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家训

 崔素梅 2017-07-07

1

 

西汉有个叫石奋的人,以善于家教闻名乡里。有人向他请教,石奋却回答不上来。人再向他请教,他说,你在我家住几天吧,我真不知道你要请教的是什么。

客人就住了下来。第三天,石奋的一个儿子犯了错。石奋二话不说,跑到偏房里,不思饮食。犯错的儿子始终跪在门外,石奋却置之不理。

后来,这个儿子找来同族的长辈出面调解,自己坦露上身,跪在石奋面前鼻涕一把泪一把,石奋这才肯吃饭。

客人这回更是迷惑了,再次询问石奋。石奋思考了许久,才说,我儿子做的事,我对我父亲也做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家训是身教。

但全凭身教,没有言传,家教的生命力也不会持久。石奋肯定对客人没有讲真话。

 

2

 

言传之家训,太多。

最有名的莫过于《颜氏家训》和《曾国藩家训》,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旦有了功名利禄后,就特别爱写家训。

这众多家训都有个共同点:家长中心论和经学说教,家长作为裁判,画了个圈,儿女们只能在圈子里打转。如你所知,这是扼杀人性,忠君孝祖、惟命是从的人由此而生。

但也有积极的方面,那就是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勤劳节俭,礼让温和等美德也因家训的原因而雷打不动地流传下来。

所以说,中国古代家训,有其糟粕,更有其精华。它在培养美德方面出类拔萃,比任何工具都有效,但它在人格上的培养,就不忍直视了。

幸好,还有一个人的家训,既有美德的培养,又有对人格的呵护,使其在家训史上格外耀眼。

如你所知,它就是王阳明家训。

 

3

王阳明家训至少有三个优点,历久弥新。

第一,身教。王阳明的后半生一直在军事和讲学两个战场奋战,其在这两个战场上所展现的圣贤风姿,令人顶礼膜拜。他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不仅体现在给家人的书信里,还表现在他的言谈举止中。无论是取得多么大的功勋,在面对皇帝的奖赏时,他始终保持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不动心状态。这是种伟大的心态,他只去做功名之事,不管功名是否落到头上。

第二,对高尚人格的培养。王阳明主张人人皆有良知,皆可成圣,人人平等,人应该拥有独立意志和自由思想,这体现他对家人的书信中,他不停告诫的就是,你等皆有良知,我只是点醒你们,不会给你们灌输任何东西。你们是否成圣成贤,全在你们自己。

第三,致良知的伟大思想。他在给义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致良知,无非就是做个好人,存天理去人欲,让自己本应具有的美德更大程度的绽放。

 

4

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家训,不仅以上三点。

众所周知,王阳明家训的指导思想是他的心学。所以简易明快,琅琅上口,令人赏心悦目,将家教这一极为沉重的事情变得轻松有力。

既然王阳明家训的指导思想是他的心学,那么,当我们读王阳明家训时,读的就是他的心学。只不过换了个角度,这个角度其实更符合每个人的心。因为人人皆有家,人人都要成家。倘若一个家庭以阳明心学为指导,那这个家庭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

读王阳明家训,就是在读王阳明心学。我们可以看他如何把知行合一的力量运用到家族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位震烁千古的王阳明先生作为家长时的模样。我们更可以看到,这盏不灭的心灯上铭刻着“知行合一”那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