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向孩子说“不”

 GXF360 2017-07-08
如何向孩子说“不”

如何向孩子说“不”

□牛锐 张永俊

孩子虽小,但已是独立个体了,尊重孩子意见,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能力,让孩子从幼儿期开始保持独立性与学会选择非常必要。但孩子自主选择与独立行为,与家长评价标准不一致时,如何引导孩子接受家长意见,“平等对待孩子”要做到哪种程度,怎样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呢?

案例一:5岁的明明正在院内玩沙子玩得很起劲时,母亲从窗门里喊叫说:“明明,饭好了,快来!”明明哪肯歇手,尽管玩沙子,一声也未回答。母亲见明明不回来也不回答,就愤愤地跑出去叫他立刻停止玩耍,明明依然不听,母亲看他不听就拖着明明手臂走了,而他也就大哭起来。

案例二:一天早晨,乐乐与4岁大的妹妹玩积木,搭桥砌屋玩得很高兴,母亲走来看见哥俩玩得有趣,就笑嘻嘻地称赞了几句,并对他们说:“要吃点心了,我再给你们5分钟时间快点玩,玩好就把积木放在原处。”说毕就走开了。乐乐与妹妹赶快把桥搭好,随后把积木安放在原处,哥俩一块跑进餐厅吃点心去了。

两个案例一反一正,明明的母亲因不会说“不”,导致明明大哭起来;而乐乐的母亲会说“不”,轻松地让俩孩子接受了意见。其实,不但小孩子不肯立刻停止玩耍,就是成年人也不肯舍弃有趣的游戏。如正在打网球打得很高兴时,忽而来了个人怒气冲冲地叫立刻回去吃饭,成年人不但不肯听恐怕还要埋怨几句,何况小孩呢?由此看来,大人要对小孩说“不”,不讲究方法不行。那应如何对孩子说“不”呢?

一是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1.换汤不换药,让孩子乐于接受。把要求用肯定形式说出来,孩子更可能用肯定态度来回应。别说“不”,而是清楚地告诉孩子他能做什么。如不要冲孩子大叫:“不行!不能在客厅里扔球!”试试说:“咱们到外边去玩球吧。”要是孩子在做手工,把胶水洒得满地都是,帮他在下面垫张报纸。这会让孩子有事可做,而不是停止正在做的事。如果非得让孩子立刻行动以保证安全,不如用一种更直接方式警告,如“快下来,危险!”或“烫!”

2.给孩子提供多种选择空间。孩子需要感到能独立自主、有控制权,当孩子想在饭前吃糖时,不要直截了当拒绝,而要给他提供一个吃葡萄还是苹果的选择,或让他有饭后选择吃哪种糖的权利。如孩子坚持穿完全不合时宜衣服,如冬天穿泳装,那就每天早晨让他从两套合适衣服中挑选一套。虽然孩子可能不是很喜欢提供的选择,但最后还是能学会接受。

3.转移到孩子注意力。这个年龄段孩子注意力还是很容易被转移到远离麻烦的地方。当孩子看上商店里一个精致小雕像时,要赶紧指给他看对面过道的镜子是怎么反光的,或提个问题转移注意力:“你午饭想吃什么?”或拿出玩具或零食给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带孩子出门要背上个装备齐全大包的原因),并离开那件诱惑物。

4.说“不”时态度要严肃。当然,如果孩子行为确实不对,其他婉转方法又没法制止,那就不要再斟酌词汇了。要坚决(平和)郑重其事地说:“不行!不许揪猫尾巴!”一句逗乐似的“不行啊,宝贝儿”只会给孩子提供混乱信息,而且肯定也没有用。如果孩子顺从了,要给他一个微笑或抱抱他,并对他说一些肯定的话儿,如“对啦!你真听话”!

二是据情辩证对待。对孩子做的错事,一方面是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另一方面则要坚决说“不”,要注意区别对待。

如三岁半的平平发现一把缝纫剪刀,他也学妈妈那样,自己扳弄剪刀剪台几上碎布,刚巧从厨房里出来的妈妈看到了,吓得她冲过来一下子抢过缝纫剪。平平见好玩的东西被抢走了,就哇哇大哭起来……

这里平平妈的做法就有欠妥当。平平试图拿剪刀剪布,表现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他想从中获得发现的乐趣。如果这种表现能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将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然而,如果父母出于安全纠正偏差等考虑,常常限制孩子活动甚至吓唬孩子,则会增加孩子心理负担,内心压抑,使孩子过分依赖父母,遇事畏缩不前,缺乏主动性。因此,保护是必要的,但此时孩子更需要引导,父母应利用孩子兴奋点提供必要条件。如果孩子已3岁了,就买一把安全剪做礼物,与他一起做剪纸游戏,以便孩子尽早学会使用剪刀,这本身也是生活技能训练。

有时孩子一些行为则必须坚决说“不”,不这样就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自以为是,不遵守社会规则型。游戏有游戏规则,交通有交通规则,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遵循不同的规则。孩子到了2岁,就已经可以明白一些简单的规则了,他们违反规则大多数并非故意,而是不明白。这时,父母需要坚定地说“不”,并给予正确引导,如“红灯停,绿灯行,不能闯红灯”“不能随地便溺”“乱扔垃圾不是好孩子”等。孩子成长道路上,应用规则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自觉遵守规则,明白世事的孰是孰非,这不仅有利于其健康成长,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文明高尚。

2.行为粗鲁,故意伤害别人型。3岁以下小孩常常用一些自己方式来表达情感,如当他们生气时踢人或咬人。他们不知道这样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不好,他们所知道的就是在生气或遭受失败时,这个踢或咬会使他们感觉好一点。阻止他这样做的同时,最好先抚慰他的愤怒,握住他的手臂并且说类似的话:“我知道你很生气,但不要又踢又咬,你会弄伤人的!”应该要他用吻或道歉来解决。

3.随心所欲,要求无止境型。对此类也要坚决说“不”。孩子到3岁,智力已接近成人的60%、70%了,大脑发育基本成型,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每次看到喜欢的东西都要买,不管相似的自己已拥有很多,吃过了三四支冰淇淋还想要吃,欲求无止境,类似的事情一定要让他知道“这样做绝对不行”。孩子的过度要求,基本是父母不良教育方法养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张道龙说:“正是我们自己教会孩子如何对付我们。”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不应迁就或粗暴拒绝,而应该四两拨千斤,用行动告诉他:不合理要求不会满足,只有确实需要才会满足。

4.活泼好动,调皮捣蛋型。儿童心理学家发现,很多孩子调皮是为引起大人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了解了孩子内心需求,知道孩子是因为渴望大人更多的爱,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不妨暂时回到童年,揣摩他的内心,宽容、平和地看待孩子的淘气,引导他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该如何在说“不”的同时,给予他所需要的更多关注更多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