间、人员、场地上予以保障,进一步优化了健康学习的氛围。

(5)网络管理助力

学生的健康促进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践中,我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网络化管理,并定期考核评估,健全健康工作职责网络。

例如:每天班级进行晨检工作,将每日晨检情况告知医务室,医务室将每日因病缺课人数进行统计并上报至上海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网站上,网站上还能对每个月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统计,对于了解学校发生传染病货值意外伤害的情况十分有帮助。

又如:通过2011年至2015年学生体检数据的对比,充分说明我们的干预效果是显著的。

(6)健康手册跟踪。学生的肥胖起因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而家庭是学生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所以,健康教育必须向家庭延伸。如:学校设计了《健康干预手册》,引导师生和家长共同填写,班主任老师定期批阅学生的饮食日记,发现有不科学的倾向,及时联系家长,进行指导与干预。假期向学生和家长推出了“家家炼”活动套餐,引入大部队的考章机制,以争健身章为载体,采用亲子互教、亲子共教、亲子擂台等形式,发挥家庭成员参与运动的主动性和兴趣,让“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以延伸和保证,让运动成了学生乃至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成效

 

(一)构建了金色童年课程体系

在课题的研究中,学校努力践行着“为学生的健康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初步形成新课程指导下的具有学校自主意识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新理念。学校、教师、学生能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育。积累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经验,促进了学科特色建设,推进了学校特色发展,我们己经初步构建了金色童年课程体系;并结合区教育学院、学校培养目标和本年段学生情况,研制了若干个表现性教学设计和练习模板,及数量可观的教学案例,建立了比较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库,总结出了一些能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表现性教学策略。金色童年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保障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提升了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积累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经验;把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我们认识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并不是孤立的课程类型,在学校的操作中,以基础型课程为原点,将学科(学习领域)的核心价值贯穿在三类课型的实施中。实践了学科之间知识的无缝连接。努力寻找整合课程之间的结合点,在学习领域内部形成以学科核心价值为统整的、具有学校特征的课程实施计划。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内容进行统整,按照“德育、智育、健康”三大板块设置了多种主题教育,如德育板块的“精彩午间”中安排有“时事新闻”、“安全教育”、“廉洁教育”、“小海燕广播”、“健康卫生”等;智育板块的“快乐活动日”中安排有“金色童声”、“悠悠茶韵”、“水墨天地”、“金色琴韵”等58门自主选修课程;健康学习板块的“心灵小屋”、“自救探秘”、“舌尖上的健康”等特色课程。丰富的课程为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提供能量,多元地评价学习成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

(三)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统整内容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发展为本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也不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转化为探究性学习、主动地学习。教师采用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分步落实学科知识,这不仅优化了课程资源,还使教师从“教教材”逐步转变为“用教材”,在进行表现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渐渐地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重要的位置,能更多依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材的逻辑顺序和知识结构,从一个教材的“实施者”,转化为“设计者”。

(四)丰富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经验

学校教学质量稳定地高质量,大多学科教学经常在市、区级范围展示。在学生学业水平指数方面,我校学生在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高层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高于全区平均水平,95%以上学生的学科素养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将“健康教育”理念涵盖各项工作,逐步达成“快乐学习 阳光生活 健康成长”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医教结合、体教结合、医教结合”已经学校特色,在全市产生影响。

学校先后被评为:被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合作中心(WHO)评为“健康单位”;还成为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学校,成为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单位之一;金山区学校艺术节教育特色学校; “水墨天地”和“金色琴韵”校本课程被评为民族文化区级重点项目;“十字绣”“语文”课程被评为区示范性课程,“节日色彩”、“音乐”课程被评为区优秀课程。

三年来,学校获团体奖或优秀组织奖共计99项;获优秀集体、先进集体称号共计23项;教师获优秀指导奖共计241人次;学生获市、区级奖共计671人次,学校的办学成果多次《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上海电视台多个频道新闻综合、星尚等多个频道、金山电视台新闻媒体、东方网等多家媒体机构刊登和报道,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

(五)提升了学校教科研的品质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实践,在课题研究前,我们不是满足于开题结题,也不是停留在一味要求出论文上,我们甚至认为,这些程序应该有,但不是特别重要,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忽略,我们注重的事研究过程,强调的是在实践研究中,总结提炼,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形成循环交替,螺旋上升的研究方式。我们将研究深入到每一个部门,各种学科领域,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个体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互助、专家引领互动”的平台,在全员参与、合作、自主、尝试、互动的课题研究氛围中,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把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树金小“品牌”,创教育“精品”,把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作为提升质量的战略制高点、持续发展的后劲源泉和最根本的竞争力,近四年,我校有12个市区级课题立项。

 

第四部分  反思与展望

 

改革路上,我们不断实践,面对质疑,我们不会回避。在基于课程标准的表现性教学与评价的探索实践中,我们找到了学校均衡优质发展的抓手,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能力正逐步提升,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经历中发挥着学习潜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基本的学科素养。家长对教育多了理性思考,对学校多了理解与支持。我们一定会继续用智慧践行这场教育的改革,用心延展课堂时空,用情涂润每一个生命的底色,让每一个金小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金色童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