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力、专注力与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行为力的关系是什么?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7-07-04

请大家指教。😌

随想第六十四则——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行为力

每个人的感知力是不同的,有多少的不同,有信息内容的不同,有强度的不同,有大小的不同。有的人视力很好,甚至有传说中的天眼、千里眼,有的人听觉很好,甚至有传奇的顺风耳,有的人嗅觉、味觉很好,能知百味,有的人触觉很好,能感应微妙的空间变化,有的人动觉很好,能一心二用多用,四肢分别做不同的事情。当然,也有很多人部分感觉很弱,同时几乎所有人都随着衰老,感知力慢慢下降。

几乎所有人,感知过程都是有选择性的感知,这个过程就是注意力形成的过程。注意力持续时间非常久,那么就是专注力,这是很多科学家专家,高能人士几乎都有的。注意力如果时常分散,那么就会分散认知力,如果思维方式不能统摄分散的信息,那么知识就以比较小的零散的记忆碎片存储下来。这里也许可以出一个公式,人一生清醒的时间等于专注力时间加上分散注意力时间,一个人的成就也许取决于其中的比例。不过修行的人一般是在不特意注意中专注于一点,丹道似乎就特别讲究这点。这一点也许就是奇点。

记忆力一般用记忆的时间长短,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再现能力来衡量。同时,记忆的内容的结构性、逻辑性、连续性也可以衡量记忆力。大多数人记忆都是无数碎片,碎片本身、碎片与碎片之间的结构性、逻辑性、连续性都比较弱。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各不相同。

那么对记忆碎片的处理就是思维的工作。思维力的强弱取决于思维方式。以前探索了下,思维方式的金字塔顶端是哲学、道学、佛学、科学、数学等思维方式。不过,对于修行这来说,最好的思维方式似乎就是不去刻意思维、不去思维,这样信息就得到最大的连续性、大量性、自然逻辑性。

行为力就是人体能量结构的组合创造。可以分内在形式的行为力与外在形式的行为力,上面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都可以算内在行为力;肢体动作、说话等行为可以算内在行为能量的输出过程。也许只有内在行为与外在行为完美协调统一才是人最高的境界,甚至是超越人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