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法扫地开新风——吴昌硕(课件)

 福海龙设计 2017-07-04

篆法扫地开新风——吴昌硕

···

课件PPT拆分,不懂之处请留言

···

吴昌硕(1844——1927)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苍石、昌硕等,

约69岁后以“昌硕”字行。

多别号,常见者有老缶、苦铁、大聋等。

浙江安吉人。




吴昌硕传奇的一生

十岁

入私塾

十四岁

开始刻印


边款:

老缶小名乡阿姐,幼时族中父老尝呼之以嬉,今不可复闻矣!追忆刻及。

1860年,17岁,

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波及家乡安吉。

“少遭寇乱,所居村屠杀,编户几尽。祖母氏严、母氏万并弟妹及聘妻章氏皆殉之。先生持父转徙,亦屡脱于死。” 

——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

         在昔惟烽火,乡闾以焦土。亡者四千人, 

         生存二十五。骨肉剩零星,流离我心苦。

              ——《别芜园》

1864年,21岁返乡

耕读度日

1865年,22岁

中秀才

1866年,23岁

拜乡贤施旭臣为师,学习诗文、书法、篆刻、金石之学

1869年,26岁

赴杭州,就学于诂经精舍,从名儒俞樾习小学及辞章

1873年,30岁

从县教谕潘芝畦学画梅

再赴杭州诂经精舍求学

画则宗青藤(徐渭)、白阳陈淳,参之石田(沈周)、大涤(石涛)、雪箇(八大山人)。 

——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

1883年 ,40岁,

在沪识任伯年

任伯年:“你将来在绘画上一定会成名!你的笔墨现在就已胜过我了啊。你的书法功底深厚,你不妨以篆书的笔法画花卉,用草书的笔法画枝干。   胸中有才华,笔底有气韵,迟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1890年,47岁

结识吴大澄

1894年,51岁,

中日战争爆发,参佐吴大澄戎幕,北上抗日

昌老性喜以刀乱刻,愙斋书室中红木紫檀几桌上刻遍了石鼓文,故为愙斋所不乐。  

——陈巨来《吴昌硕轶事》

1899年 己亥 56岁

得同里丁葆元保举,任安东县令,一月即辞去。

1913年,70岁

吴昌硕被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印讵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1921年,78岁 

《汉三老碑》被日商购去

吴氏与西泠同仁奔走呼吁

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

1921年,78岁 ,

日本朝仓文夫为范铜像

日本朝仓文夫为吴昌硕造铜像,辇贻昌硕。印社从昌硕意,筑龛藏像,即名缶亭。 ——《西泠印社志稿》

日本人士争宝其所制,挹其风操,至范金铸像,投置孤山石窟,为游观胜处。前此遇中国名辈所未有也。——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

1927年11月29日,84岁

逝于沪寓

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及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

丁卯年逝世前,商君笙伯(言志)自绍兴家乡携来名产麻酥糖十包赠之。其子东迈仅予以一包。其余全藏去,不料被老人所看到了。入夜又私自起床,取食二包,竟梗在胃中,无法消化,遂致不起。    ——陈巨来《吴昌硕轶事》


吴昌硕与十三大弟子

昌硕以邓法写石鼓文,变横为纵自成一派,他所书亦有奇气,然不逮其篆书之工。  ——向燊

缶庐以石鼓得名,其结体以左右上下参差取势,可谓自出新意,前无古人,要其过人处,为用笔遒劲,气息深厚,然效之则病,亦如学清道人书,徒见其手颤,此则见其肩耸耳。   ——符铸

缶庐写石鼓,以其画梅之法为之,挺张纵横,了无含蓄,村气满纸,篆法扫地尽矣。——马宗霍

予学篆,临石鼓文数十载,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唯其中古茂雄秀之气,今尚不能窥其一二。     ——吴昌硕


附几张吴昌硕作品

自己看不讲解






奉爵称寿,雅歌吹笙


村里谢安石,    家中白侍郎


《元盖寓庐诗稿》

吴昌硕手书稿成于1883年,时年40岁



独鹤不知何事舞,赤鲤腾出如有神


程先进临吴昌硕临石鼓文

友情提示

临的不好

请勿细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