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石离开算什么?中国只需要一个王石,却需要一万个他!

 kathyyw 2017-07-05

前几天王石宣布离开万科,在朋友圈刷屏了,毕竟这样一位大佬,就这样宣布离开,大家都觉得非常唏嘘。

 

王石的离开,却让唐一想起了房地产界另外一个大佬:他的企业没有万科有钱,他也没有王石出名,但不少人都说,中国可能只需要一个王石,却需要一万个他。

同样做地产,王石把万科做成了全国性房企,但他却扎根河南,做到了精而专,25年没有挪动半步,把河南的经济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像他这样,选择一个行业、一个区域,踏踏实实做,中国经济还担心不能腾飞吗?

他就是河南建业的老板胡葆森,用自己25年的岁月缔造了一个“中原传奇”。

 

 

从穷孩子做到香港富豪

却硬要回家乡创业!

 

胡葆森,1955年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虽然家境一般,但是热爱学习,每门功课几乎都是满分,哪怕有一次只考了八九十分,心里都会特别难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等生,却受到了命运的捉弄。由于历史原因,他高中毕业后就在家乡一所中学当体育老师,后来更是去到偏远的农村下乡。

 

沧海横流,患难方显英雄本色。在这段人生最艰苦的岁月里,胡葆森没有沉沦,不仅坚持读书学习,当上了大队的团支部书记,还坚持锻炼,拿手推车轱辘替代哑铃做推举。

 

在香港,胡葆森度过了不平凡的10年,正是在香港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了房地产业,看到了香港房地产的辉煌和造富能力,也学到了房地产的实操经验。

更重要的是,胡葆森在这里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991年他辞职下海,在香港做起了二手房生意,仅仅一年时间就大赚几千万!

那时,胡葆森已经获得香港居民身份,生意也红红火火,大部分人都觉得他会在香港深耕,没想到胡葆森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决定:回河南创业!

 

市场条件好,李嘉诚早就来了,

还会有你的份吗?

生长在50、60年代的人多少都有点家国情怀,想要让祖国变得更强大,胡葆森也不例外,特别是从香港回到河南探亲时,看到两地的差距如此的大,心中更是痛苦万分。

因此,早在他下海创业之初他就许下承诺,如果创业成功,他就会家乡参与建设。最后他也没有食言,1992年,他带着1000万港元的资金,以“港商”的身份回到郑州,成立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回河南做什么不好,为什么非得做房地产?胡葆森却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他觉得市场不充分是个缺陷,但竞争者少,创业的胜算就大一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市场条件好的话,李嘉诚早就来了,还会有你的份吗?

另一方面则是胡葆森在香港地产界浸淫数年,掌握了成熟先进的操作经验。郑州环境相对落后,胡葆森正可以施展身手。

 

信心满满却遭遇开门黑

靠一招扭转乾坤!

刚开始时,胡葆森的想法似乎得到了验证,建业成立仅1年他就推出了第一个项目“金水花园”,这和他是当地首个大规模投资的商人,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然而,市场的反应却给胡葆森狠狠地泼了盘冷水,当时胡葆森打出了“为有房人盖房”的口号,想要做当地质量最好、价位最高的小区,于是就在郑州市郊开辟了占地360亩的金水花园,并且开价2700元每平米。

 

要知道,当时郑州市中心的房价也不过2000元一平米,位于郊区的楼盘敢开这个价,让无数郑州市民难以接受。

果不其然,郑州市民对于胡葆森的高价高品质房并不买账,开业几个月一套房子都没卖出去,胡葆森“起步即起飞”的设想完全落空。

后来胡葆森回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吞两片舒乐安定才能睡着。

 

这下怎么办?还是胡葆森在香港学到的理念帮了大忙:销售不好,就在营销上大造声势!

1993年6月18日,胡葆森在《河南日报》发布了一则彩色跨版广告,宣布推出'金水花园十年还本'的销售手段。

 

这一招果然奏效,广告登出的第二天,金水花园第一套商品房终于售出,以后的销售就一帆风顺,最后被抢购一空。

10年之后的2003年,建业集团又一次在《河南日报》刊登广告,宣布要为当年买房的业主办理退款手续。10天之后,20名符合条件的业主从胡葆森手中接过支票,收回了房款。

这次活动,共返还了房款1000余万元。有资深房地产记者评价胡葆森“十年还本”策略:积累了一笔巨额信用资产,狠狠地砸在了中原大地。

 

 

扎根河南25年

只为河南人盖房

提起胡葆森,地产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老胡的建业集团这20年来不是仅仅扎根在河南,而是向全国化发展,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致?

从“金水花园”开始,胡葆森和他的建业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壮大,但是始终没有走出河南。

而和他同期的王石、潘石屹等人,纷纷扩张自己的地产王国,在全国各地圈地,把万科、万通做成了全国性的大房地产企业。

为什么胡葆森做出这样的选择?

胡葆森自己的说法是:

“这不是我一个人决定的。我们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不出河南也是这个原因,不是说不想出,不是不想做全国的老大,而是你没有那个能力。”

在他看来,与其做大池塘的小鱼,不如做小池塘的大鱼,深耕某一区域,做到精而专。“日本的房子就让日本人自己盖去吧,我只给河南人盖。”

 

这就是胡葆森后来一直坚持的“省域化”战略:坚持在河南发展,立足郑州,逐步向下、向小渗透,将触角伸向县镇级市场。

事实上,建业不是没有向全国进军的机会,进军全国的诱惑也不是一般人能抵御的,胡葆森前前后后也挣扎了四年时间,最后还是决定了留在河南!

在胡葆森眼里,钱是要赚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推动河南的发展,“让河南人都住上好房子”

多年来,建业集团一直稳居河南地产企业第一名,足迹遍布全省18城,给河南近40万业主提供了住房。

 

扎根河南就是保守?

看看人家上市时的眼光

眼看着万科、万通等成为了全国性大房企,不少人都觉得胡葆森的做法非常保守,但是天才的想法总是不被人理解的,实际上,胡葆森的战略眼光一向独到。

胡葆森一直认为,作为地产企业,如果不能和资本市场完美对接,未来的命运一定是边缘化。

然而,作为一家百分百私人控股的公司,建业显然很难上市。据说,在华润收购万科的股份后,胡葆森曾羡慕地对王石说:“如果华润能够买建业,我愿意出售50%的股权。”

 

2006年,建业也找到了自己的“华润”,仅仅花了45天时间,胡葆森就和凯德置地谈妥,以6.01亿元人民币卖出29.75%的股份,为上市做好准备。

当时,恒大准备在香港上市,估值1200亿港元到1300亿港元之间,但金融风暴让恒大的上市计划搁浅,恒大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资金缺口高达120亿元到150亿元。

 

靠着和周大福的老板郑裕彤打了三个月牌,许家印才从郑裕彤手里拿到了一笔资金,涉险过关。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地产企业都暂停了上市计划,但胡葆森又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继续上市!

为了上市,建业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发行价格相对净资产的折让率达到了56%,扣除佣金后的融资额仅为12.65亿港元,媒体对建业上市评价的基调就是“贱卖”

但胡葆森并不计较这一时之失,“抉千金之货者,不计钵两之争”。2008年建业顺利上市,在路演现场,方风雷、李思廉、潘石屹、吴亚军、柳传志、冯仑等商界风云人物悉数到场助阵,令港媒大开眼界,被戏称为“八星助阵”。

 

上市之后,有了资金支持,建业一口气在河南的二、三线城市拿了5块地,这下大家才明白过来,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拿地,成本是最低的,之前地价偏好的2006、2007年间,建业一块地都没有拿。

或许,这就是胡葆森常说的:冬天买地,夏天卖房。但有能力有勇气在冬天买房的,也是异于常人了。

 

专注一点,集中全力

这也是成功的另一种方式

古人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胡葆森也说,做小池塘的大鱼,也不要做大池塘的小鱼。

二十多年来,胡葆森的建业集团“不出河南”,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南房地产霸主。

更难得的是,他以他的心血和坚守,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自己的家乡,经商之余,却不忘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

 

有人说他笨,有人说他蠢,但唐一却觉得,这样的“放弃”,其实是为了更多的收获。

不少创业者开始创业,嘴里说着“风口”,眼睛看着热门行业,心里想着做世界第一,因此贪多贪全,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总想一步登天,最后风一停,就只有摔下来的份。

胡葆森是聪明的,他看到了自己的实力局限,没有盲目地去追求自己难以企及的东西,同样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或许正如他所言:专注一点,集中全力,这也是成功的另一种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