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奇葩说》变正常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7-04
木易

  最初看《奇葩说》,不过是纯粹为娱乐,以为它不过是一群“奇葩”在耍嘴皮子的节目,一如当初看《吐槽大会》,以至于不好意思承认。毕竟,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与豆瓣时间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看起来似乎更文雅、高级一些。所以,即使沉下心来听过几期,能够入眼入耳的,也只是黄执中和陈铭那样看起来稍微正常或正经一点儿的人。

  渐渐听进去,渐渐每次都对下一期有所期待。我以为是自己需要消遣,后来才发现,我是因为希望他们能指点我所想不明白的,能推翻我曾以为固若金汤的,能解答我曾疑惑不堪的……

  就比如“办婚礼有没有必要”这个辩题。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生,我一直都觉得再理所当然不过,因为那可能是唯一一次实现我们终身幻想的机会。所以,我想听听看,反方该如何辩,他们能否说服我?

  张泉灵说,生活和婚姻需要仪式感,但并非仅限于婚礼。只要两个人有属于自己的仪式感,就足够了。

  臧鸿飞则用了比较搞笑的形式,说明了他不想办婚礼的原因。他说:“婚礼根本就是一个大型、尴尬、荒谬、自相矛盾、自嗨的私人举办的庙会。”在他心中,婚礼无非是大家互相攀比和收份子钱的仪式,饱受诟病的“闹伴娘”等不得体的婚俗行为更是匪夷所思。“拿办婚礼的钱去旅行去寻找诗和远方不好吗?在星空下讲出的‘我爱你’不比在你二舅和三姨面前说要浪漫得多?”他的那句“婚礼是庙会”后来还上了新浪热搜。

  婚礼必要,感恩挫折,永远上进,坚守自我,听起来三观很正,我以前从未怀疑过。

  在这之前,我如果听到某个男生说他不想办婚礼,可能根本不会听他接下来的解释,而会武断地认为他不过是小气、自私,甚至根本没那么爱他的另一半。而在这之后,我可以接受这道题的另外一个答案——只要有爱,只要有某种双方都同意的仪式感,婚礼真的可有可无。

  《奇葩说》中的他们,无论站在辩题的正方或者反方,都可以随时打开和更新自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精彩地辩论,畅快地表达。他们才是思维活跃、观念开放的“正常人”。

  反倒是我,这个从来就认为女生应该拥有一场婚礼,生活的暴击值得被感激,没有上进心是很羞耻的事情,以及众人皆醉我独醒十分高雅且悲壮的人,显得固执而不正常。

  洗净对范湉湉、马薇薇等人咆哮似的辩论,姜思达和肖骁略为阴柔的外表的偏见,剥开原来那层被他们看似浮夸、搞笑的娱乐薄膜,然后被泪点弄哭,被笑点逗笑。尤其是当新奇葩们加入之后,看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思维的碰撞,忽然就羡慕且喜欢上了这群能畅所欲言、精彩表达的人。

  这群在辩论王国畅所欲言的人,有些人很怪,是别人眼中的奇葩;有些人很难,人生路走得十分坎坷;有些人很孤独,来到节目里不过是寻找同类……

  然而,他们在每一道辩题上,都敢于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敢于打开自己,敢于面对他人。 至此,我才发现,原来,我可以放弃自己的自以为是,甚至还可以走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我终于变成了一个“正常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