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悬饮一案治验心得

 负鹏载舟 2017-07-06

[原创]悬饮一案治验心得

赵氏中医



近日用纯中医治愈悬饮一例,颇具心得,故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患者熊某,女,37岁。2007年3月25日来诊。
      自诉七八日来形寒发热,体温38C,咳嗽气促,痰微黄。X线示:左侧第四肋间以下见大片状状密度增高影,外高內低,左肋间角消失(渗出性左侧胸膜炎)。实验室检查不支持TB感染。西医以抗菌素一周无效。发热未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胁痛,咳甚尤剧。因无效而转求中医治疗。刻症见:体瘦、发热、气促、胸胁痛、咳甚尤剧、转侧及呼吸牵扯疼痛、痰微黄、便干、纳减、脉弦滑,舌苔稍黄。此属中医悬饮。辨证为饮邪滞留,痰热內盛。治以清热化痰、泻肺逐饮佐以活血。药用:黄连10,   半夏12,全瓜蒌20,丹参15,赤芍10,桃仁6,元胡6,亭力10,杏仁10,冬瓜仁15,甘草3,生大黄5,大枣6。每日一剂水煎服。  另配十枣汤以攻逐水饮。醋甘遂、醋芫花、醋大戟各8克,研末,由轻到重,每次1—2克,每日两次,用大枣十枚煎汤送下。每服后泻下量多3—4次。
     患者自诉十枣汤服后,胸肺有如水凉舒适感,顿时胸郭如卸重物,疼痛减轻,精神叫佳。再用两天,胸痛大减,体温下降到37C,停用十枣汤,继用上方出入十贴,病情大有好转,体温正常,胸痛十去八九,气促减轻,呼吸平稳。再次复查X线示:左下胸膜肥厚,积液消失。唯稍有阵咳,脉象渐转弦细,舌质偏红。拟养阴益气:太子参、玄参、川贝、桃仁、瓜蒌、杏仁、麦冬、桔络、甘草、炒百部调理半月而愈。
      体会:按《金匮要略》云:“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并指出病悬饮者使枣汤主之。但近时医家少用,实在可惜。笔者以此方研末。枣汤送下,有明显之效。
      悬饮涉及肺与三焦病变,肺失其宣降,气机淤阻,三焦水道不通,水津停滞,变为饮邪,留于胸胁为患。故选小陷胸汤合亭力大枣泻肺汤加味。以黄连、半夏辛开苦降,善化痰热,丹参、赤芍 、元胡、桃仁活血定痛,瓜蒌、川贝清热化痰,杏仁、亭力宣降肺气,大枣、甘草调和诸药,冬瓜子涤饮,大黄引邪热从大便而解。十枣汤攻逐饮邪,原用煎服法,反应较大而研服之,效果可佳。如体弱者可与补益剂交替。一汤一粉,双管齐下。共奏清热、活血、化痰、畅通三焦气机,恢复肺气宣降,促进饮邪排泄,养阴益气而善后。




北方赤脚医生
少见例子.的确如楼主所说的_____________
按《金匮要略》云:“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并指出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但近时医家少用,实在可惜。笔者以此方研末。十枣汤送下,有明显之效。

不知道与肺痈有什么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