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权没了,兵书禁了,先进民族又被野蛮民族搞定了

 吴锋8725 2017-07-07

本文约2200字  |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


01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月黑风高。


后周的禁军统帅,33岁的赵匡胤带领后周军队在陈桥驿(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发动兵变,在手下众将的“强烈要求”下,无奈以黄袍加身,成为皇帝。


但开封那边还坐着一位周皇帝呢?那怎么能行!赵匡胤随即率军回师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开启了300多年的大宋王朝。


这“高大上”的开局,却阻挡不了后人对柔弱的大宋王朝的质疑,一个科技文化经济非常发达的宋朝,却屡屡被辽、金等外族入侵,几无还手之力,最后被蒙古人所灭,这是为什么呢?


02


军事将领没有兵权,讲兵法韬略的兵书全面禁止,剩下的都是擅于勾心斗角的文官,你说谁能带兵打仗?


公元962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匡胤退朝后就把那些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开国将领兄弟伙们叫到一起喝酒,讲述以前的兄弟感情,畅想未来宋朝的远大前程,同时向这些人传达了我在大家的拥护下当了个皇帝,但你们这些人都手握重兵,我虽然是皇帝,但晚上觉都睡不着,心里非常不踏实这样的信息。


兄弟伙都是聪明人,一看话都说到这程度了,就把兵权上交吧,以保全大家的身家性命,同样也有保有荣华富贵的。我们打仗不也是这个目的吗?老大你要,赶快拿起去,我们立马告老还乡,立马闪人!


赵匡胤喝着酒就把兵权一下就收到自己手里,基本杜绝了本朝武将指挥部队造反的可能。


03


“杯酒释兵权”基本把国内军阀割据,武将造反的问题解决了。同时,赵匡胤还留下“重文轻武”祖训。


在这一的祖训指导下,原来的军事及边防指挥机构枢密院都有文人把持,整个宋朝武将的地位一落千丈,地位就显得非常低了。宋朝太过于“文”,“武”气不足,试想由一群文人当政,并指挥军队的朝代,军事能力能有多强?术业有专攻的,这句话不是乱说的。


有人说,从秦朝确立郡县制后,真正得到忠实贯彻落实的只有宋朝。唐代就是没有把地方官掌握的军队收归朝廷,造成地方军阀随时可以把军队拉出去割据一方。


赵匡胤看到前面朝廷的更替换代,绝大多是武将作乱(其实他也算),搞得皇帝非常不放心,说不定哪天晚上睡觉就被人砍了脑袋。既然这样,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但把具有军事色彩的节度使和刺史变成了知州,连最高军事指挥部门枢密院都是文官当道,精通军事的武将无权指挥军队,不懂军事的文官指挥着武将,相互制衡,谁都没有力量对皇帝发难,基本解决了皇帝最最关心的造反问题。


实话实说,我们对于宋朝的印象就是除了方腊、松江等有限的农民起义军在造反,大宋王朝朝廷内部将领造反是很少的。


04


由于文官和武将相互制约的缘故,在军事方面的脆弱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看到的宋朝军队倒不是一天到晚在国内当宪兵平叛,而是一天到晚在对付外族的入侵,但基本上是节节败退。


不管打不打得赢,关键还得有人来当兵,还得养起啊。


宋朝实行的主要是具有福利性质的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入兵的养兵制度。同时,还鼓励营伍子弟提父兄当兵,或者以罪犯当兵,兵员缺乏时也抓民当兵,当然一但应募,政府就得养到60岁。


这样就造成了老的还未退休,但打仗肯定不行了,所以还得继续招新的,不然就完全没有战斗力,这样军队越来越多。有史料记载,在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3),和北边契丹、西北西夏关系都很紧张,军队骤增到140多万。


靠政府样的老弱残兵就,那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宋朝你能记住的文人很多,气节也好。但是武将除了岳飞、韩世忠等的军队能打胜仗外,你记得宋朝还有那几支军队能打仗?可见军队素质和能力的确有点低。


当然,为了对付外来侵略,就必须养足够的军队来对付,但是又要对付不至于失控的将领和军队,又不得不养更多的文管来压制,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养这养那都是需要钱的,这一个富庶王朝就这样就这样被拖死了。


05


宋朝军事很弱而且还非常喜欢禁书,加强对官员和老百姓的思想控制。其中兵书则被全面禁止。


这不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而是把“病人”往死里整啊。


赵匡胤本来当皇帝就是来路不正的。他认为,唐朝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地方藩镇势力过于强大,各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比如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就是唐朝的从强盛走上衰落的转折点。


他身处的五代十国时期,皇帝像走马灯的换,但无一例外皆是君正寡头。“攘外必先安内”,武将造反和老百姓造反那是直接危及政权安稳啊。而兵书,就是教人带兵打仗的,这还了得?于是乎,一切兵书,均在禁绝之列。


从赵匡胤的角度立场看,禁书也是对的。


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兵书被列为禁书,兵学遭到禁锢,武将不被重视,纵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北宋王朝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经常性处于下风,狼狈不堪,民怨很大。


后来,金国崛起、西夏政权的建立,长期给宋朝边疆进行骚扰。这时候,面对外敌,朝廷才想起众多载有制敌打仗韬略的兵法书籍,各类兵书才“重见天日”,不再列为禁书。


可惜,晚了。


06


宋朝除了赵匡胤、赵匡义算“马上皇帝”外,其后代在“重文轻武”的指导思想下,基本都是搞琴棋书画的艺术大家。虽然内乱少了,但是外患很多,大家都盯着大宋这块“肥肉”,当你准备奋起反抗时,却发现文官遍地都是,却严重缺乏能御敌的武将,这才是最可怕的。


大宋史,很多时候就是“议和纳贡”史。


“重文轻武”在大宋建国初期,还行。


但是,一个国家的强盛,既要有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做基础,也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才行,两者做到平衡,偏颇不得。


很明显,赵匡胤、赵匡义的后代走偏了,走极端了,一次次重演先进民族被野蛮民族欺负的历史。

苹果手机可以长按或扫这个,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