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自信】 百位名家在线展 | 左学元

 圣谷凿石 2017-07-06




左学元:江西永新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王镛、张羽翔等诸位先生。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井冈山青年干部学院副院长,中科院赣文化协会博士书法公益班导师、中央美院兰亭班成员、中国书协江西考级中心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理事会理事。曾应邀在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等高校做主题演讲。


主要艺术成就:

2013年获得由文化部、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  画大赛优秀奖

2014年被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授予“爱心大使”荣誉称号;

2014年获得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央机关书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名家书画大展书法一等奖(最高奖);

2015年被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评委2014年度优秀艺术家;

2015年4年4月获得中国书协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手卷展佳作奖。

2015年4月在北京举办“左学元书画作品鉴赏会”

2015年6月20日在北京大学举办“左学元书画作品展”

2015年7月18日在山东菏泽博物馆举办“左学元书画诗联作品展”

2015年8月入选中央美院第二届兰亭班成员

2015年11月30日在江西永新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左学元书画作品展”

2016年11月参加中日韩国际名家艺术大展

2016年11月底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作书法主题讲座




临池五论


                              文/左学元


临帖乃书家终生之修行。如今大多书家稍有成就,或自以为风格已定,无需临帖,便频繁“穿梭”于各大展览、笔会、讲堂等“豪门盛宴”,大有泛滥之势。各方家周遭,亦不乏其人。实则未精于书法真谛,游离于书艺门外耳。长此以往,断其书道已近尽头,乃至“枯竭”倒退。



余幼始习书,虽勤于伏案,至而立之年,乃才疏学浅,唯临帖不断,以慰胸襟。所幸常有新得,自我完善哉。
        书艺空谈创新实为谬见,历代经典多如浩瀚,其创作源泉取之不尽。书艺究其品质,或优或劣、或文或野、或精或粗,无关新旧。如拜读“二王”“汉隶”等经典,无人因其旧为作而生厌,盖因经典可穿越时代。唯持敬仰之心,临摹不辍,研习不怠,方可汲取精髓。

关于临池,余略知一二,借此成文,不足之处,敬请各方家指教。



其一、临池应“取法乎上”
         唐孙过庭书谱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吾以为此“上”有纵向之“上”与横向之“上”。纵向之“上”为前朝历代的书法珍品;横向之“上”为同朝之经典名作,凡经典之作皆可取法,无论纵横。如右军《题笔阵图后》有文:“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可见右军少学卫夫人,后又取法李斯、曹喜、钟繇、蔡邕、张昶等名家遗作,终成大器,后拜为书圣;如宋四家,各自取法前朝精辟,亦互相取法为己。苏黄为甚,虽互讥讽,但观其手札,字形、笔法相似者颇多,亦成典范。



当代书者取法乎下者众多,或取古之糟粕, 误入歧途;或学今世皮毛,却成馆阁之盛,且每有所得,悠然窃喜。更有甚者,自称无师自通,古式装扮,须如长发,嫣然大师风范,每落笔之前必运势如太极,忽砸笔狂叫,曰如有神助,曰张癫附体。无知者掌声附和,竖指乱赞。殊不知可笑至极,悲哀之至;南辕北辙,无可救药,害己害人矣。



其二、择适己之碑帖

垣古至今,碑帖繁多,若每帖必临,虽集百家之长,实则皆囫囵吞枣,事倍功半,终其一生,呕心沥血,也未必稍有成就,得不偿失。且并非每帖皆合己意,须因人而异。若择书体或碑帖,依性格、爱好、审美、生理等因素。若生性豪放,大侠之胆魄,则适合行书、草等书体,善于古拙、大气之书风;若生性内敛,思维缜密,则适合楷书、小篆等书体,善于法度深严、娟秀、精致之书风。正所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互得印证,碑帖如意者,如鱼得水,事半功倍;不如意者,寸步难行,事倍功半。



其三、临池心境

临帖必先学古,或本朝经典。数千年书法史,惊世之作或书家泰斗,必是历经大浪淘沙,屈指可数,弥足珍贵。三百年来一经典,五百年来一圣人。故落笔之前应怀敬畏之心,沐手敬书。或临摹,或考究,临其法,其理,方可通神。临池亦有分神之态,身心疲惫,不得其法,常枯燥无味,顿感迷茫。不可乱阵,静其心态;请教方家,斧正方法;不回避,不畏惧,更需耐心;秉持正道,持之以恒。然临帖之态不必过于拘谨,蔡邕《笔论》有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由此可见,古人作书亦求心态松散。



其四、临池亦考究其法

欲工于书,临池乃学书之本,无二法则。临池即继承,习前人优秀碑帖,或笔法、或用笔、或结字、或章法规律等。临帖究其方法,不可盲目,否则日日废纸三千也枉然。时下,高龄痴书者,耗毕生精力,废节食银两,只为沉浮瀚海,虽精神可嘉,但观其大作,实不敢恭维,更甚者尚未入门。究其原故,不得其法,南辕北辙,重蹈覆,以无用功者不乏其人。


临摹可分实临与意临。实临指对着原帖临摹,重在临“法”,求其字形与方法。从每个点画、笔法、字形、章法、气韵等逐一摹写,苛求神似,犹如拷贝,如能以假乱真者为甚,丝毫夹习气。清人姚孟起曰:临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正是此理。宋米元章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自戏言“集古字”,对历代经典作品求尽其法,唯恐疏忽一二。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等历代法帖,据传皆出自米氏墨迹,形神精妙至极。可见其临池功夫之深,非常人所能及。



意临指临摹时不苛求形似,只求神似。求其局部,或笔法,或墨法,或章法,或意境等。如古人云,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意临较自由,不受羁绊,追求神似,汲取原作精髓化为己用。但其前提必善实临,否则也难以获其精妙。



临池应善于读帖。古人云:读帖胜于临帖。勤于读帖,眼观神会,心追手摹,潜移默化,亦可提高鉴赏。帖临一本之绝密,书观百家之长短。会古人三味,积少成多,逐一消化,方可奔汇腕底,眼使手灵,如有神助。相传三国钟太傅“坐则画地,卧则画被”,乃长于读帖典范;唐欧阳询偶遇晋代书家索靖所书碑刻,辗转赏读,直至两腿发酸,索性卧坐研读,三天三夜不舍离去。古人亦如此,今人亦如何。

 


其五、临池因在于勤

盖古人书艺大成事者,无不临池不辍。如获正法,更需勤奋。如天赐奇法,若不修炼,也无济于事。欲精于书艺,应每个字、每处转折、每个结构等都反复训练,,直至运用自如,厚积薄发。正所谓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王羲之《笔势论》云:“一遍正其手脚,二遍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拨、使不生涩。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惟取滑健为能,不得记其遍数。”其七子王献之亦勤于临池,用尽十八缸水,才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变一时古拙书风,享誉后世,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临池乃长期之修行,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废寝忘食,日月轮回,水滴石穿之功不可得。

2016年5月





名家评论


          遗貌取神 化古为新 
                       ——左学元书法艺术述评


李胜洪

           
        左学元是比较活跃的青年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祖籍江西永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了他的艺术感悟与才华。数年前,他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听过许多著名书法名家的课,从而接受了较为严格、系统的书法专业训练,为他在书坛上崭露头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他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井冈山青年干部学院副院长、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应邀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西井冈山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讲学,且近年来创作状态极佳、作品甚丰,成为当代书坛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位青年书法家。
        左学元的书法创作,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尤以隶书、行草最为突出。他以汉隶为宗,兼及甲骨、秦篆、砖铭、魏碑、唐楷,上追三代吉金,下窥王铎、赵之谦、邓石如诸家。其隶书既有《张迁碑》的浑穆厚重,又有《石门颂》的舒展峭拔。而且大胆尝试将魏碑、唐楷之笔法、结构融入其中,拟经过新的组合调整,形成古朴浑厚、圆转自如、动静结合、气韵生动的个人风格。
        左学元在学习碑帖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加以概括、归纳、取舍、强调。在他笔下,汉魏碑帖造型取势外拓,在有限的结构空间里,外撑开张,高亢飞扬。他比较注重线条凝重与飘逸、厚实与酣畅的对立统一。创作随心所欲,遗貌取神,意象造型。以中锋行笔为主,突出质感,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如折钗股。他运笔知道留有余地: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轻、重、缓、急尽在把握之中。纵情恣肆中见法度,严实厚密中显空灵。通过运笔的多端变化,以达到独特的的艺术效果。
        左学元作为青年学者型的书法家,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学问修炼,广于读书,勤于做学。在书法创作和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从事书学理论及教材编著,在书法教育和理论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学养的修炼,又反过来促进提升他的书法境界。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德香堂”,寓意以德为上;他也写诗,诗情与书意融为一体,丰富而和谐。同时,他也深深懂得“技”与“道”的关系,知道“技之在用,实为手段,道之在体,是为目的,一末一本,并进齐修,方能不堕虚空,不失之根本。”我想,精神品格与学术品格的相互映衬、补充,理所当然地会提高作品的艺术品质,使左学元的书法艺术语言别具一格。
       书法作为抽象的艺术,是化能量为视觉的。它能够把感情以笔墨形式表达出来。当然这个表达不一定全部是狂放的,恣意的,它有时也很静,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纯粹而真诚。从左学元结字造型和布白构成关系的处理上,我们也看得出他对现代艺术形式方面的探索。他试图把古典精神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夸张点画、结体、章法和墨色等各种对比关系,以诉说内心的矛盾与困顿。他将现代人内心深层矛盾冲突,通过跳跃、奔腾、冲撞的章法,枯润相杂的墨法,以及狂放不羁的笔法,从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对形式构成的探索研究,借古人衣钵,以笔墨绽放、奇崛狂放的诗意生命,为古老的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相信,左学元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与成就。

                                      
(作者李胜洪: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创始人。)


后生学元,赣南人士, 先后就职于中国书协及清华名校,长期徜徉恣肆于艺海之中,虚心好学,广收博取,遂集书、画、诗于一身,才情逸趣,渐露风采。

观学元之书法,信笔写来,潇洒散淡,开合有度;线条似枯树野藤,颇显老辣;既有对传统笔墨的吸收,又注入了自身的理解与时代之风貌。学元弱小谦和的体型外貌,与其张驰不羁的笔墨心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似乎颠覆了“字如其人”的传统理念。他的画与诗歌虽不及书法成熟,但亦颇具才情。

学员尚年轻,且身上有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儿,假以时日,辛勤打磨,必成大器也!让我们期待着。


    (丁 谦:总后某政委,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硬协副主席,中国宋庆玲基金会理事)

 


      左学元少年才俊,尤于艺事,用功颇深。好学深思,敏行笃学,浸润于碑帖十数载而笔耕不辍。其书笔力遒劲,纵横淋漓,得金石韵至,格高意古,天真烂漫。近初涉绘画既登堂入室,其所作山水有元人气象,浑厚华滋,得用笔之正道,皆因书法入画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元于传统中汲营养,得天地之精华,立书画之根本。吾妄言:学元为世所重之日不远矣。


   张泽石:著名画家,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助教,一级美术师,世界青年艺术家联合会中国区执委,秦商艺术馆传统绘画高研班导师。)



与学元兄相识有年,算是老朋友了。先是偶尔见面聊聊,后来加了微信,了解的渠道和平台也就多了,他的天分、他的勤奋、他的学养、他的乡情,都有很多让人感动和叹服的地方。
       学元善书,诸体皆能,尤擅行草。其书得晋唐法乳,气象浑穆,涉笔便气格脱俗、苍茫大气,往往给人以法度森然、淋漓痛快之感。较之当下风行的过度强调技巧、腕下尽现妍媚风气,这样的创作理念和案头实践就显得更有意义。


     (樊子阳: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兼职讲师,河南省书协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在中国书法院第三届研究生课程班授课时期认识左学元,当时他授业于各个名家,接受了专业的书法训练和完善的书法理论体系,为以后继续从事书法研究、创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书协等专业机构从事书法教育、管理以及组织工作,又结识了更多在创作教学一线书法名家,加上自己的善于学习,临池不辍,不断巩固、提高。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不仅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还在国家级重要获奖或入展。继承经典,不断创新,左学元在书法理论研究也颇有成果,例如巧妙借用管理学的80/20法则运用到书法风格的形成和统一上,在书法创作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理论,由此丰富了书法创作理论,必将受益于书坛,是非常值得拓展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我鼓励学元趁年轻多学点,他也开始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因具有优秀的书法基础,很快上手,其国画山水见长,旁涉花鸟、人物,作品以书入画,承黄宾虹风貌,借宋人笔意,金石格调。书画同源,相辅相成,相信左学元在不断的深入临摹传统,推陈出新,厚积薄发,在书法、绘画、诗歌艺术领域取得新的更高成就。”


(张羽翔: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全国展评委、广西书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清华美院/中国书法院导师)

 


    “书法的线条不是一般造型的线条,它是心性、审美与素养的表证,唐之严整肃穆,宋之意象点划、元人之优雅、明人之淋漓,皆时风乃至个人综合之呈现,乡人左学元笃于志,敏于行,涵泳书界多年,勤奋于砚研,热忱于传播,京城乃至乡里,多有称道,学习之余,传播与建构也是书法最为重要的关切。正因为此,书法是需要抉择的,从古典资源的哪里进入,这些技术可以成为动力,但自己的心灵进发与最终抵达,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一个书法家的书写品质。而在我看来,左学元从不放弃自我的表达,就表明学元还可以在表达中净化一一一尽管学元年轻,尚有远途。此外如何从一种看似繁荣的背后,冷静发现书写心灵的存在,是当下之缺,而诸多缺乏内在精神或自我面貌的所谓书法遮弊了阅读者之渴求,收藏者之发心。但随着人们对真正有承载精神的个体出现的一致冀求,便有可能在当下技术主流的境况得到改善,我希望学元在清晰理性的求索中真正获益。”


(汪为新:著名画家、书法家,评论家,自由撰稿人, 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文章60余万字。出版有数十册个人专集)

 

左学元是我的老乡,也是我的师弟,也许是我们平日诗艺交往中的潜移默化,近几年他诗情勃发,创作了数量不菲且颇具特色的诗歌作品。一般说来,左学元的诗歌写作语言较为简洁、生动,意象画面鲜明、跳跃,其情感抒发犹如他的书法一样线条流畅、饱满,对细节的呈现有着画家般的质感与敏锐,整体上以情感的真诚与意境的优美取胜。

简言之,左学元是一位富有才情的青年诗人,他的艺术潜力颇为可观,期待他在诗艺上更加精进,日臻成熟,创作出更多的足可以书法来展示的汉语新诗佳作。

 

     (谭五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诗歌评论家。)



     “学元笔名天线书生,我说他是写意书生。从他的书法、国画和诗歌作品来看,充满着传统的写意精神。特别是书法和山水画,借助传统笔墨,传统人文精神,表达当下审美感受。点赞!”


(王增军,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导师,中国书协“翰墨薪传”专家成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主任,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與學元兄相識於網絡,與學元兄相知則從一幅《乙未春月簡筆山水》小品始 — 寫法之圓融,墨法之易變,篇法之虛盈;氣充其間,活脫無滯,任意信手塗之,無心筆墨,全以神行。而後更加陸續關注其詩書,時見蔥郁,時又簡淡;時間古意,時又己出 — 盡在自由放意間,迥異於時下描摹制做趣味遠矣。一言以蔽之,學得中元故耶。 玄一。


(崔学路:《青少年书法报》首任社长、总编辑、全国青少年书法大奖赛主席、颜真卿书法学会会长、首届国际临书大展评委、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评委)

 

 

 

    学诗书画,元亨利贞。/吳震启贺联。

   (吴震启: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

 


     “学元老弟曾在中国书协《中国书法》杂志社就职,协助杂志的发行和客户管理工作,更是《中国书法手机报》主要创始人之一,充分展示了其艺术领域之外的素养和能力:工作敬业严谨,条理清晰,表现出优秀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灵活的变通能力。为中国书法传媒中心向中国书法传媒总公司转型贡献了宝贵的心血。近两年他潜心从事书法、绘画、诗歌的创作与研究,并取得骄人的成绩。书法更是在国家级书法赛事屡次获奖、入展。可喜可贺!相信学元老弟通过继续努力,深耕传统,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郭志鸿:中国书协青少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出版社副社长)

 

    “左学元先生是一位志向远大、多才多艺的青年才俊。作为8O后,左学元先生能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耐住寂寞,做学问,干事业,且卓有成效,小有名气,的确难能可贵。 他集诗、书、画艺于一身,已经展现出他优秀的综合素养。他在书法、传统绘画、古诗、现代诗领域均取得较好的成就。在书法上他各体均有涉猎,精于隶书、楷书和行草。他的书法根植传统,碑帖结合,技法娴熟,笔墨丰富,汲古出新。在绘画上他以书入画,画风纯正,清新典雅,韵味十足。他的古诗和现代诗用句巧妙,意境丰富,各种题材都能写出别样的哲理诗句,读来清新,或动言,意味深长。 此外,左学元先生还在书法教学和书法理论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著作出版。” 


  (张铜彦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主席)

 

 

艺玖文化以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开展《文化自信·百位名家在线展》,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