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生九子的由来, 为什么是龙而不像龙

 吾道有涯 2017-07-07

并非是说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激进文化中,往往是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龙生九子其实指的龙生的子非常的多。但是为什么龙生的龙子全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像龙的呢?

所谓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的说法来自于民间,民间的人认为龙花心,和各种的动物结合过,生下了不同的龙子。五杂俎》中记载:龙与牛结合,则生麟;与豕结合,则生象;与马结合,则生龙马;即妇人遇之,亦有为其所污者。差不多古人能想到动物都和龙结合过,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龙子,综合多种说法:与犀结合,生囚牛;与豺结合,生睚眦;与猴结合,生嘲风;与象结合,生蒲牢;与狮结合,生狻猊;与龟结合,生赑屃;与虎结合,生狴犴;与鱼结合,生螭吻;与犬结合,生负屃;与熊结合,生貔貅。

大儿是叫囚牛: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二儿是睚眦: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三儿是嘲风: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善于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据说它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旦鲸鱼发起攻击,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六儿是赑屃:又名霸下,形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胜利后,夏禹就把它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

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侧、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侧。幺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进去,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龙是一种文化符号,龙生九子也仅仅是一种隐喻。众所周知,真龙天子象征名正言顺的皇帝。龙在古代不只仅是一个传说中的生物,更象征着皇帝的权利和地位。所以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当中,龙被赋予了很多“属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