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交运投资,是时候划划重点了!

 圆角望 2017-07-07
导 读

交运领域从来不缺少“流量”,但淡旺季给各板块带去的强弱周期的交替似乎总让整个市场行情看起来有些不愠不火,伴随供给侧改革、需求波动以及子版块持续分化的作用力,具备“与时俱进”体质的标的或许能够成为阶段性复苏里的大好机会。


它们是:建发股份、外运发展、韵达快递、白云机场




Q:大宗品下调,建发股份凭什么依旧坚挺?

 


1.低估值。今年一季报,建发保持了32%的增速。细分其两大业务,大宗品的业绩贡献超过百分之百以上,地产贡献持平或略有下降。受益大宗商品贸易量价齐升、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宗供应链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Q1均大幅增加,处于高增长区间,考虑到下半年大宗品整体下移的风险,重调估值模型后,我们预计只要二季度建发的供应链业绩贡献达50%及以上,地产贡献达10%,整体中报利润仍然可保持30%的增速,对应估值10倍及以下。这是保守预测。

 

2.建发具备抵御大宗品价格下移风险的实力。作为国有企业,建发几乎所有的做法都力求稳健,而大宗供应链事实上更多强调的是供应链而非贸易及其差价,在风险敞口不高于10%的情况下,大宗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或低位徘徊,可能仅仅会给付费率带去影响。

 

3.之所以对建发地产业务更抱有信心的原因在于:

 

第一,2016年报清晰地显示,建发已经销售但未确认的收入已经超过200多亿,根据厦门的房价,去年同比上涨50%以上,这其中屯了大量的利润。

 

第二,我们特别注意到,年报中特别提到的一级土地开发项目,涉面130万平米,它未来可能为建发带去60亿的市值,至少30%的上涨,对应目标价15块。要知道,整个厦门,市政府交由建发代理拆迁的项目数量占据所有拆迁项目的绝大部份,而这一举措还同时受到厦门本地住户的拥护,他们愿意自称是建发的粉丝,不光因为建发是家口碑向来不错的大企业,关键是和其他开发商比起来,建发代拆的每平米回迁房的售价至少高出1000块。换句话说,130万平其实是个下限型。

 

4.从主体面看,两个月后的9月4号,厦门将迎来金砖峰会,不论峰会影响力是否还能和过去同日而语,建发必然是这一波行情之中的首选之票。

 

总评:供应链企业龙头崛起,强者恒强


供应链企业主开始抛弃曾大多以贸易为核心业务,作为中间商参与商品交易,依靠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以及价格上升趋势中的交易时间差,赚取利润的做法,如今当他们逐步完成上市由普通贸易商向现代供应链运营商转型,并越来越意识到加强对客户和供应链渗透能力、提升规模、严控风险,强化市场竞争能力,稳定盈利水平的重要性。

 

Q:招商局可能不打算收并,外运发展还具备投资价值吗?

 


1.外延式并购转为现金回笼内生式增长。原本招商局试图施压外运发展治理结构实施并购的猜想正在被澄清,与此同时,外运最近动作频频:纷纷变卖在持股票;高层们纷纷考察外部项目,延主业并购可预期。

 

2.与DHL合资的中外运敦豪一季报爆发式增长。具体市场表现为:快件数量庞大、汇率结算利好、使用美元代替强势欧元之父费用以降低成本、投资收益正向且EPS漂亮。其电商业务去年增速高达40.85%,内生式增长无可厚非成为核心预期。作为新兴物流业,我们给出25元目标价。

 

3.有一个细节值得琢磨。5月20号外运发展临时股东会上,除现任总经理高伟以外,其他六位董事全部缺席。招商局对外运的定位是否已经致使公司内部出现意见分歧?高伟的锐意进取是否能够为外运传统的治理结构注入新鲜血液?

 

Q:为什么是韵达,不是顺丰?

 


1.电商为主拉动快递增长,增速约25%-30%  2016年,阿里和京东合计占据中国电商市场份额80%,分别是国内最大的平台型(C2C+B2C)电商和以自营为主的B2C电商。韵达在刚过去不久的618狂欢节涨幅惊人,下半年双十一、双十二同样预示着明确的业绩预期。

 

2.对于各上市公司而言,规模经济点已过。行业领先的快递公司,日均件量都已接近甚至超过1000万件,早已跨过规模经济点,这意味着,单纯通过量的优势,获取成本优势从而取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即便如此,顺丰的估值简直太高!

 

3.关键节点上的投入效率才是催化剂。电商快递,转运中心和运输末端配送是各大快递公司主要的边际利润来源,而航空运输显然令效率评估遭受拖累。尽管2016年,顺丰扣非后净利润超过业绩承诺近20%,但未来来10年的竞争力,让各家公司更具可比性,需将航空运力投入扣除,应当密切跟踪公司实际资本的支出,尤其关注关键节点投入效率的产出。

 

总评:资本支出规模大,件量增长与之相匹配的将成未来赢家


不可否认,快递物流进入了一个比拼服务的时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获取更多高粘性价值的客户,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加大资本开支力度。顺丰、三通一达们都面临着“如何充分解决既有包括固定资产经营支出在内的件量增长与资本支出规模的匹配路障”相同命题。

 

Q:弱周期里的白云机场热在哪里?

 


1.提价预期兑现,主业稳步增长。机场收费提价预期正式兑现,根据测算,在不考虑起降费上浮的情况下,此次内航内线机场收费标准调整之后,白云机场归母净利润敏感性为0.7%。

 

2.三大航空枢纽,产能利用率再提升。白云机场是仅次于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的第三大航空枢纽,同时是南方航空主基地。一直以来,航班放行率良好,准点率达标,高峰小时架次有望年内提升至局方批复的71架(目前执行69),预计明年T2航站楼启用后,会进一步释放机场产能。

 

3.免税重新招标,非航价值变现、流量价值重估。伴随T2投产,白云机场免税店招商已正式启动。参照4月12日首都机场中标情况:中免集团以首年保底租赁费8.3亿元+提成比例47.5%在T2标段胜出,珠免集团以首年保底租赁费24.95亿元+提成比例47%在T3标段胜出。相比首都机场在2015年和2016年创下的免税销售额41亿元、45亿元,估计免税特许经营收入约11亿元,分成比例25%左右。本次免税招标两标段最高报价合计为33.25亿,比原租金增加200%。

 

总评:市场垄断价值硬资产排序中,机场胜出


免税这件事,极大地推动了机场从基础建设投资向流量变现投资转型,故而估值与国际接轨。过去,旅客周转量大幅上升仅仅增加了传统主业的增长,但随着免税扣点率从20%上升到40%,商业估值越来越大于基建估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