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 是最常用的蛋白验证技术,但是该技术的Troubleshooting却非常依赖经验的积累。 (为了效率起见,接下来我们把它亲切地缩略为WB) 小编第一次接触WB时是大四的Immunology实验课,如今回想起来可谓兴奋中带着凌乱。 即使每一步骤都紧随Protocol,最终拿到的也只是一条水墨画而已。 最近去扒各个科研小伙伴们聚集的论坛,针对WB的Troubleshooting说成哀嚎遍野毫不为过。 今天,小编就来为各位呕血整理一下WB中常遇的坑,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高背景 高背景可能是WB中最常见出现的问题,目的条带单一清晰,但是其他地方有弥漫性较为均一的背景(比较连续的)。 新手翻车指数:???????? 原因:封闭不够好,一抗或二抗浓度高,洗膜时间和次数不够。 解决办法: 1. 增加封闭液中的蛋白浓度,例如使用3-5%浓度的BSA、酪蛋白或脱脂奶粉。 2. 降低一抗/二抗浓度,增加洗膜时间和次数。 经验:高背景的问题只要注意操作规范,不偷工减料就很容易避免。洗膜按照规定来,5min 重复5次或者10min 重复3次。也可以在洗膜液中加入0.1%的Tween-20,提高洗膜效果。 2 非特异性条带 此种情况绝大多数是因为一抗不好,导致无法判断哪一条是目的条带。 新手翻车指数:?????? 原因:一抗非特异性与蛋白结合。 解决办法:更换一抗。 经验:如果实在没有更好的抗体就只能原地委屈吗? 不,见过世面的大神建议走投无路之时,也可以采用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来确定上述哪个条带是目的条带。 当然,任性如你也可以换更好用的一抗,比如说本命家出的开头为MA的系列一抗,也是你WB生涯必不可少的挽尊神器。 3 没有任何条带… ( 此处省略N幅图...... ) 新手翻车指数:???? 原因:拿白卷的原因比较多,如果单纯一张没有任何显色的CCD照片/X光片,最可能是一抗加成其他抗体,或者二抗种属加错了,比如兔的加成鼠的(不要笑,我不信只有我一个人犯过这种伟大的错误。) 解决办法:仔细检查抗体是否加错,确认转膜没有问题。 经验:如果图片展示的是一点信号都没有,大部分情况是抗体加错了。如果中间出现了细微的条带,可能原因是蛋白上样量太少,一抗浓度过低,ECL底物灵敏度不高。另外如果转膜出现了问题,比如膜放反了,自然是一个白片(嘿嘿嘿)。 4 条带中出现边缘规则的白圈 多由于转膜过程中操作手法不够娴熟造成。 新手翻车指数:???????? 原因:电转中膜和胶之间存在气泡。 解决办法:转膜前去掉膜和胶之间的气泡。 经验:将电转液倒入时,液体最好的高度是与放上第一层滤纸齐平,然后往滤纸上浇点转膜液,把电泳胶用清水清洗下。将电泳胶平铺到滤纸上后,仔细检查滤纸与胶之间是否有气泡,可以左右前后观察,不同方向观察之后确认无气泡,然后再往胶上面浇点电转液。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PVDF膜的两侧中间,使膜成U型,然后将U型的底部接触胶的中间,慢慢往两边放下膜,这样一般气泡很少。然后上层滤纸同样用U型的放置方法,用玻璃棒或者专用工具赶气泡。注意不要来回赶气泡,这样反而会带入气泡。总而言之,这是同时考验眼鼻口舌身意的一道工序。转膜之前一定要摒除杂念,怀着虔诚之心下手,待PVDF如蝉翼,方得始终。 5 出现黑点和黑斑 由于封闭牛奶中有不溶性颗粒附着在膜上造成。
原因:1. 膜上其他部位与一抗或者二抗非特异性结合; 2. 膜上有碎胶。 解决办法: 1. 封闭牛奶一定要纯,封闭结束之后要洗; 2. 转印后,充分清洗印记膜,以除去膜上的碎胶。 经验:我们常常是等到要封闭的时候发现没有牛奶,然后匆匆忙忙用PBST/TBST配置,配的匆忙的时候往往不管是否已经完全溶解,如果没有完全溶解的情况下加牛奶倒膜上,会导致很多不溶性颗粒附着在膜上,这就会导致发光时候膜上的黑点。所以牛奶溶解之后,最好静止一下,然后轻轻地吸取上层牛奶进行封闭,封闭结束之后一定要洗三遍之后再加一抗。 6 条带拖尾(俗称扫把星) 一般由于一抗浓度太高或作用时间太长造成。 新手翻车指数:???? 原因:蛋白量太大,一抗浓度高,孵育时间长。 解决办法:根据情况调整蛋白量,同时一抗浓度和时间也可以缩短。 经验: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因为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这一个结果。一般来说,蛋白量都是我们经过很多次摸索得出的最适蛋白量,因此不太可能是蛋白量过多引起的。最有可能的是因为一抗浓度太高,作用时间太长引起的。另外洗一抗和洗二抗千万不要偷工减料,建议5min X 5次(敲黑板,这是老手的常见坑),不要担心洗这么多次就把抗体和蛋白洗掉了,真正的抗原抗体的结合是通过这种方式洗不掉的。 |
|
来自: stingray928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