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岁后惕帕金森病

 GXF360 2017-07-08
50岁后惕帕金森病

50岁后惕帕金森病

□赵津

鼻子不灵沉默寡言睡不踏实

近一年来,一位60岁的先生发现自己的手不灵活了,拿水杯都慢半拍,费了老大劲儿才拿起来。看电视时,拿遥控器的手也会不受控制地颤抖,他意识到身体可能出毛病了。到医院就诊后才知道,原来这些症状是由帕金森病引起的。他意识到自己这病可能已经得了好几年了,因为从四年前他就发现自己把饭菜烧煳也闻不到煳味;女儿新买的香水问他味道如何,他嘴上说“好”,实际根本没闻到味儿。不仅如此,睡眠质量也一年不如一年,睡不踏实几乎成了常态。性格也发生变化,老伴儿说他不像年轻时那么爱说爱笑了,原本以为这些都是上岁数的缘故。但医生告诉他,这些就是帕金森病的前奏。现在如不进行药物干预,七八年内身体各项功能就会迅速下降,并导致严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据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蕾介绍,国际运动障碍协会近期发布了《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将嗅觉减退列为确诊帕金森病的支持标准之一。因为约90%以上帕金森病患者都存在嗅觉减退。嗅觉减退成为帕金森病早期典型表现,并且出现在手抖等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前3至7年。新标准还强调了睡眠行为异常、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比帕金森典型运动症状如手抖、行动迟缓等更早发生。为此,陈蕾主任建议,如果50岁前尤其男性出现持续性嗅觉减退、睡眠行为异常,如熟睡后拳打脚踢、便秘、抑郁等症状则可视为帕金森高危人群,应密切注意自己是否有运动迟缓、迈不开脚步、手抖等状况,一旦发现要尽早就医。帕金森早期获得药物干预,可极大地延缓疾病发展,避免生活不能自理。

帕金森知晓率治疗率低

陈蕾说,帕金森病是运动障碍疾病,是仅次于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三大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病率55岁以上人群为1.07%,65岁以上人群为1.67%,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目前患者已达200万人以上,预计到2030年患者数将达500万。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知晓率很低,就连很多医生对该病也缺乏必要的了解,患者诊断延误较严重,治疗率也很低。即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帕金森病治疗率也不到40%,农村和偏远地区更低。据统计显示,北京地区患者初次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需要3年,天津市为2到5年。很多病人确诊前,均经历过抑郁症、颈腰椎病、关节炎、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长期治疗。天津市人民医院的500位帕金森病患者统计调查显示,帕金森病知晓率低,仅有3.75%的患者在最初发病时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得了帕金森病。就诊率低主要因为63.75%的病人症状不明显,其中有55%的人认为自己患了其他疾病,27.5%的人没有重视自己的变化,还有1.25%的人担心自己得了帕金森病不愿就诊,2.5%的人是经济条件有限。

非运动症状早于运动症状

陈蕾说:“帕金森病是中脑的黑质神经元变性致使纹状体系统多巴胺含量减少,而乙酰胆碱含量相对增高而产生的症状。典型症状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就像王先生一样,静止时手指出现‘数钞票’或‘搓丸子’样颤动,手指随意活动时症状消失。静止性震颤往往从一侧手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面部,多为不对称性;肌强直是指肌肉僵直,如果出现在面部,则表现为表情僵硬、眨眼少,俗称‘面具脸’,四肢活动时也感觉很沉重或没有力气。运动迟缓则表现为活动刚开始困难吃力、缓慢,如走路迈不开脚,俗称小碎步等。”

天津市人民医院近期对500位帕金森病患者统计调查显示,典型运动症状出现前,69.2%的病人长期便秘,44.9%的病人有抑郁等情绪障碍,67.9%的病人持续性嗅觉减退。此次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发布帕金森病最新诊断标准特别强调关注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以更早期地确诊该病并实现药物干预。目前发现早期的典型非症状除嗅觉减退外,便秘、抑郁、睡眠行为异常与帕金森病相关性也较强,有数据显示,便秘者发生帕金森病危险度是非便秘者的3倍,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典型运动症状前10至20年就发生了便秘,而抑郁则会早于运动症状二十几年出现。大约25%~61%的帕金森病人伴有抑郁症状,有的老年人是突然性格改变,甚至终日忧伤、心情沉重,并对家人乱发脾气。此外,高达50%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具有睡眠行为异常表现,如睡觉时拳打脚踢,有的患者会在睡觉时练“无影脚”,将老伴儿踢下床,患者还会做噩梦、说梦话等。因此,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睡眠行为异常者均是帕金森病的高危人群。

早诊早治首选药物治疗

陈蕾说:“目前帕金森病尚无法治愈,但已经有药物可控制发展,延缓残疾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其中关键要实现早诊断早治疗。而单纯的脑部影像检查不能确诊该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编写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指出,帕金森的诊断要通过脑部影像排查、问卷测评等多种方式才能最终确诊。”诊断后,治疗首选用药,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目前,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已经能有效延迟运动并发症。调查发现,发病后1至3年内便开始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至6年才开始治疗的病人。但用药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其个体化差异较大,需要专业医生精细调整,才能达到疗效最佳、维持时间更长而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目标。

陈蕾认为,帕金森病在治疗过程中除早治疗还要注重疾病全程管理,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药物等以期长期获益。患者服药同时可开展健身操、太极拳、慢跑等运动并进行语言障碍训练、步态训练、姿势平衡训练等康复疗法,这些对改善症状乃至延缓病程进展有一定帮助。陈蕾特别提醒帕金森病患者,要警惕一些医疗机构打着科学前沿幌子鼓吹所谓治愈疗法,因为帕金森病治愈仍是世界性医学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