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耍 用功读书,两者缺一不可!

 王逍泊 2017-07-07


爱玩,表示这个人生活有乐趣;用功读书,表示这个孩子肯上进。两者缺一不可。


01

“成绩” 这件事,究竟重要吗?


有一天,我在部落格上看到一则留言,这下我才知道,原来我没提过这件事。那天可能是我说的议题跟读书有关吧,有位妈妈就发问:


“汪老师,你的书里从来没提过‘成绩’这件事,它不重要吗?”

 

唉呀,成绩怎么会不重要呢?


一百分和六十分,让你选一个放进孩子的成绩单上,你会选六十分吗?


不是不重要,而是还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我必须先说。

 

爱孩子的父母,谁不希望帮孩子铺一条更顺畅的人生道路。


把书读好,取得好成绩,不能保证什么,但是世界人类的运行规则告诉我们:


会读书的,比不会读书的,将来的选择多更多。

 

铺路,也是有先后顺序的。


我希望孩子成绩好,但我不能超之过急。


当小孩的年龄还需要从玩乐中学习时,我就不能填鸭;


当小孩还需要大量跑跑跳跳的时候,我就不能老将小孩往补习班送。


有些事情有急迫性


例如,人格养成,我就必须先说《管教啊,管教》。有些事情关系一辈子的幸福,例如,亲子关系,我就必须先说《孩子知道你爱他吗》……

 

因为前面的事情没做好,后面的事做了也是白做。或是说,前面的事情做好后,后面的事就能水到渠成。

 

用功读书,太重要了;它根本就是小孩的重大责任之一。


我家姊姊弟弟用功吗?我不想告诉你,因为他们不是给人比较的对象。但我很肯定的是,他们都是对自己有期许、肯上进的人。

 

我要求的不多,只期望他们能“当个肯上进的人”,这样就够了。

02

终于等到你爱玩了


孩子国中之前,我不将注意力放在成绩上。


但是,对于他们的学习态度,我是用严格的标准在把关的。


是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呢?


跟学校有关的事,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功课有没有写好?老师交代的事情有没有认真看待?对于难看的成绩,自己有没有想要进步?


……


如果孩子这些事情都做到了,即使孩子放学后只花二十分钟在作业上,其他的时间你要怎么玩(我家没有电玩),我都不反对。


因为,玩,也是小孩另一项重大的“责任”。

 

姊姊弟弟就是这样玩大的,而且成绩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姊姊外向的个性,进入国中后,更是爱玩,生活圈也从家庭扩大到朋友,于是我开始“收绳”。


我收绳的方法不是逼迫她用功,我“动之以情、诉之以理”,于是她的成绩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打转。


但是,进入国中的弟弟,却没有将朋友纳入自己的生活圈里。放学回家后,还是以家庭为生活空间,放假的日子,也不见跟同学出去……


这不是父母梦寐以求的事吗?大把时间,刚好拿来用功读书啊。


我认为用功读书很重要,但是,它不能是唯一的事情。

 

弟弟的生活图并没有随年龄而扩大,我不敢多说一句。


青少年的孩子,是性情大变期,所以父母少说话多观察,应该是比较聪明的作法。


我等啊等,等啊等,等了整整一年,前天是星期四,晚上睡前,弟弟说:“我明天放学不回来吃饭,要跟同学出去。”我暗喜。

 

星期五玩到晚上九点才回家,他又说:“明天我还要跟同学出去,我要跟一起去溜滑板。我可以买一个给自己吗?”

 

我差点喜极而泣。看到孩子终于变成一个爱玩的人,我比看到他用功读书还高兴呢。

 

爱玩,表示这个人生活有乐趣;用功读书,表示这个孩子肯上进。两者缺一不可。


爱玩 ,也是孩子肯上进的动力之一。你有没有发现这件事呢?


03

用功读书,全世界没有例外


你心中会不会有一个误解:只有我们孩子要面对残酷的升学压力,欧美的孩子,日子轻松许多。


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地广人稀,再加上制度完善,日子没有亚洲国家这么紧张,是肯定的。


但是,你以为欧美国家的孩子,功课好、成绩棒的,都不需要用功读书吗?


绝不是。


全世界想要进入一流大学的孩子,不论你哪里都一样,每一个都需要用功读书。


或许他们不像我们有这么多背的东西,但是,他们努力的程度,绝对不会比我们少。

 

说到死背,也不要一听到这个词就像遇到洪水猛兽一样,全世界想要进入一流大学的孩子,哪一个不需要死背呢?


死背,其实代表了你愿意多花时间在这件事情上面。


当人类还没发明比考试制度更好的方法时,你愿意多花时间在功课上面,你的机会就是比别人多。


亲爱的孩子,不要以为全世界只有你最无奈,整天只能用功读书。其实全世界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孩子,能背书包去上学,就是他们最幸福的事了。这本书的书封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姊姊,你读书需不需要死背?因为很多学生抱怨死背没用又浪费时间。'我问正在申请美国大学的女儿。她讨厌死用功读书了。


'要。“


“你觉得全世界想上好大学的人,有不需要背东西的吗?”


“没有。“


“真的?“我说。


“例如我明天要考的心理学,不只要先弄懂,也要背起来,因为考试会出一个题目,要你用你学过的心理学理论来左证,上百个理论……喂,不只要背起来、弄懂,还要会解释,让老师看得懂你在说什么。”她一定突然觉得自己伟大了起来。

 

“可是你们要背年份吗?例如唐朝在哪一年建立之类的。”我不放弃,希望找出受东方教育的孩子有多可怜的证明。但姊姊不甘示弱,说:


“我们一样要背,例如哪个理论或实验是哪一年的事。当然你也可以不说年份,可是如果可以的话,说明就更强而有力。还有这些心理学家的名字更难背”,她马上随手指了课本上的一堆怪名字,Vrygotsky、Martinez、Rosenzwieg。


“哇。”我决定闭嘴了。


(来源:问对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