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

 369蓝田书院 2017-07-07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多因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导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若呕吐日久,浆水不入,伤及气阴,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笔者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诊断标准

①病史:有停经史,化验尿HCG(+),B超确认宫内妊娠。

②症状:恶心呕吐频繁,头晕厌食,甚则恶闻食气,食入即吐,不食亦吐;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消瘦,小便少;甚者可见血压下降,体温升高,黄疸,嗜睡或昏迷。

③辅助检查:化验可见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为识别病情轻重和判断预后,应酌情进行体温、脉搏、血压、肝肾功能的检测和心电图检查。


排除标准

①经B超检查,结合停经史、病史及黄体酮、血清人绒毛膜激素测定,排除难免流产、异位妊娠者。

②胃肠道疾病者。

③对穴位贴敷过敏者。

④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者。


治疗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按西医治疗原则予补液支持治疗,调整血液电解质紊乱,纠正酮症酸中毒,并予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

同时予穴位贴敷:半夏20g,丁香、陈皮各30g,研成细末,鲜姜30g捣碎煮汁,再与上述3味中药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内关、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位,间断按压加强穴位刺激,每次贴敷穴位4~6h。如患者出现局部皮肤潮红或起皮疹等皮肤过敏现象,则立即停止穴位贴敷治疗。


病例

   患者,女,25岁。停经56d,恶心呕吐1周,近2d恶心呕吐频繁,食入即吐,甚至不进食亦吐,呕吐物为泡沫状黏液,间或含有胆汁,皮肤与口唇干燥,眼球凹陷,语声低微无力,小便少,2d未解大便。化验尿常规酮体(+++),无尿蛋白及其他异常。电解质钾3.2 mmol/L,钠3.4mmol/L,镁0.7mmol/L,氯110mmol/L。B超示宫内孕7周+。入院诊断为妊娠恶阻。积极予补液对症治疗,补充电解质调整酮症酸中毒,肌内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并予穴位贴敷中脘、神阙、内关、足三里治疗,间断按压加强穴位刺激,达到温中健脾、止呕安胎之效。治疗第2天,患者恶心呕吐明显缓解,能少量进食,自觉小便正常,精神渐佳,治疗3d后,患者恶心呕吐缓解,进食增加,大小便正常,睡眠好,精神可。复查尿常规正常,电解质正常,第4天病愈出院。随访1月无再发妊娠恶阻。


讨论

妊娠呕吐是妇产科妊娠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证,又称早孕反应。在妊娠早期(6周左右),孕妇常有择食、食欲减退、轻度恶心、头晕、倦怠和呕吐等症状,妊娠10~12周后一般会自然消失,不影响健康。但是,如果呕吐频繁,甚至不食亦吐,甚至吐出胆汁或血而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妊娠性剧吐,有可能会损及肝肾功能。


中医称妊娠呕吐为“恶阻”或“阻病”,认为是受孕后聚血养胎,致使孕妇机体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一种生理状态,其病因是胎儿影响了孕妇气机升降。在治疗上多以辨病治疗,或将其分为脾胃虚弱、肝脾不和等类型加以辨证治疗。临床中患者因呕吐剧烈,不能闻异味;而中药的味道,很多患者闻之即吐,不易接受中药汤剂。目前文献中未见穴位贴敷治疗此类病的记载,本院依据中医理论及人体穴位治疗理论,辨证选取具有调理脾胃、冲任功能的穴位,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丰富本病治疗方法。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