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田从豁治疗鼻炎医案精选

 369蓝田书院 2017-07-07


病例1: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

谢某,女,54岁。初诊。

主诉:间断打喷嚏、流涕及哮喘发作30余年。

现病史: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痒,易喷嚏、流涕,未予重视。当年入冬后出现气短、喘闷,夜间咳嗽剧烈,甚则难以平卧,影响休息,夜间及寒冷季节发作频繁,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数年前于协和医院查过敏原,对屋尘螨、粉尘螨、艾蒿、虾等多种物质过敏。后行脱敏性注射治疗,但未能坚持,现吸入激素(舒利迭)治疗,咳嗽控制尚可,但喷嚏频繁,恶寒,故来就诊。刻下症:鼻痒,易喷嚏,流清涕,遇寒明显,偶有气短、喘促,咳嗽,咳少量黄痰,恶寒,形寒肢冷,纳可,眠差,二便尚调。

既往史:子宫内膜异位症10余年,已行子宫摘除术;白细胞减少症5年,近期未复查。

专科检查:鼻翼红润,桶状胸,未见杵状指。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鼻鼽。证属肺气虚弱,卫外不固。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

治法:益气固卫,宣肺利窍。

治疗

  • 针灸

  1. 取穴:大椎、风池、定喘、颈1~7夹脊、印堂、鼻通。

  2. 刺灸法:大椎芒针向下平刺,风池向对侧鼻尖直刺,定喘、颈1~7夹脊向中线斜刺,印堂、鼻通平刺,采用平补平泻针法,留针30分钟。针后在大椎、背部膀胱经走行部位拔罐,留罐5分钟。

  • 中药

石韦15克,炒苏子15克,炒莱菔子15克,杏仁10克,川贝10克,桔梗10克,紫菀10克,竹茹10克,穿山龙15克,地龙10克,枇杷叶10克,五味子6克,细辛3克,白茅根15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复诊情况 

患者2诊: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症状明显好转,自觉体力较前较强,偶有喘促咳嗽,无咳痰,微恶寒,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此乃肺气已逐渐恢复,祛除寒邪由表而散之象,效不更方,治法同前。

患者3诊:外出感受寒邪后鼻痒、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加重,咳嗽,咳少量黄痰,恶寒,形寒肢冷,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此乃卫外不固,感受寒邪,风寒束表之象,故加用百会丛针刺,以加强大椎升提阳气之力,加用曲池、外关以配合风池祛风散寒解表,余穴不变,中药同前。

患者4诊:恶寒、形寒肢冷症状消失,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症状明显改善,但仍偶有喘促咳嗽,无咳痰,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因风寒束表之象已消失,故去百会、曲池、外关、余穴同前,中药同前。

患者5诊:患者诉诸症减轻,最近一周未出现喘促咳嗽症状,体力较前明显增强,余无特殊不适。为巩固疗效,继续针药并用治疗1次,治法同前。

5诊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未再来复诊。随访3个月,症状未再反复。


 按语 

过敏性鼻炎又名“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由多种特异性致敏原引起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中医“鼻鼽”的范畴。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年过七七,已精气减半,肺气亏虚,且因先天不足,禀赋异常,致使御邪无力,使病发于少年之时。迁延日久,30余年不愈,久嚏久咳,又加重肺气之耗损,肺主宣发卫气,肺气受损,卫外无权,寒邪乘虚而入,则见恶寒,形寒肢冷;入夜及天寒时阳气更加虚弱,故症状更明显;肺主气而司呼吸,肺气不宣,宣发肃降失常,则见咳嗽、气短、喘促,甚则难以平卧;鼻为肺之窍,故患者出现鼻痒、好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证属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治宜益气固卫,宣肺利窍。

针灸治疗选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大椎以通阳宣表,配合风池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给邪以出路。加经外奇穴定喘以止咳平喘,三穴合用,共奏助阳散寒、祛风定喘之功;鼻通位于鼻根,印堂位于鼻上,此二穴均为局部取穴,有宣通鼻窍之功,为治疗鼻炎之要穴;配以颈夹脊穴,可通窍醒脑,加强经气条达;足太阳膀胱经为人之藩篱,故针后加拔罐,可补益诸脏腑经气,又可激发在表之阳气,增强卫外之力,故可安内攘外,使风寒之邪难以侵袭。

因“久病皆由痰作祟”,又患者咳嗽,咳黄痰,故中医治疗以祛痰为先,以紫菀、竹茹、川贝化痰止咳,炒苏子、炒莱菔子、杏仁降气化痰,桔梗宣肺祛痰,一宣一降,共奏通调肺气之功,使肺之宣发肃降有调;枇杷叶、石韦可加强诸药清肺止咳之功;细辛既可辛温解表,又可温肺化痰;五味子可温肺,敛肺气;因病久入络,故以穿山龙、地龙搜络祛邪;桔梗可饮药上行,直达咽膈;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行,以达化痰止咳、宣肺利气之功。针药并用,共奏益气固卫、宣肺利窍之功。



病例2:鼻塞为主的过敏性鼻炎

曾某,女,30岁。初诊。

主诉:鼻塞头痛8余年。

现病史:患者鼻塞头痛8余年,无流涕,因鼻塞而致头痛,以右侧为甚,说话时鼻音重,无明显鼻痒、目痒等症状,纳可,二便正常,眠差,夜间易醒。月经不规律。痛经不甚。外院曾查过敏原,对尘螨过敏。

检查:形体消瘦,鼻音重。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鼻窒。证属肺气亏虚。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

治法:疏风通窍,补益肺气。

治疗

  • 针灸

  1. 取穴:大椎、风池、攒竹、鼻通、太阳、盲俞、关元、归来、血海、列缺。

  2. 刺灸法:大椎向下斜刺,太阳、盲俞、关元、归来、血海直刺,列缺向上斜刺。使用1.5寸毫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 中药(自拟方)

荆芥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10克,辛夷花10克,桑寄生10克,羌活10克,丹参15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苍耳子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炙黄芪30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情况 

患者2诊:患者上次针灸后即刻鼻窍通气,持续数小时后又出现鼻塞。本周仍有鼻塞,但有时通畅,夜间鼻塞加重,头痛减轻。针灸治疗同上,每周针2次。

患者7诊:鼻塞明显好转,白天鼻塞时通时塞,通时较多,夜间仍有鼻塞。已无头痛。本次月经无痛经。继续目前治疗。


 按语 

过敏性鼻炎可分为流涕型和鼻塞型。流涕型过敏性鼻炎可归于中医“鼻渊”“鼻鼽”的范畴,其中以流浊涕者称“鼻渊”,流清涕者称“鼻鼽”。该患者症状以鼻塞为主,病程长久,中医称为“鼻窒”,可按“鼻渊”“鼻鼽”治疗。上述二病,病程长久者表现为虚证。《灵枢·本神》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患者长期鼻塞,鼻窍不同,肺开窍于鼻,乃肺气亏虚,不能宣通鼻窍,无明显寒热之象,故辨证为肺气亏虚。

针刺治疗,取大椎振奋督脉之气,使阳气上达;风池为祛风要穴,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经、阳维脉之会,具有清热解表、明目利鼻的功效;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眉头,针刺时针尖朝向病所,具有清风散热、通窍止涕的作用;鼻通为经外奇穴,位于上迎香内侧,鼻翼软骨尽处,其内与内迎香相对,具有通利鼻窍的作用;盲俞、关元、归来为田老调节女性月经的常用穴方,位于腹部,配合血海起到补益肾经、活血调经的作用;列缺手太阴肺经,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具有解表散邪、宣肺理气、通利咽喉等功效,是田老治疗咳嗽的常用腧穴;太阳具有疏理局部经络气血、醒脑活络止痛的功效。


中康学堂

弘扬中医 中康领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