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管窥(59) 专制王朝末世之世态人心

 liuhuirong 2017-07-08


                                             专制王朝末世之世态人心

                                                                          作者:叶江山

      汉灵帝熹平五年,皇帝已经从少年变成青年,而东汉王朝却由衰年进入暮年。在宦官们大肆迫害党人的“党锢之祸”已过去七、八年之后,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说:“那些党人,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有的是年轻有为的士绅子弟,他们应该是朝廷的左膀右臂,为皇帝出谋划策的人,可是却长期遭到禁锢、埋没。那些谋反的逆贼尚且有望被赦免,党人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唯独不能获释?现在天灾屡现,水汉并至,都是因为这件事的不公。朝廷应该宽免擢拔这些人,以顺应上天的意旨。”没想到汉灵帝览奏后勃然大怒,立即下诏将曹鸾用槛车押送进京,关进槐里狱。司隶校尉望风承旨,竟将曹鸾严刑拷打至死。汉灵帝犹不解恨,又下诏到各州郡,严厉追究党人的门生、故吏、亲友在位者,全部免官禁锢,株连甚广。

       正义直言者遭受迫害,欺诈行邪者必大受追捧。从古至今、任何时代,人情总是趋炎附势的。大太监中常侍张让权势煊赫,连他的管家奴都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京城富豪孟佗奉献珍宝,与他交结。管家奴问孟佗有什么要求,孟佗说:“我只希望你率领家奴们在府门前拜迎我!”张让府门前门庭若市,每日来拜谒他的人必须排队依次进入,门前常停着好几百辆马车。这一天孟佗来迟,不能进入,突然,府门大开,那个管家奴率领着众家奴鱼贯而出,在街边拜迎孟佗,共同乘车入府门。那些排队等候的宾客们都目瞪口呆,大为惊讶,以为孟佗与张让有什么特殊关系,回家后纷纷去拜访孟佗,向他奉献珍宝钱财,巴结得不得了。孟佗将这些轻易得来的珍宝送一半给张让,讨得欢心,不久就被委任为凉州刺史。

      身处专制王朝之末世,你会发现一切是非都是颠倒的。那些循正轨走正道的人总是倒霉,而那些奉行歪门邪道者常能兴旺发达。官场中一些既不敢于正道直言又不肯奉行歪门邪道的人,他们或者避世远祸,或者阿世取容。

太尉袁汤交结大太监中常侍袁赦,故袁氏贵宠于世。袁绍是袁汤的孙子,他有个本家的兄弟,名叫袁闳,本来可以凭借袁家的势力飞黄腾达,但他始终拒绝为官。党锢之祸发生后,袁闳本来想隐迹深山,因母亲年迈,不宜远离,就在自家庭院中筑起一间土屋,不设门,让家人每日从窗口递送食物。母亲想念他时就到窗口去看望,母亲走后便关闭窗口(形同监狱),连他的妻子儿女、兄弟姐妹都不能见到他。袁闳在这间土屋藏身十八年,最后死在土屋中。还有一个名叫孙屠蟠的太学生,当范滂等正直之士揭露朝政之腐败、攻击宦官专权的时候,朝官们纷纷跟风追随,太学生们更是倾慕仰望,大家都以为学术真理会得到发展,退隐的贤达会受到重用。唯独孙屠蟠叹息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客卿游说纵横,君主们甚至为他们拥彗先驱,可是最后竟然发生了焚书坑儒之惨祸。今日的现象与此多么相类!”于是,孙屠蟠便在梁山和砀山之间隐居,在大树之间搭起一间草棚,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他隐居的第二年果然发生了党锢之祸,而他则躲避了灾祸。还有太傅胡广,因为奉行阿世取容之道,堪称不倒翁。胡广在污浊的官场混迹三十多年,历经六位国君,一直受到信用。他谙习官场套路,举荐天下名士,熟悉典章制度,所以京师有谚语说:“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但是,胡广事无大小都和稀泥,总是低调恭顺的阿世取容,不敢讲真话、直话,天下人因此对他评价不高。

      史学家大儒司马光说:“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廷以证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曩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党人生昏乱之世,不在其位,四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撩虺蛇之头,践虎狼之尾,以致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不亦悲乎!”(译文:世道清明,君子显扬于朝廷指斥小人的罪恶,而小人不敢不服;世道浑浊,君子缄口不言以躲避小人的陷害,但有时还是被害。汉末党人生活在昏乱之世,没有处于权势的地位,当时天下昏乱、小人当道,他们想用语言文字制造舆论以挽救时局,颂扬清正廉洁之士,贬斥贪鄙之徒,激浊扬清,这好比撩蛇头踩虎狼尾,以致身受酷刑、祸及朋友,使正直之士遭殃而国家灭亡,这不是太悲惨了吗!)

       任何一个正义殄灭而邪恶当道的王朝,都会用数不清的法条禁令来控制人民、维持统治,汉末也不例外。司马光对此评论说:“叔向有言:‘国将亡,必多制。’明王之政,谨择忠贤而任之,凡中外之臣,有功则赏,有罪则诛,无所阿私,法制不烦而天下大治。所以然者何哉?执其本故也。及其衰也,百官之任不能择人,而禁令益多,防嫌益密,有功者以阂文不赏,为奸者以巧法免诛,上下劳扰而天下大乱。所以然者何哉?逐其末故也。孝灵之时,刺史、二千石贪如豺虎,暴殄烝民,而朝廷方守‘三互之禁’,以今视之,岂不适足为笑而深可为戒哉!”(译文:叔向说:‘国家将要灭亡,一定会法条禁令特别多。’明君为政,谨慎选择德才兼备者担任高官,赏罚严明,严禁徇私舞弊,法条禁令不繁杂而天下大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抓住了选贤任能这个为政的根本。等到了王朝末世,朝廷高官不能选择有德才的人去担任,而各种法条禁令却越来越多,时刻防备人民造反,有功者因被遮蔽而得不到奖赏,奸贪之徒因曲解法律而逃脱惩罚,因此上下骚动而天下大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能简贤任能而舍本逐末。汉灵帝时,刺史、二千石官员一个个贪如豺虎,对老百姓横征暴敛,而朝廷还死守着什么“三互之禁”,用现在的眼光看,难道不是可笑而又可作前车之鉴吗!)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不能不受“道”的支配,“天道”就是万物生灭的规律。合于“道”的事物会很快生存发展,不合于“道”的事物将迅速灭亡。合于“道”的事物即使还渺小得看不见,但一定能发展壮大;不合于道的事物即使一时显得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由大变小、由强变弱,直至湮灭。赫格尔提出了“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哲学观点,可以这样解释:不合天道的事物暂时存在,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顺应天道的事物终将由理想变为现实。

       专制政治自有专制政治的统治规律,既然奉行专制,那么,压制言论自由、迫害反对派、动用军队镇压民众甚至酿成尸横遍野的内战都是很常见的。倘若推行民主政治,则人民可以畅所欲言,不必对任何权势阿谀奉承,更不必担心因政见不同而惨遭迫害,因此,那些缄口不言、避居荒野者也不致成为被效仿的高人。对现代集权专制下官场风气的描述无过于前苏联总理雷日科夫,他说:“我们监守自盗,行贿受贿,无论在报纸、新闻还是讲台上,都谎话连篇。我们一面沉溺于自己的谎言,一面为彼此佩戴勋章。所有人都这么干——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