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为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影响力其实不如他,可曹操当时为何没找他呢?

 听涛小主 2017-07-05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有三大名医,分别是华佗、董奉、张仲景,他们三人并称“建安三神医”。

这里我们就来说说张仲景的故事,他被后人尊为医圣,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同为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影响力其实不如他,可曹操当时为何没找他呢?

当年曹操患了头疼病,把华佗给了找过去,结果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那么曹操当时为何没想到请张仲景这位医圣来帮他看呢?

有人问,会不会是张仲景住得太远,以至于曹操来不及请他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此人?

其实张仲景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这里最初是张绣的地盘。曹操对这里可是印象深得很,因为当时他勾引女人而遭张绣夜袭,大将典韦就是战死在此。

张绣的宛城就在南阳郡,说就地理位置来看,张仲景的老家就在宛城西边不远。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

同为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影响力其实不如他,可曹操当时为何没找他呢?

那么有朋友又问了,会不会是张仲景性格孤僻,当时没人知道他呢?

其实这个假设也是不成立的。因为当时张仲景有个老乡,那就是袁绍和曹操的好友何颙。他对张仲景的评价是“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就是说你的想法很精细,可惜格调不够高,以后能做个好医生吧。

何颙这话可不是乱说的,当年他一见到曹操就叹息,说汉朝要灭亡了,难道安天下的人就是你吗?后来做了曹操首席谋臣的荀彧也曾得到他的夸奖,“颍川荀彧,王佐之器”这句话就出自他的口。

同为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影响力其实不如他,可曹操当时为何没找他呢?

那么问题来了,张仲景医术那么高明,又曾与何颙相识,为何曹操就几乎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医圣的存在呢?以至于最后头疼的时候只能找华佗?

其实,从正史的记载来看,曹操确实是不知道张仲景的存在。

张仲景虽然对医学很感兴趣,但他还是会以做官为第一要务。不过好在当时做官不需要考科举,只要是博学多才、孝顺父母、行事清廉这样的德行就会被推荐,所以张仲景在汉灵帝时代就获得了孝廉的资格(曹操也被举孝廉),到了建安年间,他就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外放当了长沙太守。

同为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影响力其实不如他,可曹操当时为何没找他呢?

从时间上来看,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是在建安四、五年左右。当时长沙太守张羡病死,儿子张怿继任,于是刘表就派兵攻打长沙,最后张怿战败。很可能就是这个时候,由建安七子第一人王粲的推荐,张仲景获得了长沙太守的职位。

当了几年的长沙太守之后,张仲景便辞去了官职,前往岭南隐居。

当时岭南实际上已经归孙权所控制了,而张仲景又不愿张扬,最后也死在了岭南。一直到西晋灭吴统一天下后的285年,他的遗体才被运回南阳老家。而此时,医圣的大名才开始在中原流传开来。

同为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影响力其实不如他,可曹操当时为何没找他呢?

他书上记载的诸多药方,比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肺炎)、白虎汤(治乙型脑炎)、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等等,在多年后仍在民间流传。而且,不光是药汤、药丸,他的医书还记载了灸烙、针刺、药摩、吹耳、温熨等治疗方法,对于自缢的解救,还提出了近似现代的人工呼吸法。所以说,他在中医史上的贡献实际上要远大于华佗。

到了清朝,医生们还说:“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甚至,张仲景的医书还传到了日本,在当时出现了奉他为祖师爷的古方派,至今在汉方处方和成药制剂领域仍有巨大的影响力。

所以说,按照演义上来看,他的名声或许不如华佗,但是比谁影响更久远、更宏大,华佗还是比不上他的。

同为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影响力其实不如他,可曹操当时为何没找他呢?

那么,当初要是换张仲景来给曹操治头疼的话,还需要像演义中描写的那样,需要用斧头把脑壳劈开吗?自然是不要的,因为张仲景在他医书里第一次就提出了中风的病名,并对病因、病机以及方剂都有精辟的论述。

所以说,曹操运气实在是点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