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散文】家乡的桑树

 自来自去的人生 2017-07-08

作者简介:武 斌,1971年9月出生,男,汉族,山西临猗人,199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2007年开始业余写作,2008年陆续在《地质勘查导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大地文学》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近百篇。2013年出版了散文集《地质人在旅途》,2014年出版散文集《乡土乡音》,2016年出版散文集《成都拾遗》。有作品在“书香国土·智慧人生——山东煤田地质杯首届国土资源系统读书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入选《书香·人生》。


家乡的桑树

武斌


       又到了一年桑葚成熟的季节,成都的大街小巷里都在兜售这种水果。我最喜欢这种水果,它承载了我小时春末夏初对水果的所有记忆,更何况桑树寄托了我对家乡所有的情思,以及对生活在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坚忍不拔、勤劳朴素、积极向上精神的由衷歌颂。

       市面上卖的桑果清一色黑紫色的。未完全成熟时带那么一点红紫色,当然也就带一点酸味了。在故乡晋南有一种成熟的桑葚,泛着乳白色,特别甜,许多年我已经没有看到这种桑葚了。

       每到桑果成熟的时节,我们是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它经常满足了我们的时常饥饿的肚子。桑树一般种在庭院靠墙边上,或是黄土地的岚边,也就是它被安排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但它结出满树的硕果,着实让我们大快朵颐。家乡的桑果一般挂果在桑树上,作为灌木的桑树并不结果,这当然与南方不同了,抑或是我小时候从没有注意地里那一丛丛的桑叶堆里能长出桑果。我在一丛丛的灌木桑条中采摘桑叶的时候,就没有看到诱人的桑果。桑叶用来养蚕,灌木的桑条一般被大人们用来编成鏺草筐或晾晒棉花的笸子,发挥它最大的效益。

       桑树虽然高大,却是与梧桐树和杨树相比最容易攀爬的。桑木中富含乳浆,树皮光滑细腻,不易磨伤我们的手和脚,浅浅的纹理正好让我们的攀爬多了份摩擦。桑树的枝条是相当有韧性的,比苹果树和李子树的韧性强多了,只要合适的力量把它拉到你的面前它一般不会被折断的。当一丛枝头展现在面前的时候,红褐色或黑紫色的桑葚一串串地铺陈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变得急不可耐,迅速摘下来放到嘴里,也不去顾忌干净与否。那种乳白色的桑葚并不多见,这里就不多描述了。这是桑树和黄土地共同赋予我们味觉上的触动,甜甜的味道迅速弥漫了全身,像是干渴时喝了一口解渴的饮品,顿觉神清气爽,精气神全被调动了起来。桑葚有的单个藏在桑叶的下面,叶柄的腋下,那才是桑葚的极品。因为是单个果实,享受阳光和养分也比较充足,所以果实也比一串中任何一个都大。桑葚属于聚花果,由许多小核果集合而成。长圆形,单个桑果有3公分长,直径近2公分。每个小核果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亮晶晶的光泽,晃着我们的眼睛,暗紫色的相当诱人。

       等我们树上的小伙伴吃了个满足,才想起树下还有一群爬不上树的小女生,于是就把采摘的桑果放进挂在附近枝丫上的竹筐中,但时不时还把大的桑葚抛到嘴里,惹得树下的小伙伴一阵阵羡慕的惊呼,责怪我们树上的不够意思。但我们还是相当自豪的,谁让你们爬不上树来。虽然心里这样想,摘了半竹篮了还是传递到地面上让小伙伴们一起享用了。只是我们树上的就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吃的可是树上的精品。虽然是在中午时分,阳光照射下和自己不停地采摘,额头上也挂着一滴滴的汗水,但心里是甜甜的,嘴里是甜甜的。树上的和树下的小伙伴们欢声笑语一片,在每一片桑叶上反射下来,回到地面、附近的墙面上或岚面上,又在我们人群中被放大,被聚拢,又发散开来,弥漫在我们的四周。

       这样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即使现在我的家乡,桑树在我们的庭院中消失了,在我们田间地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片成垄的苹果树。我怀念那样的场景,想念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不复返”的是我已经渐渐老去。桑树成了我对家乡晋南一种家园般的思念的代名词。

       其实,我们的古人常在家的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或者说桑树和梓树是父母栽的,要对它们表示敬意,因而用“桑梓”比喻故乡。的确桑树小时家乡特别常见,梓树也不例外,现在依旧遍布田间地头的梧桐(水桐)。“桑”就是故乡的别称,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内容。桑象征着古代先民原始的生命和生殖力,也象征男女甜涩忧伤的爱情,它是吉祥的化身,同时也象征死亡和悲伤,流露出人们浓重的家园意识,也象征岁月的永恒。从而,“桑”成为我们民族富有诗意和神话的栖居之所,最后成为我们国家的代称,“扶桑”“神木”是我们繁衍生息之地。

       在我刚进入大学那年,我去看望孤峰山脚下的奶奶。她把我领进我的老院,用镢头从院子中间挖出一根桑木,说是计划留给我做锨把的,当然前提是我必须回到这个院落中来。从这根桑木我看到了奶奶对我的殷殷期望,她希望我回到老屋,重振父亲的家业。我最终还是辜负了她对我的期望,我没有接过父亲传给我的那根桑木,没有回到这个衰败到极点的院落中来。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我是彻彻底底抛弃了精神上的家园,忘记了我的根脉所在。但对于我们闯荡的年龄,日久他乡即故乡。“扶桑”是我的国家,“桑梓”是我的家乡。我热爱我的国家,热爱我的家乡。

       《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郑国和卫国之间的濮水之上有一个叫桑间的地方,两国的年轻男女经常在此地幽会,因此“桑间濮上”就用来形容男女幽会的地方。我现在理解“桑间濮上”也就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就如黄土高原上一块坡地。抛开“桑树”这些与爱情有关的缠绵悱恻的关系,我更看重它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没有人为它修剪施肥,但它依然奉献给我们很多的精彩,被古人推崇之极。

       桑树在我小时候黄土高原极其常见,但它又极其不平凡。它常见的经常被我们所忽略,被我们熟视无睹,与黄土高原上我的父老乡亲何其相似。它能在贫瘠的环境下生长,大风大雨吹动而不倒,繁花过后依旧硕果累累,也跟黄土高原上我的父老乡亲何其相似。现在理解“扶桑”“桑梓”除了是国家和家乡的代称,更是包含着一个极其平凡的东方之地,依然能奉献给世界极其精彩的篇章。

       我时常想起家乡的桑树,不仅是古人留下它的许多美好寓意,不仅是我儿时乐园所在,也不仅它的果实满足了我的味蕾、解决了我的饥饿,更重要的是它体现黄土高原上我的父老乡亲坚忍不拔、勤劳质朴、积极上进的可贵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