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族的建筑特色

 合适合适 2017-07-08


满族古称女真,1635年皇太极颁布命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满洲一词来源于佛教曼殊,是吉祥的意思。


为求吉祥如意,满族的宫庭寺庙多采用中心辐射状的曼陀罗式建筑风格。曼陀罗,是佛教中把划为圆形或方形的修法地方或坛场的称呼。辽宁沈阳故宫的大政殿,重塘八角攒顶,殿中有高约一米五的须弥座台,北京雍和宫的万福阁,东西两侧各有飞廊一座与延绥阁、永康阁相通成为一体,河北承德普乐寺的旭光阁,外观如半张巨伞。这些建筑外观奇特,结构复杂,既高大挺拔,又玲珑剔透,既庄严肃穆又雍容华贵,展现了曼陀罗式建筑的丰姿。

满族建筑非常讲究垒砌砖墙的技术,一般用“三顺一丁”的砌法,并分为糙砌、梢白撕缝、糙梢白、千摆等数种,由于墙体结实,形成了一种硬山搁椒两面坡的砖木结构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节约木料、朴实耐用,上到王府,下到普通百姓均普遍应用。古代满族人住房的室内布置也是很有特色的,住房一般是三至五间,室内有火墙,其房屋的烟囱不是象汉族那样从房顶上矗起,而是建在屋侧,通过通道孔与屋内“围炕”相通,其高过枪数尺。西为上屋,东为下屋,中间堂屋为厨房。西屋的北、西、南三面搭成围炕,俗称“万字炕”,炕内留有烟道,炕下有灶火膛可以烧柴取暖。屋顶均用纸糊棚,高级一些的房屋用彩绘木制天花板为顶棚。窗户纸都是糊在窗户外面的,这窗户纸过去是用一种叫高丽纸的白纸,纸上喷以盐水、酥油,籍以御雨。纸糊窗外,不仅窗纸受阳面积大,也避免了窗档上积沙存雪,窗纸易于剥落的缺点。这种房屋特色,在黑龙江、辽宁一些满族聚居的村落里,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


满族古代先人是游猎民族, 因此在建筑的格局上处处显示出这个特点。北京的雍和宫原为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它的门前有一座影壁,许多满族人建房时门前也都筑有影壁,这是由行围打猎时帐篷前需有挡风的门帘发展而来。在雍和宫门前左右各有一座八角碑亭,酷似野外宿营时的护卫篷帐。当你参观故宫、雍和宫等宫殿时,不知你留心观察过没有,这些雄伟大段,越往后不但地基越高,而且房子也越来越高,这种宫高于殿的建筑格局,来源于古代满族人因野外狩猎,为防止水浸住处,习惯于居住在“阿拉”(满语:高岗)上的传统。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