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须陀洹》之四——业

 心之流 2017-07-04


《向须陀洹》之四——业


法增长老

  

因为不知道业果的法则,所以人们不认真去持戒,愚痴的以为自己不会受报。因此造作各种业,于是烦恼轮产生业轮,在业力的推动下,轮回六道三界的果报轮转动不已。今生只是前世延续下来的,它包含前世及无数以前世,每一世都不一样,但都加起来延续下去。修行是对自己的烦恼习气开刀,把坏的切除。因此才有必要修行,通过修行,制止造恶,清净三业,才能把轮回的果报轮制止。跳出三界。「那些由贪、瞋、痴所造的业,都有因缘,当这些业成熟时,就是那位造作者的再生时刻。这个业在何处成熟,那位造作者就在该处受其果报。那可能是今生、来生或未来世。」(《增支部》III,33)从究竟义的角度来看,业是指善或不善的思心所,思就是业。(《增支部》A.6:63/iii,415)我们再看业的作用,它有四种:



  (一)令生业,它产生果报心、心所,以及业生色法。它是前世临死的业成熟了带来今生的结生的,因为善的令生业成熟,所以有情投生为人,所以它的力量很大,我们无法改变它,我们完全受它的控制。


  (二)支助业或支持业,它能够帮助令生业,加强与延续它的果报,这是我们今生能做也应该常做的业,多行善和禅修,它会支助和改变令生业,影响我们的下一生,支助延长寿命,但不善业也会支助使病时医药无效而支助延长病苦,它也包括过去世带来的支助业。


  (三)阻碍业是不能产生结生之业,它阻碍令生业并缩断令生业的善恶果报,比如提婆达多唆使阿阇世王杀父的阻碍业,使阿阇世王不能在听完佛陀开示的《沙门果经》而证得初果的业。


  (四)毁坏业则不论它是善或不善,它能终止较弱的业,使它不能产生作用。使长寿的变夭折,有眼的变成瞎子,能听到的变成聋子,或男人变成女人。 因此,我们一定要维持强大的正念,时时刻刻检查心之所向,别让他游走于不善之境,这必定要靠修安般念,因为修安般念的心之所缘是出入息---“无情感的空气”,当心安定下来时,它必定是‘清的’!这时清澈的心就能见到色法与名法的真相。没人能够冲破业力的支配,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多行善,以正念维持住当下,少作恶,对自己的心意,时时捡点,不让它随境而转。


  在《天宫事》(Vimānavatthu 16 《师利摩女天宫》)里有一则故事,一位在人间听闻了佛陀教法的频毗沙罗王的宫中舞女,名叫师利摩,她依教奉行,证得初果,死后生于天上,天身庄严美貌光耀无比的记载,她到了天上回忆起人间的事,又从天上驾了五百驾庄严华丽的马车,在许多天神陪同下,来人间礼敬佛陀。


  我们过去世所造的恶业,若是缘到(指冤家已出现),是不可能逃脱的,一定会受报,只是看果报的轻和重而已。你看佛陀与提婆达多的故事就知道了,佛陀过去世做菩萨时。曾杀过要谋害船上商人的水手提婆达多,到了这一世,尽管提婆达多是佛的学生,但因为受到业力的控制,不能自主,所以要杀佛,要破僧,他首先是驱醉象杀佛,不成;他的报复的新手段是推大石下山坡想砸死佛,结果佛的脚趾受伤流血,这个业才完结。你想想,就连佛陀已经成佛了,都要受报,更和况我们这些俗子凡夫。我们应该信受佛陀所教的,天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自意。”这是唯一的好办法。你不修,那当然受报,而且是恨恨的报;但是你若修,就有可能重报轻受。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从前,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麻疯患者叫苏巴布达,在一次佛陀的开示后,他证得了初果(初果圣者断除怀疑、戒禁取、身见),然后当人众散去之后,他追随着佛陀走向寺院。忉利天的萨迦天王为了考验一下他对三宝的信念,化为人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你是一个穷叫化子,靠乞讨维生,


  无依无靠,如果你愿意舍弃佛、法、僧三宝,我可以给你庞大的财富,从今之后,你将能无忧无虑的过下半辈子!」,谁知苏巴布达回答他说:「你错了,我不穷啊!我也不是一个无依无靠的人!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我有七圣财:信、戒、惭、愧、闻法、舍、慧,这是只有圣者才能拥有的财富!」


  萨迦天王听完后,跑去报告给佛陀知道,佛陀对他说:「你一个来说服他,是办不到的,就算你找一百个萨迦天王来说服他,也是不行的,就算你能找一千个萨迦天王来说服他。也是不行。为什麽呢?一个须陀洹圣者拥有对三宝不可动摇的信心,因为在长久的轮回的苦难的日子里,他已开始切断了这轮回的链,不管他怎么放逸,他不会冒犯五戒,他至多只是回来人间天上七世就断除轮回。」


  从前迦叶佛的时代有一个寺庙的住持,接纳了一位阿罗汉云游僧,居士对这云游僧非常的恭敬,于是这住持很妒忌,有一天居士邀请他们去家中受供,但住持为了不让云游僧前去,清晨以指弹钟,如此钟声就不会太响,结果他一人去受供,居士问为何云游僧没来,他说他好睡,其实居士知道这是不正确的,吃完后居士托他带了一包饭菜回去供养云游僧,但他在半路就把饭菜扔掉了,他不想让云游僧享受到这么好的食物,那他将会呆在寺院更长久的时间,但阿罗汉的云游僧知道他的心念,在他还没回到寺院时以神通飞走了,他回来后看不到云游僧,很懊悔自己的悭吝心,他死后下了地狱,后来又转世五百世为饿鬼,再转世五百世为狗,在这些生中他都得不到食物。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他转世在一渔村妇女胎中,他妈妈怀孕时,渔民捕不到鱼,并发生了七次火灾,还被国王惩罚了七次,村长经过详细的调查,发现是这个未生孩子的妇女家所致,因此把他们全家赶走,村子遂得太平。但这妇女生下了这男孩后,穷困潦倒,最后她留给他一个碗,把他遗弃做乞丐。他七岁在路边要饭时,遇到舍利弗,舍利弗收他为沙弥,取名咯咔萨提沙,因为他在迦叶佛时的戒清净的缘故,他不久在舍利弗的教导之下就证得阿罗汉果。但因为他以前悭吝的恶业,他经常托钵得不到食物,所以舍利弗陪他去托钵,但是两个人同样都得不到食物,因此舍利弗只好自己一个人去托钵,得到了食物,并叫净人送一些食物给提沙,但是净人却在半路把食物吃了,舍利弗知道后,再向波斯匿王要了些饭菜,亲自拿去,一手托钵,一手喂他吃,这是他最后丰盛的午餐,吃完后,提沙就入涅盘了。


  每个人,包括佛陀在内,都曾在过去做过不善业。在这前提下,如何处理心对这些的思念?


  第一,知道是宿业,不管它是善是恶。业有善,业有恶,它是因于思所生的善心与恶心所起的造作。


  第二,若是恶业,当下就承认自己错。


  第三,然后寻找为什麽当时会做错的原因?是什麽原因使自己犯错,知道了,明白它。


  第四,原谅自己。若是别人错,原谅别人的过错,不要自弃,生起自爱和尊严,随缘自在的过活,平平淡淡过这一生。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灵上的阴影,这不是单单靠勇敢的走出来,而是要靠应用智慧透彻它们的真相,才能从容的走出来。这就是如理思维。就算是杀人的业,像鸯鸠摩罗杀了 999


  个人也是这样的思维。其他的方式的胡思乱想都没用,不能解除自己的苦!在这天底下,太阳与月亮无私的照耀一切,包括万物与人。万物滋养我们。好人给我们快乐的时光,坏人磨练我们人生的经验,恶人教育我们道德的准则,而只有良师指出世间的真相,引导我们走向永恒的解脱。因此感恩一切,愿一切吉祥,愿众生平安!


  要知道:「在过去,只有过去的存在在当时是真实的;而未来和现在的存在,在过去的当时是虚假的。在未来,只有未来的存在在当时是真实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在未来的当时是虚假的。在现在,只有现在的存在在当时是真实的;未来和过去的存在,在现在的当时是虚假的。」 (《长部》9)


  违缘有两种:一是身在世间的违缘,这是过去世造恶的业缘所带来的,有些改变得了(减轻而已,如《盐喻经》里所说),有些改不了。改不了的比如你已经跟怨家搭上关系,果报缘已经到了,必定要受苦。改得了的是那些还没到的违缘,你不知道,它们随时会到,因此需要平时常修慈爱,让对众生的慈爱心给自己添加无量的功德,同时尽量行善,让心常为善的速行心所充满,功德增多了,自然恶报苦果会相对的减轻。


  第二是修行的违缘,这个其实也是自己过去世对三宝不信、不恭敬、不庄重带来的,那我们现在开始修行了,道缘不足,困难重重,到处是恶知识、恶伴侣、恶党派,传播邪见、邪说、邪法。因此我们就要常常心中坚定对三宝的信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次法向;思维人身难得,佛陀正法难闻;更要常常忏悔过去对善知识所起的轻薄态度、排挤良友、妒忌他人功德、妄自尊大所带来的障碍。能够这样做,就能慢慢减少障碍,改变违缘,有了增上缘(欲、勤、心、观),就能给自己添加顺境。


  凡夫身体坏时,四大分散,命根断,温暖没了,识离去,又再继续轮回去。不管他/她是往生到那里。阿罗汉圣者平时对境不动心,根对尘生识时一起就灭,他/她在平时已经做到很纯熟了。当身体坏时,身触四大分散的识也是一触生识就灭,没有了识,他/她会去那里?他/她什麽地方也不会去。这跟往生是两回事,天差地别的。我们的身体的根门是靠命根的支持而得住世。命根是靠粗食的摄取而产生温暖,而温暖又维持着命根,犹如点燃着油灯,缘光而有火焰,缘火焰而有光,所以是因为光的缘故而有火焰,因为有温暖而维持着命根。凡夫身体灭时,命根断,温暖没了,识离去,又再继续轮回。解脱的圣者身体灭时,命根断,温暖没了,识灭尽,不受后有。


  佛陀说:「在此,谁也可正确地说:我在教灭尽。我所说的法是为了灭尽的。因此,我训练我的弟子修灭尽法。我的确是教灭尽,即是:灭尽贪、瞋、痴以及种种的不善法。」(《增支部》VIII,12)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诸有情众,同得此功德!

按二维码添加古道之友”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