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中的“四轨分析法”

 林的小雨 2017-07-06

本文系转载,作者:非完全进化体,更多股票好文,请下载天天看盘APP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已经养成了使用双轨分析的习惯。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有哪些潜意识因素会使大脑自动以各种方式形成虽然有用但往往失灵的结论?”

这是查理.芒格关于如何做到对事物理性认知时所采用的“双轨分析法”。本人斗胆在此基础上将其扩充为投资分析中的“四轨分析法”。即:

对于自我认知的双轨:1、正常地认知与思考;2、以“主观认知谬误心理清单”对“1”进行检查与纠错。

对于群体认知的双轨:3、群体正常地认知与思考;4、以“群体认知谬误心理清单”对“3”进行检查与验证。

对于自我认知的双轨分析,举个例子。当一支大幅上涨的股票引起我关注时,我会以正常地思考方式来分析其上涨背后的原因。而同时,我会对自己的潜意识进行检查:有哪些原因是客观存在的,有哪些原因是因为股价大幅上涨本身所引起的选择性联想。或者有哪些偏主观的评价是因为股价上涨本身引发了正向强化。为了达到对这家公司的客观认知,我必须将潜意识所引发的一系列认知谬误所剔除或纠正。

而对于群体认知的双轨分析,由于个人思维从概念上从属于群体思维,大多数时候是与自我认知的双轨分析相重合的。而个体思维由于个人经验与思维的特殊性,经常会有一些独立的情形。

上述由于股价上涨所引发的认知谬误也完全适用于对于群体的分析。由于股价上涨所引发的群体过度乐观,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很难为个体所利用。即你可以预测群体的疯狂,但很难预测群体的疯狂程度。而如果是因为股价下跌所引发的过度悲观,则很容易被个体所利用,分几种情形。

1、通过清单检查发现群体认知中的悲观因素,同时由主观认知确认其合理价值,可以通过适当分散买入以期获取超额收益。

2、通过清单检查发现群体认知中的悲观因素,同时由主观认知确认其安全边际,可以适当集中进行买入。

3、还有一种情形,仅通过股价下跌幅度与财务指标来“猜测”群体陷入了过度悲观,此种情形可以一定程度抛去主观认知验证,进行尽量分散的买入。

而如果仅仅因为个股大幅下跌而进行重仓逆向操作,由于确信度较低且未进行有效分散,并不是可以采用的投资策略。并且,如果没有对于群体认知的清单检查,你如何分辨公司股价的持续下跌是基本面持续恶化的理性反应,还是群体陷入了过度悲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四轨分析可以结合运用,以达到高的确信度。也可以直接通过分散利用群体认知谬误。其实,很多人所采用的“低估分散不深研”策略本质就是利用了普遍性的群体认知谬误。而被动的动态均衡策略也有相当超额收益来源于此。

当然,上述案例中的因为股价波动所引发的个体与群体认知谬误仅仅是常见的几十种认知谬误中的一种。这里再简单举一个例子,2013年所引发的银行业的钱荒,引发了银行股的巨幅下跌。这是由市场对钱荒事件的恐慌所造成的,而如果你能够深刻认识到:群体会对从未经历过的事件产生过度的认知与情绪反应。同时,再通过主观分析判断此事件的合理影响。结合仓位策略与风控手段,获得此事件所引发的超额收益并不是难事。而奶粉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与白酒行业的塑化剂事件,与上述事件也有很大相通之处。

自我认知与群体认知两者既是相互印证又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可以采取分散的方式抛开自我认知去博弈群体认知谬误,而对于足够强大的自我认知,也能够完全对抛开群体认知的分析。正如巴菲特与芒格一直所做的那样。独立采用自我认知的双轨分析,需要更强大的正向认知能力与自我潜意识剖析能力。

让一个刚刚买到出现较大问题的格力(或美的等等)电器的普通投资者,去二级市场买入格力电器是不是会很困难?小样本统计谬误与先入为主的心理学效应将对个体对公司的客观认知造成极大的影响。而这里所举的仅仅是一个相对简单且常见的个体认知谬误。而对于更加隐蔽或者更强大的心理学效应,要完全做到免疫,可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比如:对一项投入巨大沉没成本与存在巨大纠错成本的事物上,即便是平时十分聪明与正直的人,也常常会深陷泥潭。

在投资决策中,四轨分析法是一套相互联系、补充与印证的认知体系,在不同情形下可以进行独立或综合运用。当然,想要运用地有效与自如,需要包括公司价值分析和误判心理学在内的一整套格栅知识与智慧的支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邮箱vickiz@foxmail.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