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德炉市场一键启动肇始:神秘人“包圆”21件王世襄旧藏

 馱夫 2017-07-07


“文房诸器,宣炉为首”——进入本世纪,拍卖市场中的宣德炉用高关注度和高成交价,验证了“文房首器”的重要地位,也正式迎来了自诞生后的第五次收藏高潮。如今“宣德炉”所指称的,并非仅仅是明代宣德年间所铸造的香炉,而是所有带宣德款的铜炉,也泛指和宣德炉形制相近的不带款或带有其他款的铜炉。



刘锡荣是国内著名的宣德炉收藏家。据他回忆,之前的市场对宣德炉并没有太多关注,一切始于2003年,其时中国嘉德专场宣炉拍卖,21件王世襄旧藏宣德炉被一位持607号牌的场外神秘买家收入囊中,共计1179.2万元,创当时宣德炉的交易纪录。


“这批东西出来,大家觉得也就能卖200万到300万,其中四五件不错,其他资质平平。远到不了上千万元。”刘锡荣说。


本场一件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一件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 均以166.1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当时宣德炉成交记录。


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明朝早期,出现了一种洒金炉,它是在宣德炉上再点金,为光华内蕴的宣德炉一次华丽的转身。据刘锡荣介绍,宣炉沾金即贵,明崇祯冲天耳炉之上金片甚厚,手指触摸有凸起感,其皮色沉韵贵重,茶墨中和,所点金水如绒似云,赤光璀璨。所谓“好铜必佳器,佳器匠必高”,此炉不仅铜质“灿若黄金”,工艺亦是明清铜炉中鲜见。其造体饱满,双耳峻峭,耳孔虽为半圆,然下部两角圆润可爱,口微侈,肥腹下垂,底亦凸坠,三足略丰,足底宽平,较同期之炉足区别较大。炉底“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楷书款,字体与笔划的起承转合间,有如毛笔运写。


此炉来源显赫,由王世襄得自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珍处。赵汝珍曾寄居北京积水潭东侧的余家祠,在湖边建了一排鸽舍,常邀请王世襄来观赏,谈笑甚欢。一次拜访后,赵汝珍以此炉相赠王世襄。次日,王世襄以一对短嘴斑点拃灰鸽子作为答谢。极品佳器,又是赵汝珍、王世襄两位20世纪文博宗师的情谊见证,高价原因昭然若揭。


王世襄




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冒襄曾形容宣德炉“如处子婴儿之肌肤”,另一件高价之作——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堪为代表。铜炉皮色呈腊茶色,宝光溢彩,珠莹玉润,铜质金灿似火,黄银相渗,赤色密润,为混合精炼铜,柔绵如绒,细密腻实。其制式延续明晚期风格,扁宽,双耳窈窕,耳孔扁圆,耳尖丰硕,口薄壁薄,膛底稍厚,腹圆垂,足精巧。“大清顺治年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17字款写明铸造目的为佛家供器之用,但刻款大方,工精字佳,疏朗明快,章法严谨,为同时期其他礼佛宣德炉写款所不及。


21件宣德炉,精品少,普品众。神秘买家的“包圆”豪举,对于刘锡荣而言,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感叹道:“原来有人这么看好这个东西!”


7年之后的2010年,北京匡时“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专场”,这批炉子中的20件(明“深柳书堂款”冲天耳三足炉此次未上拍)以 9844.8万元成交,再次艳惊四座。此后,海内外竞相寻宝,宣炉价格日升,凡有古物之商贾,皆号称有宣德炉。












现代宣炉藏家点出《古玩指南》其三处谬误


自宣德炉诞生迄今,历史上共出现过五次收藏高潮:宣德本朝、明中晚期、清中早期、晚清至民国初年、20世纪末至今。


王世襄专场之后1年半的时间,刘锡荣收集到从古至今历代宣德炉文典,共计690万字。在研读之后,他开始“疯狂地买了3年”。


“2005年5月6日,我买了第一个宣德炉,2万元;后来买第二个,9万元;第三个,15万……当时古玩城中顶尖的宣德炉卖2万,我竟然花了15万。因为我只要好的,不要有修补或来路不正的'地雷’。我给对方的回报,就是不还价。”刘锡荣说。


就这样,从2005年一直买到2008年,刘锡荣手上有了200多件宣德炉,基本上国内好的宣德炉都被他收入囊中。有文献,有实物,他于是又做起了实物、资料的甄别和考证工作,将道听途说的文字剔出,结合手中的实物资料,刘锡荣梳理出约400万字有传承记录、相关佐证材料的宣德炉资料。


在这期间,刘锡荣也发现了几处前人的“局限”。


比如赵汝珍所写的《古玩指南》,被奉为民国古董文化经典。书中关于宣德炉的记载,就有明显的几处错误,其中一处,书中说宣德炉有5000座,而不是我们目前学界共识的18000座。


第二处在于赵汝珍对“玉堂清玩”款的考据。


玉堂清玩款


17世纪“玉堂清玩”冲耳炉


“玉堂清玩”相传为明相严嵩之子严东楼的字号,“玉堂清玩”款炉为严氏铜器。严东楼自己不铸炉,却爱收集上好铜炉,并将“玉堂清玩”堂款制于其上。赵汝珍在书中记,“严氏之炉皆系劫取宣炉之无款者,充为已有,非其所制”。故而印有此款者在当时最是名贵,被称为“不是宣德款的宣德炉”,历代皆仿。

然而,刘锡荣通过考证发现,“玉堂”最早见于战汉时期,只要房子里面装饰与玉相关的东西,人们都会把屋子称作“玉堂”。从唐代到宋时期,翰林院的称呼就逐步演变为“玉堂”,从汉到清有更数不清的房间被称为“玉堂”,可见《古玩指南》中将其断言为真宣的说法欠妥。


第三处,是《古玩指南》中有关烧炉诠释。“书中将水银、合金等等配比进行分析,较古籍更为全面。但所言烧炉要将水银全部逼出,露出炉之本色之论,值得商榷。”










宣炉“黑马”7年溢价17倍,如何调教?

原创 2017-07-09 陈硕 

2010年北京匡时“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王世襄旧藏20件香炉以 9844.8万元成交,所创造的市场效应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这批香炉与七年前出现在中国嘉德时相比,拔得头筹的还是那件大名鼎鼎的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但之后的价格排序却发生了变化,一件清康熙马槽炉杀出重围,以1456万元高价拍出,成为全场第二高价。


清康熙马槽炉


2003年中国嘉德专场,这件马槽炉以89.1万元成交,在21件宣德炉成交记录中位列第四,价格只有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的一半。7年溢价近17倍的这匹“黑马”,正是刘锡荣调教出来的。


刘锡荣回忆说:“2010年4月,北京匡时邀请我为这批即将上拍的铜炉做详细的鉴赏、考证与评价,并将我的研究成果集结成册,出版铜炉专著《俪松居遗珍——王世襄旧藏宣炉清赏》。书中以王世襄的生平,及王世襄所藏铜炉为主体,对王世襄和中国现代史进行比对,对王世襄家族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论证,对王世襄的收藏理念和收藏标准做了深入研究总结。”


刘锡荣对马槽炉的出身进行了相关考证,并提到拍卖学术化的重要性,即同样一件东西,一旦有深入的学术发现,价值也便陡然不同了。


此物的玄机就在底款“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这12个字中。施氏自明代起一直为皇家服务,是有名的铜作。据故宫博物院宣铜器专家李米佳撰文,明永乐年间一件铜质大罐上就写有“大明永乐施制”款。说明永乐年间北京就有施家一号。施家,一说是居于北京的西南方;一说是宋代时由河南迁入北京,在河南开封加工制作,运到北京作买卖。总之永宣时期,施家一直为皇家服务,目前青海省瞿昙寺还存有宣德皇帝曾赏赐的施氏之作。可见从明初到清初,真正做宣德炉的施氏家族手艺延续了300余年。


“宣德炉的文化之所以没有被挖掘,是因为大家研究太少,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实用器和赏器。实际上古人对古代艺术品的鉴赏是一种修养和学识,是文人的事。书画之所以卖得那么好,是因为它的文化价值获得了充分的挖掘,同样,宣德炉的研究空间也很大。”刘锡荣总结道。



宣德炉实际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当时中国工业文明的最高载体。在此之前有青铜器,又有宋代瓷器,宣德炉是这两座高峰的文脉延续,西方人甚至称宣德炉为“中国之文艺复兴”。


一件宣德炉真正的妙处,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曼妙形体、莹润皮色、清亮音质等外皮之下所蕴含着的精彩信息——有关历史、人文、工业、审美、学术、生活种种。那是在其所诞生的时代所发送出来的,我们应当确保接收到这条信息,并继续传递下去。


宣德炉是有灵性的,古人在文化生活中逐渐赋予其生命力的光辉,在代代藏家识之、爱之、护之、敬之、藏之的同时,更有责任传之。如果收藏仅仅是为了投资和玩玩旧物,那么器物真正的生命力就会被泯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