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班秀文:顺其自然,以动为纲,以素为止,适可而止,短短四句话,蕴含着无穷的中医智慧!

 茂林之家 2017-07-06

班秀文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全国名老中医,我国首届“国医大师”,首位壮医史硕士研究生导师。除了在妇科诊疗方面的高深造诣外,班教授有感于《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养生思想,在养生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顺其自然,以动为纲,以素为止,适可而止”。现将其养生观点整理总结如下。

国医大师班秀文:顺其自然,以动为纲,以素为止,适可而止,短短四句话,蕴含着无穷的中医智慧!

国医大师班秀文

养生理念:治未病

1.历史沿革

“未病”即未发生的疾病。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记载有中医“治未病”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灵枢·逆顺》也明确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后历代医家不断发展与完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唐代医家孙思邈指出“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意也”。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亦云:“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明代医家杨继洲《针灸大成》认为:“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即两侧足三里)有灸疮”。近代张锡纯制急救回生丹发放给穷苦百姓用来防治霍乱及疫疠的传染等,均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时至今日,这一中医学颇具代表性的学术思想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班教授“治未病”

班教授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十分推崇“治未病”思想。如其论述滑胎,强调在治疗上除了辨证论治外,还要分两步进行,一是未孕先治,固肾为本,即在未受孕前,着重于肾气调养。之所以屡孕屡堕,源于冲任不固,肾失封藏。所以未受孕前,须注意调理气血,温养冲任,以肾为本,从而固护根蒂。常用人参养荣汤加菟丝子、鹿角霜、覆盆子和五子衍宗丸去车前子,加川续断、杜仲之类,轮流使用,调养半年至一年,然后摄精受孕,则效果较佳。一是既孕防病,已病早治,即既孕后,针对孕妇禀赋厚薄,体质强弱,配合药物治疗,做到未病先防。班教授喜用调肝汤加菟丝子、覆盆子之类补肾养肝,泰山磐石散加减调理气血。如此先后天并治,则气血调和,胎元得养,多能足月顺产。又如痛经病变,班教授认为多与寒凝有关,嘱患者平时及行经时多注意保温,避免寒湿之气侵袭。再如胎漏常易引起滑胎,应及时滋养肝肾或温肾健脾止漏安胎。诸如此类的班教授运用的还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均体现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

养生方法

1.调摄情感

国医大师班秀文:顺其自然,以动为纲,以素为止,适可而止,短短四句话,蕴含着无穷的中医智慧!

《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班教授认为人非草木,难免有七情六欲,要做到恬淡虚无,实非易事。日常生活中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会引起“七情过极”而损害健康。如何对待外界刺激,则是调摄情感、保证健康的重要问题。班教授告诉人们“祸兮福之所倚”,困难中要看到光明,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行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皆度百岁”。反之,精神上若长期受不良刺激,则内脏功能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以致早衰减寿。故要想保持健康,做到恬淡虚无,要防止过度的喜怒哀乐。

2.劳逸结合

班教授认为劳与逸、动与静,是矛盾对立的统一,协调适度对身体健康有利,反之则不利。久逸不劳,则气血郁滞,五脏不和,抵抗力减弱;久劳不逸,则气血亏耗,正气损伤,卫外不固,病邪易乘虚而入。所以,班教授强调一定要做好劳与逸的结合,以动为纲。生命在于运动,除了工作学习之外,必须根据体质情况,注意体育锻炼。他本人每日晨6:00点起床,在公园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喜欢登山,常去欣赏大自然美景。闲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故嘱后人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病治病。锻炼方式其推崇太极拳、八段锦、老人保健操、慢跑、气功等方法。

3.注重饮食

3.1提倡食疗

国医大师班秀文:顺其自然,以动为纲,以素为止,适可而止,短短四句话,蕴含着无穷的中医智慧!

班教授倡导食疗养生并总结了一些常见病的食疗法。如治疗哮喘病,其认为此病老年人多发,多属脾肾气虚,治宜温养肾气为主,食疗法常用猪肺、党参、核桃肉或蛤蚧、黑豆煲吃。取猪肺甘平,以脏补脏,补肺即可补肾,气旺则能宣能降;蛤蚧咸平微温,补肾益肺,子母并治使气有所主而归根,气血调和,宣发肃降正常,则无哮喘之作。又如治疗不孕症阴水不足,花肠失养,子肠不润,种子无生发之机,以乌鱼、鲜山药、何首乌做饮食疗法。乌鱼性味甘平而微寒,能消能补,配鲜山药、何首乌,既能濡养生精,又能滋阴清虚火,多次服之,则阴精充足,阴阳洽调,可望摄精受孕等。

3.2饮食宜素

班教授认为饮食宜粗细结合,荤素并重,以素为主。特别是老年人,应少食或不食肉类、糖类,因为这些食物易使人肥胖,对心脑血管都有影响。此外,其平素不吸烟,不饮酒,无饮茶嗜好,蒜姜葱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都很少吃,因而很少生肠胃病。

3.3讲究搭配

《黄帝内经》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可见营养的重要性。班教授认为在不妨碍治疗用药基础上,饮食应多种多样,适当搭配。如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其要求多吃大黑豆煲猪肺汤,鲜淮山药煮瘦肉,而且天天喝牛奶和新鲜水果。因为黑豆温涩,可补肾壮腰;淮山药甘平,能补益脾肺;牛奶甘温,可和中生血;水果甘润,能生津益肺。如此子母并补,正气恢复,自能康复。

3.4慎用补品

对于保健品,班教授认为补品用的恰当,则有益身体,相反,人参、燕窝也能杀人。食品之补与否,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及食品的四气五味,不可乱补。如阳虚畏寒,四肢不温的患者,常吃地羊肉(狗肉)、山羊肉甚益;阴虚潮热,夜难入寐者,多食水鱼、山龟滋阴潜阳。若将两者反过来食用,非但不补,阳气愈虚,虚火愈妄。班教授还告诉人们不要忽视平时常见的食品,如南瓜甘温,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其藤叶可舒筋活络,对肺结核低热不退,慢性胃病绵绵而痛,治疗时配合食用,起辅助作用;再如地瓜甘平清润,和血生津,补中益气,痔疮患者用之可止血,孕妇便秘常吃可润肠通便等。总之,这些食物易取价廉,疗效显著,特别适合老年病及慢性病的补养。

3.5注意忌口

食物的营养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若取之不当,也会引起不良后果。对于食物营养的两面性,班老主张病人注意“忌口”问题,当遵循3个原则。第一,根据病性。凡属实热的外感疾病,宜清淡饮食,不宜肥甘厚腻,而性多寒虚的内伤疾病,宜吃甘温或甘润之品,忌食辛热发散之品,以免耗气伤阴。第二,根据食物营养性能。食物有四性五味的不同,《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酸性收敛,甘能缓中,故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人,可多吃一些酸甘之品,敛肝、缓急、潜阳。第三,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和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人的先天体质、生活环境有差异,忌口也有分别。如高瘦阳盛之人,宜食甘凉之品。西北地高多燥,气候寒冷,吃温润之品就挺好;而东南地卑多湿,气候温和,吃甘淡之品,则有利健康。

4.节制性欲

班教授遵从《黄帝内经》养生观点,认为夫妻之间,情兴性欲,本是正常生理现象,“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篇》),肾精盈亏决定人的生长发育以及衰老死亡。而肾精充盈与否主要取决于后天的调养。若善于节制,肾精充盈,则年虽老而不衰。反之,“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素问·上古天真论》),则会未老先衰,百病丛生,特别是心脏病患者及习惯性流产的患者更要慎妄房事,避免精气亏耗。

5.顺应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班教授也认同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要顺时摄养,注意辟邪防病,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要特别注意防避风寒。他认为人体健康,尤赖于气血的温通,风寒之邪易致气血凝滞。所以,在气候骤变时,要格外注意衣服加减,气温调节,防止风寒侵袭,采取适当的保养方法,如:西北地高多寒燥,穿衣宜厚而食宜辛热清润,东南地卑多湿热,穿宜衣薄而食宜辛凉芳化。这样便能保持正气充沛,身体健康。

结语

班秀文教授的养生观涉及到方方面面,所有的养生方法均是其养生格言的具体体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班教授是位长寿老人,在“养生”“治未病”等日益成为热门词汇的今天,相信班教授的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借鉴与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