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王莽与刘秀,他们之间的曾经发生过哪些故事

 梦想童年594 2017-07-04
相传刘邦斩白蛇起义时,白蛇曾对他说,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将他拦腰斩断。后来刘邦建立大汉朝,白蛇修炼成蟒精,转生为王莽,在汉朝的中间夺了帝位。

    王莽,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武帝时祖上王贺做了个绣衣御史的小官,到孙女王政君(王莽的姑姑)时伺奉太子刘奭,一夜之伴,生子刘骜,刘骜三岁时刘奭即位,为元帝,王政君当了太后。刘骜(成帝)即位后尊王政君为皇太后,始掌实权,大封王家官吏。王莽因从小丧父,家境贫寒,未得入官。但他孝顺寡母寡嫂,勤奋好学,结拜名儒,在显贵无比、骄奢淫泆的王氏子弟中是个佼佼者。他的身居高位的伯父王凤卧病临终前,王莽伺奉床前,殷勤备至,数月未解衣带。王凤弥留之际向皇上和太后给他求了一个小官。王莽从此起步,勤奋工作、礼贤下士、赢得朝野上下的好评,从而步步高升,到38岁时当上了辅政的大司马。他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坚持克己修身,旰衣宵食,廉洁奉公,广纳贤士,打击豪强,扶贫济困,深得人心。在任期间,哀帝刘欣不重用他;平帝刘衎 9岁登基、13而终;孺子刘婴 2岁立为皇太子,在这种情况下,王莽一方面亲临朝政决断大事,权威日增。另一方面也看到西汉末年的腐败,希图改革,实现儒家的政治理想。臣民中也有许多人想让他直接当皇帝。这时,就有人给他制造象征天命的图纤符瑞。其中,天柱关守将王猛通过邯郸长官王朗向王莽报告,说在龟鸵山发现“王莽登基”的象形符瑞。并有一条山脉原是蟒形,一场云海过后变为龙形,说得神乎其神。咸阳等地也出了铜匮金策等天授王莽皇帝的符瑞。在一片拥莽呼声中,王莽秉承天命,宣布自己代汉而立,定国号为“新”。

    王莽当了皇帝后,依据《周礼》的原则,针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出了自己的一套改革方案,主要有五条:

    一是发布“王田令”,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禁止买卖,一家男口不 满 8人而土地超过900么的,多余土地交公,分给没有土地的。违犯此规定者流放边远地区。

    二是发布“私属令”,解决人口问题。禁止买卖奴婢,禁止买卖人口,以图逐步消灭奴隶制。违犯者流放。

    三是颁布“五均”、“赊贷”和“六管”,实行计划经济。“五均”是由国家管理工商业和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市场供过于求时,国家收进;供不应求时,国家将收进物品卖出,从而平抑物价。“赊贷”是国家发放贷款,贫民遇丧葬,祭祀、贫病大事,或办工商业资金短缺者,可向政府贷款。定期归还,前者不收利息,后者低息,抑制高利贷。“六管”是对盐、酒、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实行国家专管、专卖和税收制度,增强国力。

    四是改革官僚体制,减少冗员、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改革币制。希图用新币报废那些巧取豪夺者积累地大量货币。

    从这些改革政策的出发点看,显然是一场前无古人,翻天复地的大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它近似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胡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所写的评价王莽的论文中认为,王莽是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个社会主义者,我们应该替他申冤。大历史学家翦伯赞也说王莽是一个独具卓见的人物。

    王莽的改革方案很好,符合大多数特别是下层人民利益。但他书生气办事,没有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改革又触犯了官僚地主,富商大贾的切身利益,各级官吏阳奉阴违不愿推行,至使好的政策落不到实处,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出现了政治的不稳定。刘氏宗族借机要推翻王莽,恢复刘家天下,劳动人民不堪贪官污吏欺压,起义造反。王莽新朝还未坐稳,就危机四伏了。

    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五世时封侯湖北舂陵,后迁至南阳郡,家境日渐衰微,到刘秀一辈已流落为一个农村的大户人家,刘縯、刘喜、刘秀三兄弟都亲自种地。刘秀二十几岁到长安读过太学,毛泽东称他是“历代皇帝中学历最高的人”。传说刘秀出生时赤光照堂,谷生九穗。有人说他“贵不可言”。王莽登基后担心天下不稳,曾派人四处侦探危险人物,有个风水先生望见南阳上空有特殊气象。后来,刘秀兄弟三人都参加了推翻王莽的造反大军。

    王莽分析天下大势,调兵遣将,巩固他的统治。他多方调查,弄清了刘秀的出身来历,知道他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才,听说他也加入农民起义军行列,在河南起兵,就非常重视。认定他是自己的主要对手。为此,他派自已的侄儿王朗统领邯郸、长治一代,驻守太行,并让王朗亲自率军驻守天柱关。因为天柱关与河南最近,号称“晋汴咽喉”,为起义军进入太行山的必争之关,如果失守,则河东大片土地就落入敌手。二是龟鸵山上有他王莽当年登基的符瑞,予示了王莽是真龙天子,证明了他登基的合法性。为此,他命令自己的侄子邯郸最高长官王朗亲率大军驻扎龟鸵山,坚守天柱关。

    另外,潼关是长安的门户,他派自己的女婿吴汉把守。吴汉的父亲与王莽曾在西汉时同朝为臣,一文一武,配合得非常默契,且结为儿女亲家,将宝贝女儿王玉莲许配给他儿子吴 汉。后来吴汉的父亲遭受不白之冤,被汉哀帝视为异已处死。是因王莽任大司马才把吴汉保留下来。因此派吴汉坚守潼关,并让玉莲随夫随军,看来也是万无一失的了。

    再说刘秀领着春陵军一支人马进攻长安与官兵大战,结果大败。刘秀的二哥刘喜、二姐刘元等数十人壮烈牺牲。刘秀逃出之后,在潼关被吴汉的一个埋伏活捉了去。正准备解往京师报捷,谁知却出了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变故。吴汉的母亲受刘秀之长兄刘縯的托付,到了军中。她说,吴家历代为汉臣,虽然当年吴、王两家结亲,但现在王莽自立帝位,是叛贼篡逆。吴汉应划清界限,忠于汉家。并逼吴汉杀妻,放走刘秀。吴汉在母亲尽忠报孝的大道理下,忍痛割爱,大义灭亲,处死王玉莲,和刘秀一起带领一支亲兵连夜逃离了潼关。

    逃出来往哪里呢?他们想,龟鸵山有王莽登基之象,莽岭变龙之异,无论真假,都是王莽称帝的一张王牌,要胜王莽,非得去毁他根基,刨他祖坟。更重要的是,从军事上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河南平原难以立足,只有到太行山上招兵买马,才是成就大业的长远之策。为此,他们越过黄河,由临汾东插长治,从背面进入太行,到了龟鸵山。

    王莽在京师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吃惊,气急败坏。如果太行失守,龙脉被毁,这还了得!还有什么江山可坐?为此,便提点精锐人马,亲率大军,尾追而来。

    刘秀到得龟鸵山,前有王朗大营盘据,后有王莽亲率大军逼来。只好绕过王朗军队,登上龟鸵山对面的一座四面悬崖、只有一条窄涧可越的孤山(现在叫做刘秀城),凭险而守,从长计议吧。

    王莽虽把刘秀逼于死地绝境,但由于刘秀凭险而守,也急切不可攻下,就只好安下大营,再谋良策。

    却说刘秀困守的高高的孤山,尽管四面绝壁,但山顶却也宽阔,云雾缭绕,森林茂密,桃李芬芳,耕地颇多,还有一些零散居民,传说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逃来的难兵,在此开荒种田,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刘秀抓紧组织士兵搬石伐木修筑工事,建设兵营(至今尚有遗址),准备迎战王莽军的进攻。王莽几次派兵攻打,但因刘秀占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王军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这天,王莽带领一名亲兵化装成村民,前去探察刘秀营室,混进了孤山就近的村庄东庙华,恰好遇到村里一个大户打骂一个少女奴婢,并要把她卖到河南。王莽一见,非常气恼,自己颁布的政策,在这里居然违犯。他和亲兵打散人群,将这一女子解救出来。回到龟驼山后,帮她治伤,换上衣服。方知这女子名叫灵芝,美貌异常,是一个山中俊鸟,她父母就是被主人欺压而死,而她性情刚烈,不甘忍受主人虐待,还把杀害母亲的一个打手推下山崖。她被搭救后,对王莽非常感激,愿结草衔环报答大恩。恰巧王莽的儿子王临也在军中,便教她学文练武,几天过去,两情两悦,便结为伉俪。王莽也同意这门亲事,在峰火台下朝南向阳、环境优雅的崖下辟开一洞,让他们居住。后人把这个洞称为太子窑,里边还有石床、石灶等。

    再谈刘秀在孤山上尽管比较安全,但缺少粮草供给,总不是长久之计。计划突围,便先到王莽营中探个虚实动静,兵力摆布。这天晚上,趁着大雾,刘秀带一名亲兵,轻装而行,潜入了龟驼山,四处查看。寻声前行,到了抚琴台下,伏在大石后面。正好王莽在抚琴台上弹琴,刘秀听出,这琴音是地道的周代古乐,心想,王莽也真不亏为儒家的门徒。刘秀在长安读书时,也曾耳闻王莽政声不错。再说他少时本也没有当皇帝的宏图大志。他在乡下结识了农民女子阴丽华,在长安后看到维持秩序的长官执金吾有车马随从,就感慨地谈:“任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可见刘秀志向也不过如此。倒是他大哥刘縯皇室观念很重,结交豪杰,训练兵勇,练就一身好武艺,怀着夺取天下的野心。所以绿林军一起,刘縯感到时机已到,立即响应,带领全家和舂陵军投入进去。

    刘秀长得一表人才,性情温柔,有文化、讲信用、善谋划,也成了起义军中的重要人物。此前的长安一战,他死去了二哥,特别是二姐刘元和他姐弟情深,危急关头以身牵制敌人,催促刘秀脱险,死得壮烈。经此一战,刘秀对王莽结下了深仇大恨。加上王莽把他作为主要敌人,亲自追赶,必欲置于死地,更促使刘秀决心与王莽不共戴天。现在王莽近在咫尺,真恨不得上去一剑把他劈死。但抚琴台上,王莽将士前呼后拥,他不能近前,只得强压怒火,窥测时机。只见王莽一曲终了,与大将们议开了改革之事。王莽纵论天下大势,剖析社会矛盾,痛陈西汉未年的种种弊政,论述自己的改革主张和施政纲领……刘秀是个头脑冷静的人,尽管王莽是他的仇敌,却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他也是南阳的一个百姓,喜欢种地,和农民生活在一起,深知农民的艰难疾苦,深恶痛绝贪官污吏暴富豪强的秽行劣迹。现在听到王莽说出了自己早就憋在心里的话。特别是王莽长期身居高位且当了皇帝的人,能够如此了解下情,体察民意,为国为民操劳,一片苦心,也真难得,称得上是个好皇帝了。只是他的这些主张,却走了过场,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反而搞得国家大乱,生灵涂炭,陷人民于水火。如果我和我哥哥真有一天掌握了国家命运,他的这些主张倒真可作考虑。后来,刘縯死去,刘秀果然作了皇帝,他也确实吸取了不少王莽的经验教训,实实在在把王莽改革的土地、人口、物价、税收等主张,推行了不少,因而刘秀创造了一个“光武中兴”的辉煌时期。这是后话。却谈眼前,王莽讲到深沉处,场上鸭雀无声,讲到激昂处,场上一片拥戴声。刘秀也听得入了迷,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好!我若为帝,必行此策。”

    谁知这一下闹了大祸,被人发现,王莽和将领们一边大喊“抓住刘秀!”一边包抄上来。刘秀拨腿就跑,王莽紧追不舍,追上老君顶、 过了南哨台。这时,忽然云开雾散,明月高照,眼见一条深涧横在刘秀面前,这深涧,宽有丈余,深不见底,水声寒碜,冷风逼人。生死关头,刘秀不容犹豫,后退几步,垫步前冲,腾空而起,竞然跃过对岸,潜入密林之中逃遁而去。王莽一伙在后,毕竟与刘秀情势不同,无人能够跳得过去。这个地方,后人起名为“刘秀跳”,并说,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一个政权的兴衰存亡,往往决定于关键时刻的一步或几步之间。也有人说,那是神龟预知后事,冥冥中助了刘秀一把。

    刘秀回到孤山,知道王莽兵强势壮,强弱悬殊过大,长期下去,不战自败。便想突围的办法。而王莽从那夜之后,增兵造势,加紧了对刘秀的围攻。刘秀在孤山南边勘察出一条绝崖小道,决定从此冒险突围。为了迷惑敌军,他捕了几只黄羊,前腿吊在空中,每只羊脚前悬一口大鼓,黄羊挣扎,把鼓敲得又急又响,王莽军以为刘秀兵要发起进攻,不敢冒然进攻。刘秀趁机带领将士到了后山,从那条险道下山。这时突然雷声大作,一个霹雳打过,那条小缝似乎裂开了许多,刘秀们顺着小缝,拉着绳索,滑溜了下去。从此这后,人们把这条小路叫做“掰破梯”,刘秀他们往下滑,压得花草至今都是头朝下长。刘秀下山,就到了河南地界。他们兄弟会面,与平林军招兵买马,很快发展到了十万余人,攻占了昆阳城一片地方。王莽很是着急,调兵遣将,派大将王邑、王寻率军43万(号称百万)围攻昆阳。当时平林义军在昆阳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多数将士主张弃城逃跑,刘秀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并亲自带领一千余人,冲入敌营,与援军会合,打败了骄傲的敌军。昆阳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并且昆阳一战王莽力量大挫,强弱转换,攻守易势,刘秀率军乘胜追击,直捣长安,推翻了王莽“新朝”。王莽身首异处。改革者落了一个失败的可悲下场。杀他的人是他改革的对象富商杜宇,在他身边血战到底的有一千多将士,其中就有他在龟鸵山解救的灵芝姑娘。从那以后,龟鸵山叫做王莽岭,对面的孤山叫做刘秀城。这里的民间流传着许多王莽与刘秀斗智斗勇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