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地的意义

 昵称535749 2017-07-05

2017-07-04 21:01 | 豆瓣:邓安庆

早上吃饭时,父母亲又吵了一架。准确来说,是母亲在数落父亲,父亲还了一句嘴。事情的起因是:昨天母亲在地里锄草,父亲另外一块地侍弄完后,过来在地头蹲了一会儿,便开着电动三轮车离开了。母亲生气地说:“地里草那么厚,你明知来了,还不锄,反而跑了,这么懒,没看到过的!”父亲沉默不语。母亲常常抱怨父亲“懒”,经常不对地里看一眼,没事儿就跑出去打牌玩耍。父亲被说急了,通常会大吼一声,“我哪里懒!”说完后,母亲会更激动地重复之前的话。我坐在现场,看他们这样的对话,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我想起这次我刚回来的那天,吃完午饭,父母亲跟我站在窗户边看外面。母亲说:“哎哟,地里人都满了,我忙得还没出门。”窗外是一片麦田,麦子收割完毕,有人在锄草;田边的水泥路上,陆陆续续有人开着电动三轮车往更远的地里奔去。母亲急着要下楼,芝麻还没种,湖田的草也没除干净,地里各种的事情都在等着。而父亲继续站在窗边,没有动弹。我问父亲收成,父亲算了一笔账:“十一亩地,麦子收了五千多斤,卖出去几毛钱一斤,毛收入五千块,扣除农药钱、人工钱等,我跟你母亲忙了大半年,纯收入几乎为零。这还算好,有的人忙了一年还倒贴钱。”

我忽然明白了父亲“懒”的原因:你种多种少,勤快也好,懒惰也罢,最终的收入并不会增加多少,甚至也没有什么收入,那忙来忙去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越来越不愿意去地里,越来越不愿意费心费力,而母亲却不这样想,她认为种地虽然已经不挣钱了,但好歹能顾个嘴,不种地能做什么呢?像他们这样已经快七十岁的人了,唯有种地还是能做的。日常花销,可以通过打零工来维持,比如说帮垸里搞装修的师傅做下手,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一天能挣120元。但土地,是万万不能丢弃的。

我已经跟父母说过很多次,其实可以不用种地了(为了动动身子,种几亩地就可以了,不要种十几亩那么多,太过辛苦),我跟我哥哥完全可以承担得起赡养父母的费用,平日我也时不时给他们钱。父母亲说好好好,我们的心意他们心领了,但地还是继续种下去——他们还有精力来做。过去没有电动三轮车的时代,他们去十几公里外的农场种地,来回都靠走,常常到天黑透才回来。我跟我哥哥那时候还很小,坐在屋子外面等他们回来。后来等我九岁大时,他们去长江对岸的瑞昌种地,那边十五亩,家里四五亩,来回跑动地种。那时候土地的收入虽然微薄,还能勉强维持一家的收支,也能供养我和哥哥上学。到了近年,家乡越来越多的人不种地了,亲戚们出外做生意打工,手上的地便陆陆续续转到了父母手上,然而收入几乎没有增加——所幸,我们已经长大了。

种地有什么意义呢?我一直在想。一年忙到头,可能也就一万多一点的收入,还如此辛苦。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让父母亲歇息一下了,但他们依旧执着于此——这是他们的生活全部。四五十年来的田地劳作,并由此形成的生活习惯、生命经验,构成了他们生存的意义。二十四节气对他们是有意义的,天晴下雨刮风打雷对他们是有意义的,每一粒粮食和每一球棉花对他们是有意义的。他们不是”能人“,像他们同辈人,有的在外做生意跑单子,早就赚大发了,他们不行,他们只能依靠土地。

可以说,他们是最后一代自耕农了(其他地方我不敢妄说,单就我们这一块)。垸里,我们这一代没有人会再种地了。从他们往上,我爷爷一辈,太爷爷一辈,一直往上往上,都是农民,他们延续了千年的农耕生活,到了我父母这一代宣告终结。再看我们垸,我并没有感觉所谓衰败的气息,反而是热火朝天,老房子都陆续拆掉了,三层四层的新房子一幢幢地盖起来。年轻人都不在,年老如我父母这一辈,有去药厂上班的,有出外做生意的,哪怕种地虽然没有什么收入,也没有觉得有多悲苦——毕竟主要收入不在于此。生活是结结实实地往前,他们不会觉得有多伤感。

早饭吃完后,父母亲把电动三轮车推了出来,五桶昨晚泡好的谷种已经放在车子上了。我问了一声,”这是要种几亩地的?“母亲说:”七八亩吧。“我惊讶地又问:”怎么还种那么多?不是说过了吗,种几亩地动动身子就可以了。“父亲说:”这些地,都是人家托付给我们种的,上半年种了,下半年总不能丢了不管。毕竟是土地,不种太浪费咯。“母亲安慰我说:”明年我们种少点儿,那些地我们都不要咯。今年把它们种完。“看着他们骑着车子离开,上了大路,往地里开去。我想也许明年他们还是会继续种下去的吧,像我爷爷那样,八十岁了还在地里忙活——他们放不下。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