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读中国历史189:缩手缩脚的东晋王朝叛乱频仍,内耗严重

 金色年华554 2022-05-09 发布于江西省

王导、王敦兄弟帮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却也留下了“尾大不掉”的状况。

其实不止是王氏家族,东晋的建立是靠北方南迁的世族和江南当地的世族支持,所以,政府的各种权力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司马睿的东晋朝廷从一开始就显得气血不足,很虚弱。之后各种权臣轮番登场,时不时就闹出点动静。

最先跳出来的是王敦。

东晋建立后,王导总领朝政,王敦领兵驻扎在长江中游的武昌,他们一内一外,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这可不是司马睿愿意看到的。他就提拔了一些寒门出身的子弟,来制约王家的势力。

王敦的性格特立独行、桀骜不驯,而且自尊心强,睚眦必报,他有一个本家哥哥,当荆州刺史的王澄,对王敦态度很傲慢,还经常骂他,结果王敦一生气,设计灌醉了他的卫士们,然后把他乱刀砍死了。

所以司马睿这么对他,他哪咽得下这口气啊。

他上书给司马睿,抱怨他提拔的人分了王导的权力,这对他们王家不公平。结果司马睿提拔的刘隗(wěi)不但没有安抚王敦,反而写信告诫他要谨守本分,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司马睿看了王敦的信,也判断他会造反,就分派自己信任的将领分驻各地,监视、防备王敦。

图片

这一下惹恼了王敦,公元322年,他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进攻建康。司马睿下诏定王敦为“大逆”,急调戴渊、刘隗率军来保卫首都,还号召大家都去讨伐王敦。不过很多同样世族出身的将领都态度暧昧,持观望态度,更有甚者,还帮王敦的叛军打开了建康石头城的城门,让王敦兵不血刃的就取得了胜利。

王敦起兵叛乱的过程中,在首都的王导处境非常尴尬。他先是写信劝王敦罢兵,没能成功。之后他不确定皇帝会不会借此杀他们全族,也的确有人建议司马睿这么做。王导就每天一早率领宗族二十多人到宫门口请罪,等候发落。

当时尚书左仆射(yè)周顗(yǐ)进宫去给王导求情,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两位主官之一,尚书省是朝廷政令具体施行的部门,所以这个官职大概相当于国务委员或副总理吧。

王导看到周顗就喊他,说“伯仁(周顗字叫伯仁),我全族的性命就都拜托给你了”。不过周替王导求情是出于公心,一来他认为王导跟王敦不同,是忠于朝廷的,而且如果真杀王导全族,势必会引起其他世家大族的连锁反应,那可就真动摇统治基础了。

但他不是爱卖人情的性格,所以王导招呼他,他头也没回就走了。这下让王导误会了,以为他根本没有救自己的意思,对他非常不满。周顗入宫后,极力替王导说好话,打消了司马睿对王导的疑虑,然后召王导入宫,表示对他完全信任。

胜利后的王敦倒没有把司马睿怎样,只是在朝野上下都安插了自己的人,司马睿无奈下诏,让他掌管朝廷的军政大权。

王敦清除异己,杀了对抗过自己的戴渊和周顗,那个刘隗逃到北方投靠了石勒。

在周被杀的时候,王导不知道周顗曾经给自己求情的事,只记得自己求救他没搭理,就一句话也没说。他要求情的话,王敦不会杀周顗。后来王导知道了真相,非常悔恨,哭着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两句话后来传为了成语,出典就在这里。

这之后,王敦没留在朝廷,而是回到自己的根据地武昌,遥控朝政。

司马睿虽然没有被废,但心里边非常窝囊,结果一病不起,于公元323年病逝,只有四十七岁。太子司马绍即位,就是晋明帝。

司马绍有鲜卑血统,当时二十四岁,他是个锐意进取的年轻人,决心加强统治巩固皇权,首先就要铲除王敦。

王敦感受到了司马绍的敌意,就上书朝廷要待遇。司马绍知道暂时没能力跟他对抗,就以退为进,给了他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但同时,他提拔以他小舅子庾亮为首的一批亲信分王导的权势,还暗中培植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王敦在跟皇帝的明争暗斗中逐渐感到力不从心,而且已经病重卧床了,就想寻求退身的办法。可是底下的人不干,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鼓动王敦造反当皇帝。

公元324年,司马绍也不想等了,下诏讨伐王敦,王敦起兵反抗,可他病得实在厉害,没多久就去世了。叛军的士气大受影响,兵败如山倒,那几个撺掇他造反的,都被捉住杀掉了。

王敦的叛乱就算是被平定了。

可没消停几年,公元325年,司马绍年仅27岁去世,即位的晋成帝只有5岁,大权落到了有世族支持的外戚庾亮的手中。

图片

庾亮很想有所作为,但他刚愎自用听不下别人的意见,对人严苛而且做事还沉不住气。

他和掌握兵权的陶侃、祖约、苏峻关系都不好,总怀疑人家要造反。他认为苏峻驻扎在江北对朝廷的威胁最大,就要苏峻到朝廷担任大司农,意图通过明升暗降剥夺苏峻的军权。

东晋的世族和藩镇将军们,跟皇帝的关系大概就相当于合伙人,谈不上绝对的效忠,所以庾亮这样做,苏峻根本不买他的帐,公元327年,干脆就以讨伐庾亮为名联合祖约起兵造反了。

忠于朝廷的温峤要起兵勤王,可庾亮不让,写信给他说担心陶侃也要造反,你的部队不要越过雷池一步做好防范。雷池是安徽望江县的雷水汇入长江前形成的一个水池,这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典故的出处。

庾亮不让温峤来,可他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实在有限,被苏峻击败,晋成帝和王导也都被苏峻抓住了。

庾亮逃到了温峤那里,后来还是温峤三请四请,请出了陶侃,领衔起兵平叛。双方拉锯战打了将近一年,后来苏峻死在了战场上,叛军的士气受到打击,到公元329年,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

王敦和苏峻的叛乱导致了严重的内耗,极大地削弱了东晋的军事实力。先天不足的东晋根本禁不起这种折腾,就更别想兴邦复国了。

这之后,政权的统治一直维持着世家大族和皇帝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但这种关系实在太脆弱,不可避免地会有权臣不断出现,直到东晋被取代也没能改变这种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