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发]《父母规》 注解 第一篇:父母重(二)

 秦岭之尖 2017-07-05


二、关 乎 子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


【注释】


1.初:婴儿由母亲分娩生产,呱呱落地来到人间,保持着生命本来、本原的状态。

2.性:本性、自性、灵性。《中庸》云:「天命之谓性」。

3.善:完美,完善的状态。 

4.苟:假使,如果。 

5.迁:心受外在的影响而情绪波动、心猿意马。 


【解读】


人之初,性本善


小娃娃来到人间,本性光明纯洁、天真无邪;小娃娃尚未受外在的污染,就好像是一张纯洁的白纸,给他什么颜色,它就会是什么颜色。本性是善,拥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不好好教导劝导,等到越来越长大时,受到外来身物「财、色、名、食、睡」的环境污染,就会容易起了「贪、嗔、痴、爱」这四心物,而做了违悖良心的思想或行为。所以父母扮演的角色有多么重要,父母朝夕与子女相处,好或坏的教育榜样,就是给小娃娃的本性初期形成善、恶基础的人。




【经典补述】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章》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白话】


滕文公尚未成王时,被指定为父王的继承人,即将到楚国拜会,知道孟子在宋国,特地经过宋国来见孟子。孟子向他说:上帝赋予人人的本性,都有『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德,说话当中必定会提到尧帝、舜帝的大德。


【注】“上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常用词语,通常也称“上天”,以下是夏商周三朝关于“上帝”之说:


1.《尚书》:『肆类于「上帝」。』


2.《诗经·大雅》:「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诗经·鲁颂》:「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3.《春秋传》曰:『告昊天「上帝」。』


春秋战国

1.《中庸·第十九章》: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2.《大学》: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3.《孟子·离娄章句·下》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生之根,命之脉,父母造,一生带。


【注释】


1.根:根本、地基。


2.命:未来人生的命运。


3.脉:来源、去处,来龙去脉。


4.造:塑造,打造,建造。(此处指造化)


5.一生:人从出生到死亡,等到盖棺才论定一生的好坏。

6.带:一辈子受用。


【解读】


生之根,命之脉


生命的根本学习,不在「柴、米、油、盐、吃、喝、玩、乐」的专业学习,而是良心上善的学习,并能运用在「食、衣、住、行、育、乐」的生活中。小娃娃从小就要奠定正确的基础教育,为人处事的道理「生活与伦理,公民与道德」。


父母造,一生带


所以,子女人生命运的好、坏是由父母所塑造的,善的基础没建设好,一辈子心灵空虚、盲目逐利、为非做歹,受苦受难;好的、善的基础建设好,让我们的子女可以端正的走在人生道上不逾矩、不失伦常,一辈子受用无穷。


为人父母若不能对子女做「正规的纲常领导」、「正规的纲常劝导」、「正规的纲常指导」,万一子女为非做歹,作奸犯科,这是为人父母的耻辱,不仅造成终身遗憾,也愧对我们的列祖列宗,先圣先贤。因此,「纲常伦理」的教育,影响着我们的后代子子孙孙的人生是否走向正道。






原作者:曲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