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父子艰苦创下的基业,是如何被他们的子孙后代毁掉的?

 汉青的马甲 2017-07-06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872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司马懿出生于世家大族,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从富家公子到位极人臣,从隐忍不发到权倾朝野,司马懿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熬死了诸葛亮,最后才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死曹爽,夺得魏国军政大权。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是当世权臣,将魏国朝政牢牢抓在手中,为后来的司马炎建立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在外抵御蜀、吴大军,在内把持朝政、收服人心,让曹操一生功业变成为他人做嫁衣,创业不可谓不艰辛。但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创建西晋后,西晋竟然只存在了短短的五十一年就灭国了。


在这短短的五十一年中,西晋王朝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晋武帝司马炎
上梁不正下梁歪


司马炎的权势是从司马昭那里继承的,帝位是从曹奂那里禅让的。在所有开国皇帝中,司马炎可以说是的功劳是最小的一位,他在位期间对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平定鲜卑人秃发树机能的叛乱;二是灭吴,统一全国。


秃发树机能开始的时候势力很盛,连杀西晋四名封疆大吏,最后被名不见经传的马隆所杀(此前马隆不过是个司马督,为六品军事职官)。灭吴更是顺理成章、势所必至的事情。统一全国、结束三国战乱的功劳固然很大,但是人们记得的是羊祜、杜预、王濬等一批功臣良将,司马炎只是拍板的那个人而已。


所以司马炎一辈子都比较顺利,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他在位期间,特别是统一全国后,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后宫佳丽上万人。公元273年,司马炎举行选美,“采择未毕,权禁天下嫁娶”。灭吴后,又收孙皓五千名后宫美女纳为己用,一时间“掖庭殆将万人”。司马炎即使一天宠幸一个也要二十年才能雨露均沾,所以司马炎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乘一辆羊车在后宫随意溜达,羊在哪儿停了就宠幸哪个美女。



司马炎“颇事游宴,怠于政事”,上梁不正下梁歪。


西晋在建国之初就逐渐形成了尚奢靡清谈的风气。奢靡方面,最具代表的有“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的太傅何曾,有“丝竹尽当时之选,疱膳穷水陆之珍”富可敌国的石崇,有与石崇斗富稍逊一筹的富豪王恺,有“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的外戚羊琇等等高官。


西晋虽然结束了三国战乱,生产力有所恢复,但是远没达到可以让上流社会如此挥霍的地步。司马炎本质上是一个俭约淳朴的人,御牛的青丝纼断了,都是用青麻代替,不肯铺张浪费。但是另一方面却暗中协助王恺与石崇斗富,助长不良风气。


清谈谈的是玄学理论、华丽辞藻甚至是虚无荒诞的东西,早在东汉、曹魏便开始流行,如魏国的王弼、何晏是清谈大家,发展到晋朝、特别是王衍出道的时候,清谈已经是上层社会自认为高雅的非常流行的一件事。清谈可以发展学术,弘扬文化,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崇尚清谈、崇尚虚无的都是些高官大臣,整日里不干活,尸位素餐,贻误朝政,这就有大错了。



除了奢靡与清谈两个不良社会风气以外,司马炎在位时的两个政策为后来的西晋灭亡埋下了祸根。


其一是西晋的分封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夷曹爽三族时,曹氏已经完全衰落,没有一个曹家人能跳出来反抗司马懿。司马炎充分总结历史经验,认为爷爷之所以能从曹魏手中夺得大权,是因为曹魏没有封王,所以关键时刻没有人能站出来。


所以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个藩王。在许昌、邺城、关中等重要地区都有藩王坐镇,守护京畿。分封制开始的时候既可以拱卫洛阳,又可以壮大司马氏、削落世家大族的势力,藩王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可以“自选国内长史”,可以有军政大权,俨然是一个的小王国。


由于西晋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最看重一个人的家世,所以世家大族往往能担任要职,身居枢纽。分封制以及藩王自主选拔人才制度的出现大大削落了世家大族的势力,世族依然可以在州、郡、县以及中央影响人才选拔,而藩王的出现可以与世族形成平衡,有力的巩固司马氏的势力。


然而司马炎没想到的是,藩王可以拱卫京都,也可以毁灭京都,是一把双刃剑。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都要看皇位上的那个人怎么驾驭藩王,皇帝弱则藩王强,皇帝强则藩王弱,但是司马炎偏偏选择了一个历史上最白痴的皇帝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这就是司马炎的第二个错误政策——死板地遵循宗法制度。


二、 晋惠帝司马衷
痴傻皇帝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司马衷都被贴上了“白痴”的标签,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是个白痴,至少智商是不够当皇帝的。终司马衷的一生,是任人摆布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若司马衷的哥哥司马轨没有早早夭亡的话,司马衷或许可以做个安乐王爷,开开心心一辈子,想吃啥吃啥,想生几个儿子生几个儿子,然后再被军阀杀死。


在司马衷的整个皇帝生涯中,前有贾南风牝鸡司晨,后有八王之乱。



贾南风是历史上有名的丑皇后,不仅外貌丑,内心更丑。司马衷继位后,朝政由外公杨骏把持,贾南风为了夺权,便指使楚王司马玮杀杨骏,同时被杀的还有汝南王司马亮以及大臣卫瓘。这次政变的直接原因是皇后贾南风与外戚杨骏之间的权利矛盾,同时也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


贾南风掌控朝政后杀死楚王司马玮,之后的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先后掌控朝政,互相攻伐,加上最先被杀死的汝南王司马亮,总共八个藩王参与政变,史称“八王之乱”。


此外尚有东瀛公司马腾、范阳王司马虓、南阳王司马模等藩王参与混战,诸侯如王浚、公师藩、苟晞、刘乔等人各自站队,互相攻击。最要命的是,除了汉人相互攻击外,还引进了胡人参与中原混战。



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羯、羌、氐人便开始逐渐内迁。如东汉时期匈奴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刘秀接纳南匈奴,将其安排在河套地区,本意是想使南匈奴成为北方屏障,抵御北匈奴。


胡人问题在齐万年叛乱的时候引起过一些人的重视,如江统写过《徙戎论》,建议将羌、氐以及匈奴人外迁,郭钦也上书建议迁徙胡人。但是当时的朝臣并没有重视。


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东汉至曹魏时期,南匈奴都老老实实的,但是司马炎在位时尚且发生过秃发树机能的叛乱,更何况司马衷是个无道庸君。司马衷在位期间,先后发生过匈奴人郝散以及氐人齐万年的叛乱。郝散的叛乱很快被平定,但是齐万年在秦州、雍州的叛乱直接导致了那一带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南下益州谋食,是为流民。


庞大的流民集团中出了氐人李特、李雄两个乱世枭雄。公元304年,中原地区的八王之乱接近尾声,而李雄也占据蜀地,并在成都称王,建立成汉政权。


同年,成都王司马颖为抵御拥有鲜卑、乌丸骑兵作为打手的安北将军王浚的进攻,派遣匈奴人刘渊至左国城领导匈奴五部助战。刘渊回到匈奴五部后,在部众推举下建立大汉政权,史称前赵。


自此,刘渊手下的枭雄猛将如刘聪、刘曜、石勒、王弥等人开始逐鹿中原。


五胡乱华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也可以说是司马氏自食恶果。经过近三百年的内迁归化,胡人已经尾大不掉,乱华只是时间问题。倘若有一个雄主意识到胡人的问题,然后将其外徙或是赶出去,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乱华。


而司马氏各个藩王都想称王称霸,但有能力或有资望称王称霸的人一个也没有,不仅没认识到胡人问题,反而为了争权夺势而引进胡人,让胡人侵入中原,开启中原地区近四百年的乱世。


三、晋怀帝、晋愍帝
青衣行酒,受尽凌辱


经历过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再经过胡人一阵痛打,西晋王朝名存实亡。公元311年,刘渊大将石勒、刘曜、王弥、呼延晏等人攻破洛阳城,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虏,洛阳城被屠杀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之后琅琊王司马睿带着宗室以及世族子弟等汉朝臣民逃往江南,即衣冠南渡


司马炽被俘虏后,受尽凌辱。在前赵皇帝刘聪的逼迫下打扮成奴仆模样,给前赵皇帝以及大臣们倒酒当下人,青衣行酒。两年后,司马炽被刘聪毒杀。


巧合的是,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司马邺的结局与司马炽如出一辙。公元313年,司马炽被毒杀后,司马邺在曲允、索琳等人的拥立下在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公元316年,长安城被刘曜攻破,晋愍帝被俘虏,在前赵同样做着青衣行酒的事情,西晋自此灭亡。



司马衷在位17年,在这17年里,西晋迅速由盛转衰,到怀、愍二帝的时候已经风雨飘摇,分崩离析,灭亡之势不可逆转。


西晋只有五十一年的寿命,只经历四位皇帝,它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司马炎在位时经济繁荣,有过“太康盛世”,但是表面的盛世之下还有诸多不安稳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各种天灾人祸。有罢州郡兵,“悉去州郡兵……及永宁以后(301年以后),盗贼群起,州郡无备,不能禽制,天下遂大乱”;还有用人问题,晋朝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但是这个选人制度大体上是为世族服务的,寒门子弟很难得到公允评价,很难在世族夹缝中立足,比如平定秃发树机能之乱的马隆就没有世族的支持。


在西晋大臣对秃发树机能束手无策的时候,官位低下的马隆自己招募三千多士卒去平乱,出师前“自至武库选杖。武库令与隆忿争,御史中丞奏劾隆”,平定叛乱、论功行赏的时候“有司奏隆将士皆先加显爵,不应更授”,马隆受到多方排挤。


其实西晋不乏能臣,如劲直的司隶校尉刘毅、有识量能抚民的刘弘、忠挺的吴国降将周处、血染帝衣的嵇绍、善于怀抚的名臣刘琨以及魏舒、李熹、傅玄等名臣,还有西晋分崩离析时尚坚守一隅的刘琨、邵续、李矩等忠于晋室的人。但是这些人要么早死,要么面对强大的胡人兵团无能为力,只能成为西晋的陪葬品。


作为秦、汉之后第三个统一的大王朝,西晋结束了近百年的三国战乱,司马炎统一天下之功,但也种下亡国祸根,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更多的是身不由己,各个争权夺势的藩王则是罪魁祸首。


东晋晋明帝向王导请教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创业事迹的时候,当王导讲到司马昭对曹髦的所作所为时,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艰难创业,但是得国不正,或许这就是李华所说的“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


 好物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