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很好懂之中医病理学(二)

 老玉米棒 2017-07-05
第二节 病 因
病因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和上节所说的邪气是既有区别又互相有联系的,邪气是推动疾病病机发展和变化的因素。举一个打枪的例子来说,火药的爆炸使子弹头飞出,这火药就是使弹头飞出的因素。但使火药爆炸是因板机的动作,这板机就是弹头飞出的原因。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不是很帖切,只是说明一下原因和因素的区别。在临床上,有时候因素就是原因。如六淫和厉气,它们既是疾病发生的原因,又是推动疾病病机发展变化的因素。
六淫和厉气存在于天地之间,从人体外部侵袭人体,然后在人体内演变与发展,引起人体中阴阳的失衡,导致人体生病。六淫和厉气是从人体外面侵袭人体而引起生病的,中医就把它们称之为人体发病的外因。
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痰饮、瘀血、宿食是次生的邪气。产生次生邪气有两种情况,一为外邪引动内邪,也就是外因引动次生邪气的产生;另一种情况是人体脏腑气血的阴阳平衡失调而产生病理变化所滋生的邪气。而引起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的原因,是情志的变动,这就是所谓的七情内伤。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人的情志变化。七情是五脏阴阳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不同反应,因为五脏阴阳有自平衡恢复能力,而且五脏之间因生克关系而互相制约平衡,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但是,当情志刺激强烈到超越了人体的承受能力,或者脏腑精气虚弱,机能衰退,对情志刺激的承受能力低下,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五脏阴阳因情志刺激而失调,从而导致内生邪气的产生,这时人体就进入了发病的阶段。这种因情志的变化而产生脏腑阴阳的变化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就叫做内因,内因就是引起七情内伤的原因。
还有一类发病的原因,如饮食所伤,过度劳倦所伤,跌仆刀枪所伤,虫兽所伤等。本类病因虽然是从外侵入,但和六淫外因不同。六淫是以气候的变化发病,伤人于无形;本类病因是以物理性、器械性的损伤而生病,伤人于有形。本类病因虽然如内因那样能产生内生的邪气,但内因是因情志变化而发病,而本类病因是以物理性、器械性损伤产生内邪而发病。所以本类病因既不同于外因,又不同于内因,中医人把这类病因称之为不内外因。
《黄帝内经》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这段话,把上述的三个病因都包括了。
第三节 发 病
上两节说过了邪气和病因。邪气和病因能致人生病,但生病的是人,邪气和病因必须作用于具体的人身上,并且不被人体排除,才能致人生病。所以生病是邪气和病因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邪气的存在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邪气和病因二者,邪气是占主导地位的发病因素。仅只有病因,没有次生出邪气,则病因会被逐渐消化掉而不发病。只有次生出邪气,才会进入发病阶段。有的人受大寒大热而无病,大怒大悲之后而平复如故,就是因为没有次生的邪气的关系。
在人体中,与邪气对抗的称为正气。正气就是指人体中能对抗邪气消除邪气影响的那部分力量。正气包括卫气、营气、元气、脏腑之气、气血津液等等。卫气的作用是抵御外邪的侵入,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营气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支持卫气的驱邪功能;元气是一切正气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脏腑之气的作用是保持脏腑阴阳的平衡,消除邪气侵袭脏腑所造成的损害;气血津液是维持体内环境阴阳平衡的重要物质。脏腑之气和气血津液实际上就是防止次生邪气的产生,所以把它们归之于正气。
知道了正、邪两方面的情况,我们对发病的机制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生病是邪气和正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邪气是生病的必要条件,只有邪气侵袭人体,或人体内生邪气,人体才会有生病的可能。然而人体会不会生病完全取决于正气的强弱,正气弱不能抵御邪气,则邪气就会轻易地侵入或内生,而且在人体内传变、发展,人体就会生病。如果正气强,能够抵御邪气入侵,或者通过脏腑的阴阳调节和五脏生克调节,使内生的邪气消弥于无形,则人体就不会生病。可以说:正气的强弱是决定生病与否的充分条件。正气强,即使有邪气存在,人也不会生病。所以,《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