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散记:无肉不欢的蒙餐

 闻诗人 2017-07-06

内蒙散记:无肉不欢的蒙餐

时间:2012104日至7

真高兴写到这一篇,不仅因为它是此行最后一篇,还因为它是最轻松的一篇。不知啥时起,每次旅游散记,总少不得一篇吃吃喝喝。内蒙美食,注定是特殊的,它实在太不适合用“舌尖”这么精细的部分来品味,所以也就不用所谓的舌尖上的内蒙这一类的题目了。

 

还记得来时的火车上,卧铺车厢,安顿好行李,狭小的空间里人们很快就开始热络攀谈起来。天津始发的车,乘客不是来天津探亲后回内蒙的,就是准备去内蒙探亲的,很少有专门旅游的。隔壁铺位有位探亲归来的大姐,一边整理装着螃蟹的泡沫箱子,一边跟人聊天,她说在天津这几天,顿顿吃海鲜,她都吃怕了,她十分真心地说,螃蟹多难吃,只有最后那餐炖的排骨,她才觉得还行。

 

我和棠相视而笑,吐吐舌头,心想这箱螃蟹一定是热情的天津亲戚给她准备的,不知道它们到了内蒙会是什么结果。我们半点没觉得这位大姐是矫情和炫耀,她在真心地讲述她的感受,味觉是不会说假话的,如果你的胃不属于那里,那么再昂贵的山珍海味,不喜欢还是不喜欢。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辽阔的草原,高远的天空,造就了蒙古人豪爽奔放的性格,也造就了内蒙豪放粗犷的美食风格,无肉不欢,无酒不烈,蒙古族一直就是一个强悍的民族,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爽爽快快,谁耐烦剥壳挑刺这些琐碎事,在他们心目中,牛羊肉的膻气远比海鲜的腥气要来得自然亲切。

 

4号到包头,老茂接站,安顿好,去吃午饭。问想吃什么,我们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吃啥,刚下火车,实在吃不下手把肉炸羊排之类的,老茂就说去吃小肥羊吧,我这才知道,在饮食界涮羊肉这个领域里具有一定地位的小肥羊连锁原来起源就在包头,那来包头,首当其冲就应该去吃一回正宗的小肥羊。路上老茂指点我们看小肥羊发源地,如今那里还是个分店吧,颇不起眼,可再沿这条路往前走一段,一个十字路口的地方,一座现代化的小肥羊大厦正笑迎八方宾朋。

 

大堂里等候的人还真不少,听其口音,也并非都是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大部分还是本地人。想来小肥羊在本地也很吃得开,且来尝尝与天津的有啥不同。俺们落坐一楼。据说楼上都是接待贵宾的。

 

涮羊肉太熟悉了,又刚下火车,胃口没开,就只点两盘肉,其中一盘,是目前店里正隆重推出的豪气羔羊肋腹卷,自然是肋腹部位,呈现着天然的大理石纹络,很漂亮,我倒是颇喜欢以“豪气”之名来定位。另赠送一壶豆浆。本来想要奶茶或是自制酸奶,可都没有,算是小肥羊的失策,内蒙的特色里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那浓浓的奶香啊,配什么豆浆,不伦不类。

 

他们两个坐在我对面只顾聊天,聊他们刚刚过去的二十年大聚会,我坐在这边不停地涮肉吃,基本上,少一半都进了我肚子,还喝了大半壶热豆浆。吃得好饱,喝得好饱。说实话,没感觉到半点膻气,汤料也很讲究,不知道是不是经过各种改良,涮羊肉已不复再有草原最原始的味道。不过,很香,我不是美食家,也不会评论,要想确切地形容一种味道还真是很难,最简单的,也就是用好吃与不好吃、香与不香来描述了。上次吃小肥羊的时间已不可考,我也没法跟记忆里比较,就问老茂,包头本地小肥羊选用的牛羊肉,是不是与我们那里的不同,老茂很肯定地点头,说内蒙的羊放牧散养,吃沙葱,很绿色,肉质好。也不知真假,要是去到草原深处的牧民家,才能吃到那样的羊吧。

 

忽然来了兴致,就去查了下涮羊肉的历史,据说当年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因为人困马乏,非常想吃家乡的清炖羊肉,于是吩咐手下人生火。正当伙夫准备割肉时,却有探子回报说有敌军逼近,人马必须开拔转移。但他又特别想吃,于是一边上马一边喊羊肉,伙夫知道他性子急,就切下十几片薄羊肉放进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就捞了上来,然后撒点细盐就端给了他。忽必烈吃后率领部队迎战敌人结果旗开得胜,所以这种吃法就被流传至今。

 

照片。

1-2、包头火车站正在修建新的线路轨道,记录一下。据说是从呼市过来的城际,再有一年,城际开通,来内蒙各地就更方便了。

 

3、小肥羊大厦。

 

4-5、两盘子肉。第一张里就是那个豪气肋腹卷。是不是很漂亮。

 

6、其它菜类统统没照,不稀奇,各地一样。只有这个宽粉条,觉得好玩儿,我们平常吃的都是半透明状的,可这个洁白如雪,不透明。是啥粉做的来着,忘了。

 

7、吃得红光满面。忙着聊天的棠总也不忘给老婆拍个到此一游照,这叫啥,这叫专业素养啊。嘿嘿。

 

当晚,又是吃什么的问题。我们依旧犯难,心说你们内蒙这疙瘩也没啥可挑选的吧,肯定又是肉食,我也算是爱吃肉的人,可一周两次足矣,这样上顿肉下顿肉的,受不了哇。可除了手把肉我还真不知道能吃啥。不比江南菜色,有小桥流水的精致,还花样百出而又赏心悦目。吃蒙餐呗,拍拍照。老茂就跟朋友许哥开车带我们来到一家小小的蒙餐馆,餐馆名叫“阿力奔”,后来才知道那是包头附近的一处草原名称。

 

一进门,条桌上就摆着大块的肉,一些小菜,以及一盆炸馓子,外形与我常见的盘卷状不同,跟手指饼干似,心中欣喜,顺手抓了一把吃。我喜欢这种脆脆香香的油炸面食。在我印象里,炸馓子算是回民小吃,很多地方都有,青海啊河南啊河北啊山西啊宁夏啊,不知道各地有啥不同。内蒙的炸馓子,已经是第二次吃了,接下来上的手把肉和奶茶炒米,更是一下子勾起当年的回忆,那是在辉腾锡勒草原和塞罕塔拉的两顿蒙餐。当时还不太懂得蒙餐的奥妙,或许就象那位吃螃蟹的内蒙大姐一样,觉得实在算不上好吃,现在想来,那时他们已经给了我们蒙餐所有的精髓,各种奶制品,各种制法的羊肉羊排羊肝羊肚,各种特色小吃,甚至还有那种氛围,蒙古包,哈达,马头琴,歌声。可时隔这么久,我们才明白。也是时隔那么久,我们才品味出奶茶的醇香、羊肉的鲜美、羊肝的细腻。不知道是不是隔了许久的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开阔了胸怀与胃口,变得更加乐于接受各种味道了。也是,所谓人生阅历,便是要“阅”要“历”,尝尽百种滋味,才能渐渐找到其中的快乐。

 

当年日记链接:

2007-07-11《塞外行:鹿城之夜》http://zixutang.blog.sohu.com/146730881.html

2007-07-11《塞外行:辉腾锡勒,美丽的草原》http://zixutang.blog.sohu.com/146730721.html

 

照片。

1、夜色下的阿力奔蒙餐店,普通的小店,却有最地道的蒙餐味道,老茂说他们常来这一家。

2、奶茶和炒米,它们要这样搭配着来吃喝,其实还要加黄油和奶皮子啥的。内蒙的奶茶,有浓浓的奶香,以及暖暖的红茶味道,其实是青砖茶和牛奶共同煮成的。蒙古族草原牧民有着较早喝奶茶的文化,他们每天是从喝奶茶开始的,一天放牧用餐,从未离开奶茶。大概也是因为蒙古族以肉食为主,而奶茶可以去油腻、助消化,并且提神解毒吧。

 

说到炒米,我们原以为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带的那种干粮,可老茂说不是。炒米,蒙语叫做“呼日勒巴达”,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是别具风味的传统食品。而糜子,既不是我们以为的小米,也不是大黄米,仔细百度,原来糜子有软糜子与硬糜子之分。软糜子又叫黍子,软糜子碾下的米称黄米,著名的陕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黄米磨成面即可做糕,在陕北、晋北和内蒙古一些地区做炸糕、枣糕均用此面。而硬糜子碾成米,称之为糜米,大约炒米用的是硬糜子的糜米。唉,太专业了,我都佩服自己,有功夫搞这些研究。

 

可以说炒米是大多数牧民的早饭和干粮,牧民外出放牧,都随身携带一小袋炒米,到了中午,煮好奶茶,泡上炒米,边吃边喝,十分方便。最正宗的蒙古奶茶应该是咸味的,不过很多人不习惯,还是甜味的比较让我喜欢。

 

3、传说中的手把肉,这个已经拆了骨头切了块儿,方便吃一些。要是让我啃,我真啃不动。可是,所谓手把肉,其实就是应该举着骨头带肉啃的吧。手把肉其实就是清水煮羊肉,挑选膘肥肉嫩的羊,宰杀后扒皮入锅,只加一小把盐,吃的就是羊肉本身的鲜香味,也只有最新鲜的羊肉才能经得起如此简单的烹饪方法。

 

4、这个是酱牛肉。哪有这样吃的,一餐光是肉,看就饱了。

 

5、牛肉和羊肝,相当好吃,有嚼头,香。后来剩了,许哥打包带走,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带在车上,路上当午饭吃的,也许当时饿坏了,就是觉得前所未有的美味啊,而且,我怎么不知道羊肝这么细腻,虽比不得鹅肝鸡肝,却绝对比猪肝口感好。

 

6、炸馓子。虽然吃得饱饱的,临走前还是抓了一把,边走边嚼。我对这种脆脆香香的油炸面食没有抵抗力。

 

7、老茂和许哥强力推荐面片羊汤。没上来之前我心里就嘀咕,这一肚子肉都难以消化了,还喝羊肉汤,受得了吗?谁知却是这么清淡美味,真是原汤化原食了。不错。

 

转眼7号早晨,我们在杭锦后旗吃早餐。街边一家纯羊杂碎店,走了进去,虽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接受,也要试一试。羊杂碎,老家是张家口的妹夫特别爱吃,每次他买来,光看着就感觉肠肚肝啥的乱糟糟的颜色也十分可疑,我都只是勉强尝尝。所以我和棠两个人只要了一碗羊杂碎。端上来后,看卖相,就有所改观,看着特别干净,而且像肝啊肚之类的,都仔细切了条,不是那么大块大块地看着噎人,佐以红辣油的汤,还真吸引人。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里面还有炖土豆!蒙古土豆真好吃,羊杂碎也一下子变得美味可口了。

 

于是棠又另外要了一碗羊杂面,我单独吃这一碗羊杂碎。嘿嘿,甚至还把老茂中途跑去隔壁吃饺子而剩的也干掉了。老茂说,其实这里的羊杂面没包头的好吃,一般,味道没那么香。我也不知道他所谓的香,是不是指的羊膻,总之我很喜欢。唯一遗憾是土豆少了点,但看隔壁桌的当地人吃时却把土豆块都挑出来丢弃,觉得十分可惜。小店的老板和老板娘笑着解释,我们当地人天天吃土豆,都腻了,不爱吃了。见我爱吃,老板很爽快地去厨房专门挑了一小碗土豆块给我。借此机会参观了小厨房,看到了那一大锅熬好的羊杂碎,客人吃的,就是从这里一碗一碗盛出去的。

 

相关照片。

1-2、杭锦后旗,留给我们美好的羊杂碎记忆的小店。你就看吧,纯羊杂碎、羊肉蘸素糕,以及菜单上一系列的菜名,我不知道,离开了羊,内蒙人还能吃啥。

 

3、这两个饼,按我们的叫法,应该叫烤饼,按河北保定地区的叫法,叫火烧,山东人可能叫烧饼,陕西人叫馍,不过这里叫它:焙子。焙,总觉得这个字比烤要雅得多,却出现在塞外,令我诧异一下。

 

4、羊杂碎。我发现内蒙人也能吃辣,不管是牛肉面还是羊杂碎,都要加红辣椒。不过我说不好他们的辣是什么辣,当然不是甜辣麻辣,也不是酸辣香辣,如果非要具体形容一下的话,可能就是咸辣吧。我觉得内蒙人的口味偏重,太咸。

 

5、这是棠要的羊杂面,嘻嘻,其实还是那个羊杂碎,只不过又下了面条在里面而已。

 

6、店里都是先这样熬好一大锅的羊杂碎,看看,那些杂碎是不是切得很规矩。

 

结束额旗行程,又回到包头。路上老茂就给媳妇打电话,商量在哪里给我们接风。又问我们想吃什么,我说想吃土豆,内蒙土豆实在好吃。老茂就提了莜面和砂锅的选择,莜面我们在承德吃过,何况这东西不好消化,长途旅行归来不适合吃它,就选了砂锅,看看内蒙的砂锅怎么个意思,听起来就是他们常说的烩菜,或者说像东北的乱炖,土豆排骨啊白菜豆腐啊茄子土豆啊,反正各种组合地炖法。你别说,还真是如此。话说这内蒙餐饮嘛,谈不上菜系,但却也是深受东北、山西、陕西诸省的饮食风格影响的。

 

我们来到老杨家砂锅,厨房大师傅的灶台干脆就是开放式的,面前十几眼火,上面的小锅子炖着各种烩菜,其实也是大锅都炖好的,你点哪个就盛一个小锅来炖一下,算是加热。老茂点的菜,特意叮嘱多来点土豆,还特别叫了一道没有肉的白菜豆腐,这让我们松下一口气。吃肉都吃顶了。

 

等一端上来直接傻眼,别的也就罢了,土豆炖肉也就罢了,还一道土豆炖排骨,除了土豆切的形状不,有啥区别吗,哪有这样点菜的。老茂说不同啊,一个是肉,一个是排骨——汗。还是以肉为主,单是一个锅里的肉就吃不下了。老茂说不是说多要土豆了吗,大师傅憨憨地笑了,说听错了,还以为你多要肉,哪有多要土豆的——也是,内蒙饮食重肉轻蔬菜。我们笑,婉拒了大师傅要给单独盛一碗土豆过来的好意。

 

砂锅烩菜很香,尤其那肉,炖得更加入味,十分下饭,想来阳阳来内蒙不愁吃什么了。不过吧,也是真心的咸呢,又不能吃太多米饭配菜,那不撑死了。

 

相关照片,7张。不一一介绍了,反正除了白菜豆腐都有肉。真是无肉不欢。内蒙一行每当吃饭我就常常想起武松武二郎来,他一进店,就要小二切二三斤牛肉来,这种吃法,值得让人研究一下,武松的祖辈是不是内蒙人。

 

内蒙最后一顿大餐还是在包头。这次老茂和朋友选择了一家开在居民楼一楼的类似“私家菜”的菜馆,人还真是不少。有不少我们所熟悉的家常菜色,诸如炒西胡啊煎带鱼啊炒菜花之类的,甚至还有炸茄盒,十分难得,当然,还是少不得肉丸子和红烧肉之类的东西。这种“私家菜”在内蒙算是特色,于我们就真是家常了,所以相机就懒得端了。只有这道“凉皮”拍了下来,当时老茂的朋友热情跟我推荐:多吃点,美容。我奇怪,一个凉皮有啥好美容的,他解释,这可不是凉皮,这是猪蹄熬出来的胶原蛋白冻。这可是稀奇,果真美容,赶紧拍下来,再加紧吃掉它。不知道内蒙归来,美了几分。嘿嘿。

 

 

内蒙行终于全部结束了。那个等着上火车的最后半天,去老茂家“座谈”,嫂子是相当相当可爱和随和的一个人,跟她谈得投机,聊得有趣,直到最后一刻才走。那时包头下起了细雨,我们紧赶慢赶,一路狂奔进站台,总算没晚。

 

火车一宿硬座,又座无虚席,伸个腿儿伸个腰都困难,很是难熬。列车员端着一壶热水,推着小车卖货,喊:有喝奶茶和咖啡的吗?精神一振,看过去,原来是速溶的雀巢咖啡和蒙古奶茶,聊胜于无啊,便一样要了一袋。得到一只纸杯,上写“欢乐时光”,不免一笑。先喝咖啡,那种暖暖的苦苦的香一弥漫开来,立刻便有了精神。后半夜就这么熬过来的。可是那蒙古奶茶却是到家才喝的,沏给阳阳,我尝了一口,哇塞,味道很棒很地道,阳阳也大爱。于是去网上搜,果真搜到,又买了好几大袋。有了它,再不喝什么香飘飘优乐美了。

 

此外,此行还从内蒙带回美食特产风干牛肉。内蒙的风干牛肉真是太棒了,我记忆里有一年赤峰的朋友寄来过,爱得不行。果然,阳阳特别特别爱吃,现在每天中午带一块去搭配午餐呢。

 

好了,就此打住。最后一张照片,就是火车上的蒙古奶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