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书不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用口叟 2017-07-07


楷书误区:过分强调和夸大楷书技法的程式化倾向,轻视甚至否定楷书的艺术价值。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楷书技法程式化严重,其书写过程流于机械,形态体势近乎刻板,缺乏恣意纵横的笔法,奔放潇洒的姿态,没有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楷书不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楷书写得再精细、再老到,“顶多能唤起人们对这种刻意求工、严谨认真的精神表示赞叹而已”。持这种高论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委实叫人不敢恭维。



其一,艺术是对生活的一种塑造和提炼,是情感的一种寄寓。在表达方式上总有一些极其凝练高度类化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贯穿其中。表现方法和手段一经提纯、概括和确定,势必会带上程式化的色彩,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综观我们所接触的艺术样式,有哪一种艺术样式没有打上程式化的烙印呢?以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为例,它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哪一个环节哪一个细节不需要按照严谨的程序和严格的要求去完成呢?然而,谁都没有理由用怀疑的态度去对京剧的艺术价值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姊妹艺术如此,同为书法大家庭的成员的其他姊妹书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篆书讲究笔笔中锋,隶书强调藏头护尾,草书要求不乖使转,行书重视中侧互用,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对书写这些书体提出了笔法方面的要求,不能不说这也就是技法程式化的体现。因此说,存在技法程式化倾向是艺术表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是楷书这一种书体独有的现象。



其二,程式化不等同于僵化,程式化与创造性绝非水火不相容。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但它并不是艺术上的固步自封,也不是表现技法上的自残自戕和自我否定,它仅仅是在艺术求新求变的道路上向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已。程式化与求突破、求变化、求创造既是对立的,更是统一的。在人们普遍的书写实践中,往往易于堕入一贯的书写习惯和书写定式当中,故书法艺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避同”原则,这既是作为众多艺术门类之一的书法艺术存在程式化倾向的折射,另一方面更体现了书法对于艺术创新的自觉和自重。



优秀的楷书作品的书写和创作正是程式化与创造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楷书既定的特征和内在的规律,使得它在书写技法上有相对明显的程式化的一面,然而,楷书在相当范围内和相当程度上仍然具备变化的空间和可能。大而言之,由于笔法、字法、章法等书写技法的不同运用,风格迥异的楷书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楷书范畴的最大创造和最大变化。


颜字雄浑、柳字瘦健、欧字险劲、赵字妩媚,它们风格不同却同为楷书便是这类变化的产物。小而言之,在同一个书写者的笔下,在同一类风格的楷书中,它的变化同样存在,而且丰富。



楷书的基本点画,就有长与短、粗与细、尖与钝、曲与直、方与圆、正与欹、刚与柔、强与弱的不同。像横画,便有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腰粗横、腰细横、上仰横、下俯横等种种变化。楷书其他笔画变化的丰富性莫不如此。若将这些不同形态的多种笔画组合为一个个笔画有多有少、结构有繁有简的楷体字,其中又蕴涵有多少种不同的书写方式!



楷书的结构更是变化多端。它讲究笔画与笔画之间、部首与部首之间的平衡、呼应、主次、穿插、虚实和避就,合理运用和各有侧重地巧妙强调这些不同的要求,往往会使同一个字出现风神迥异的神奇效果。



在楷书的评介过程中,不能因为楷书技法中有程式化倾向的存在,而去怀疑、贬低和否定楷书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楷书作品或平和,或激越,或精致,或大气,或粗犷豪放,或流媚婉约,或典雅雍容,或淡定通俗,或雄秀集于一体,或平正中见险绝……


它既是书写者一以贯之追求的意境和格调的营造和表现,同时又是书写者恒常或瞬间的心绪和情感的外泄和写照。跟其他的几种书体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只要从楷书作品中寻觅到了共鸣点,人们便能得到心灵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本文节选自《青少年书法(青年版)》,作者 吴翥九,原题为《楷书评介误区刍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临帖帮精选推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