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铸山闽派︱文质相兼 王来文品华喦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7-05





华喦



王来文

《铸山闽派》栏目主持

  王来文,1968年生,福建漳浦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福建省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大学兼职教授,长期担任全国美术大展的组委会委员、评委、福建省美术大展的评委会总召集人、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总评委等职。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育部首届中国画博士课程班进修。


文质相兼

一一读华嵒花鸟画


文︱王来文


  清中期画坛,各有灵苗各自探的"扬州八怪",形成一股强劲的迥异于正统画派的新思潮,立当时画坛之潮头。“扬州八怪”并非只有“八怪”,而是多达十几人,版本有好几个,但不管哪版本,均有华嵒名字。谈起闽派画坛历代大家,定谈到先贤华嵒;说起吾国明清以来的花鸟画大家,也绕不开华嵒。华嵒的花鸟画,在清中期画坛,是有创造性贡献的,在当时已名噪海内外,被推为恽南田之后花鸟画第一人。至嘉庆、道光后,华嵒的影响日益扩大,他的艺术风格,对晚清及近现代花鸟画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滋养着海派花鸟,滋养着江南的花鸟,也滋养着闽派的花鸟。其花鸟画艺术如母亲河之水,润泽后人,直至今日。


清代   华喦   杂画之玉兰图

31.8cm × 25.1cm   年代不详


  华嵒,福建上杭(古称新罗县)人氏,取号新罗山人,俗称华新罗。 谈华嵒的绘画艺术,固然其山水、人物成就亦不凡,但首推其花鸟画,特别是其晚年约60岁至75岁时成熟的花鸟画。
  其花鸟画,艺术品格是“文与质相兼”,有高雅之意,也有通俗之境。有文气能含蓄,有活泼能生动。得文人雅士的共鸣,又得普通大众的称誉,雅俗而共赏。华嵒是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坚实的绘画能力,多变善化的技能构成其花鸟画艺术之质。文雅的笔致墨韵,内敛的书卷气构成其花鸟画艺术之文。华嵒的好友徐逢吉赞其“文质相兼而能超出畦畛之外”,名实至矣。


清代   华喦   山水花卉图之一

22.8cm × 30.4cm   1728年


  具有文人气质的华嵒赋花鸟以“人格化”,寄志寓意,抒怀其对生活的情感,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爱憎。通过对花鸟禽虫的怜惜,曲折表达其人生态度,寄以象外之意。充满观赏性、富有生动情趣是华嵒花鸟画的动人魅力之处。笔里富遒劲,墨里透着情,色里含着趣,机趣而横生。平民自由的生活状态,让华嵒比一般文人画家有着更深厚的写生功力,对各种花鸟禽虫的形态、动态和生长规律的稔熟与亲近,生化成生趣与生动。华嵒善于捕捉花鸟禽虫活泼跃动的瞬间动态,摄其天趣,掇其情趣,经意于对象的个性,将感受的具体性和细节的生动性统一,在笔墨里注入自己真切而细腻的情感,构置生趣盎然的画面,让情与景相趣而相成,生气洋溢,一片生机,让人情绪感染,视觉愉悦,有审美享受。


清代   华喦   山水花卉图之二

22.8cm × 30.4cm   1728年


  华嵒花鸟画汲取前人精华,深得恽南田没骨法要谛,兼取八大与徐渭画法,深入石涛法门,经一番融合,再加入自身体验和美学意趣,熔出新罗山人自己的个性风格,独立于画坛,风流于美术史。其成熟期的花鸟画,介于工笔和大写意之间,属兼工带写的小写意风格。构图以简驶繁,繁简相宜;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意境疏宕空明,境域辽阔,以少胜多,多亦不多,少亦不少,境界空灵。
  华嵒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极具特色。用笔笔法多样,多中锋裹笔前行,以拖带旋,以柔克刚,以曲带直,灵活而多变,甚是丰富。善用干笔枯墨皴擦手法并事略淡染绘禽鸟的羽毛,蓬松轻盈,如轻纱似棉絮,笔致够俏,加之他那个性化的松秀、灵巧、率意、遒劲的笔性,更见韵味。用墨渍、染、溅、晕并用,间以枯墨提醒,枯润相生,画面深度感、空间感和笔线墨韵的音律感尽显。用色擅用多色混染,产生丰富色阶,色调浓而不腻,艳而不俗,淡雅明洁,妍冶鲜润,殊是雅致。


清代   华喦   花鸟图之一

46.5cm × 31.3cm   1743年


  与同时代画家相比,华嵒的花鸟画题材广泛的,技法也较多样而丰富,胜人一筹。他融合了南田的柔和轻快,石涛的遒劲率意,八大的简洁凝练,更增加了自己的滋润轻快。与他同为"扬州八怪"的好友相比,金农古拙而朴质,华嵒朴质而清新;高翔是荒率的,华嵒是明净的;郑板桥是峭拔的,华嵒是妍美的;李鱓是纵放的,华嵒是秀逸的。金农把花鸟簪成一瓶花,华嵒把花鸟谱成一支曲。其花鸟艺术历久弥新,虽风移人往,然境过情留,一样真挚感人,一样情趣动人。


清代   华喦   松鹤图

192cm × 136.5cm   1754年


  华嵒花鸟画的艺术品格,受当时社会世俗与艺术潮流的影响,更多是与其人生经历相关。不同的人生阅历,产生不同的人生哲学与艺术理念。华新罗以“解弢”名馆,以“离垢”名集,以“枝隐”自号。“解弢”道出华嵒的处世与人生态度,是其洞悉灵机,保持本真性情的内心告白,如其诗所言“居陋以求道,宠义无驰情”,透出内心修养追求的境界。“离垢”以求净土,向往有一个脱离尘俗的安逸世界,向往一种超越现实的生活理想,并寄望化为艺术的审美理想,幻化超脱尘世,以求精神慰藉,用笔墨创造美好之境,且心向往之。“离垢”刷尘的意念,无意间形成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枝隐”道出了华嵒一生的志向。低微的出身,赴京跻身宦门的绝望,丧妻失子的悲痛,使华嵒彻底绝去了功名之念,潜心于诗文书画,抒情言志,借以谋生。“无慕人荣华,无损自神智”,他一生清苦,但一生安贫乐道,保持狷介自洁品格。他一生淡泊出尘,空寂虚无,但以自己的诗文书画独善其身,也在“枝隐”中以其高超的花鸟画兼济天下,滋润后人。


清代   华喦   禽兔秋艳图

135.4cm × 62.3cm   1756年


  华新罗以民间画师兼具文人画家的身份,以民间画家所具之质,以文人画家所有之文,文质相兼,彪炳画史,一代闽派大家。


2017年春节於文心堂北窗下





清代   华喦   山水花卉图之三

22.8cm × 30.4cm   1728年


清代   华喦   山水花卉图之四

22.8cm × 30.4cm   1728年


清代   华喦   红白芍药图

94cm × 97.3cm   1731年


清代   华喦   花鸟图之二

46.5cm × 31.3cm   1743年


清代   华喦   桃花鸳鸯图

128.2cm × 60.4cm   1748年


清代   华喦   花鸟草虫图

36cm × 26.7cm   1750年


清代   华喦   海棠绶带图

136.5cm × 62.4cm   1756年


清代   华喦   海棠白头图

50.8cm × 35.8cm   年代不详


清代   华喦   锦鸡竹菊图

106.8cm × 47.2cm   年代不详



— 完 —


(图片来源:《华喦书画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