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一身是胆”的故事

 GXF360 2017-07-07
成语“一身是胆”的故事

成语“一身是胆”的故事

□欧阳军

胆,祖国医学称其为奇恒之腑,有异乎寻常之意,人一身仅有一胆。可是,有句成语叫做“一身是胆”,莫非“一身是胆”的人,身有众多胆囊之大,充塞全身,其生理与他人迥然不同?

据说,三国时刘备部下赵云便是位“一身是胆”的勇将。一次,赵云率领少数兵马驻守汉水一带,曹操爱将张、徐晃率领浩浩荡荡军队直奔汉水猛冲而来。当时兵临城下,众寡悬殊之际,赵云部下将士大多主张关闭寨门,守而不战,以待援军。赵云有万夫不挡之勇,力主抗敌,下令敞开寨门,偃旗息鼓,独自一个,提枪跃马,昂然挺立在营寨门口。张、徐晃看见赵云营寨无声无息,不动不嚷,再看赵云,立马横枪,面无惧色,疑其中有诈,误认为有大批伏兵内守,诱其深入,因此慌慌忙忙调队后撤。此时,赵云发现曹军自己乱了阵脚,于是一声令下,瞬时之间,战鼓如雷,喊声震天,箭如雨点般射向曹军。曹军被打得落花流水,不知所措,诚惶诚恐,纷纷逃命。自相践踏和跌入汉水身亡者,难计其数。目睹曹军一败涂地,赵云趁势引兵穷追猛打,轻取敌营,以少胜多,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第二天,刘备和诸葛亮同来视察赵云的营寨,听了战况战绩汇报后,两个人万分高兴。刘备对诸葛亮说:“赵云猛勇无双,一身都是胆!”自此之后,便留下“一身是胆”这句成语,盛赞那些胆量过人的人。

其实,胆和胆量,风马牛不相及。胆,形同梨状,尽管因人而异,大小略有差别,但是输送、储藏、浓缩胆汁功能则略无甚差异。胆囊容积一般为40~60毫升,肝脏每天要分泌800~1000毫升胆汁,其中绝大部分要胆囊加工浓缩,暂时存留。当人们吃了丰盛菜肴后,胆囊就将胆汁源源不断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肝所分泌胆汁,运送到胆囊,排泄到十二指肠,都是通过一系列管道系统转输,一旦遇到结石或蛔虫等因素影响,胆汁通道受到阻塞,而仍在继续不断分泌时,胆囊内压力便逐渐增加,就会鼓胀变大,这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由此而知,“胆大”是一种病理变化表现,它决不会给人带来胆量超群,只能招致胁肋疼痛等病患。

现代医学认为,胆量大小,取决于大脑,取决于性格,取决于信仰等等,绝非导源于胆囊。胆作为胆量的衡量尽度,似是渊源于祖国医学。先秦时期,医籍中有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的见解,认为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胆气强壮,便能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突然受惊恐)对肌体的有害影响;胆气怯弱,可因惊恐而致病。故而某些惊悸、恐怯、睡眠不宁等症状,中医常作为胆虚来治疗。用今天的观点分析,中医所说的胆,是指胆经,是指胆的功能,其中就包括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在内,而并非纯粹指解剖学上的胆囊。

因这种影响,致使当时把胆和胆量混同起来,把胆的大小,视作胆量大小的衡量标准。延袭至今,人们不是仍然习惯地称心怯易惊者为“胆小如鼠”,称狂妄无羁者为“胆大妄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