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西南北冬补方法各不同

 GXF360 2017-07-07
东西南北冬补方法各不同

东西南北冬补方法各不同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杨 力

进补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北方干冷、南方潮热、东部湿重、西部风大,不同地域的不同特征,决定了要选不同的进补法。

北方:干冷需热补

因天气寒冷,身体需“热补”,最好选择羊肉这样的大温大热之品;北方不仅冷而且干,可在炖汤时加入萝卜、白菜等“滋润”的配菜。天一冷,人们出汗就少,不妨在做菜时加点生姜,有助散寒发汗。板栗兼有抗寒和补肾的作用,很适合冬天进补,单吃或做菜均可。此外,小米养人,做粥最好。

推荐:萝卜羊肉汤、小米粥。

南方:潮冷需利湿

气温虽下降,但不会很冷,因此,南方人应以温补为主,鸡肉、鸭肉、猪肉性温,都比较合适。南方较潮,最好多吃些能利湿的食物,如冬笋、秋藕等。冬天补肾,南方人不要选板栗那样抗寒效果较强的,枸杞相对更合适。煮粥方面,南方以大米为主,再配些利湿的粗粮即可。

推荐:腐竹老鸭汤、大米薏仁粥。

东部:多适宜“温补”

同样以温补的鸡肉、鸭肉为主。还要特别提到的是,由于地理位置沿海,当地人多喜欢吃鱼。鱼是热性较重的食物,吃时最好搭配能中和其热性的食物,如豆腐、腐竹、芦笋等。

推荐:芦笋炖鸡汤、大米燕麦粥。

西部:干燥宜“润补”

西北地区风大干燥,除需和大部分北方人一样“热补”外,还需特别注意“润补”,即多吃润肺的食物,百合、藕、杏仁、白果、银耳、木耳等甘润生津,都是不错的选择。四川、湖南、湖北等西南地区的人习惯吃辣,也是因为当地湿气较重,冬季进补时,不妨按习惯多放点生姜、辣椒调味。

推荐:冬瓜羊肉汤、高粱小米粥(西北)、竹笋排骨汤(西南)。

(摘自《快乐老人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