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剂八珍汤,给反复胸闷、心悸30余年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水木年华138 2017-07-05



患者杨某,女性,52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0余年,加剧伴胸痛1个月”于1999年12月20日入院。

患者于30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促,反复发作。就诊于广州市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其初因症状较轻而未经治疗。10年来,诸症逐渐加剧。1个月前,去北方受凉后,胸闷、气促加剧,稍走动即发。伴夜间阵发性胸痛、端坐呼吸,遂入我院。入院时症见:稍动则气促,生活难以自理,近日胸痛频作,伴神疲乏力,口干不多饮,纳差,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沉细。

六剂八珍汤,给反复胸闷、心悸30余年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查体:神清,疲倦,贫血貌,营养欠佳。端坐呼吸。HR68次/分,律齐,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III~IV级收缩期杂音。肝大,肋下两指,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频发房早,心肌劳累。X线检查示:心影向两侧增大。心脏彩色B超示: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中度二尖瓣狭窄并轻中度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无异常,主动脉瓣重度返流。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为:心衰,证属气血两虚。

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V级。入院后,拟行手术治疗。但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故请邓老会诊进行术前准备。

六剂八珍汤,给反复胸闷、心悸30余年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邓老查房时症见:患者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心悸,纳差,夜寐不安,小便可,大便干结,双下肢轻度水肿,唇色暗红,舌暗淡,苔白微腻,脉沉细尺弱。月经量多,色淡,经期延长。

邓老分析:本病按八纲辨证,属里证。属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两虚。病位在心脾肾。心居胸中,为阳中之阳。心主血脉,靠心气的推动,血液方能如环无端地周流全身。气血亏虚,邪气入侵,“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发为心痹”,故有瓣膜受损。心气亏虚,不能把所有回心血液博出,全身循环血液减少,表现为心阳亏虚,产生气促、神疲、心悸等症。日久“母病及子”,而表现为脾气亏虚。脾虚运化无力,则纳呆,面色萎黄;脾气虚不能统血,故月经量多。故以八珍汤加减,处方如下:

六剂八珍汤,给反复胸闷、心悸30余年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西洋参12g(另炖),党参24g,归尾15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24g,云苓12g,艾叶10g,阿胶10g(烊化),白术12g,炙甘草6g,砂仁6g(后下)。

患者服上方六剂后,精神好转,纳增,无气促,偶发心悸,夜寐安,二便调,双下肢水肿消,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于2000年1月12日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代术。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于2000年3月3日出院。

心得体会

本方以八珍汤为主,气血双补,重用西洋参以补气,阿胶滋阴补血,佐以艾叶温阳益气,砂仁芳香醒脾,以防诸补药碍胃之弊。纵观全方,气血双补而兼顾阴阳,共奏补而不滞之功。

历来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属器质性病变,中医中药难以奏效。然而,邓老却以自己的丰富临床经验,为诸多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争取到了手术的机会。为中医在这一疑难病症的治疗上开辟了新的思路,值得我们后来者学习、继承和发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