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管窥(64) 天厌暴虐的执政者

 liuhuirong 2017-07-08


                                天厌暴虐的执政者

                                                  作者:叶江山                              

       司徒王允联合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中郎将吕布,一举诛杀董卓,普天同庆、欣喜若狂。《资治通鉴》描绘当时的情景说:“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市、、、、、、暴卓尸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为大炷,置卓脐中燃之,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译文:诛杀董卓后老百姓载歌载舞,长安城的男女们纷纷变卖自己的珠玉、衣装,买酒肉相庆贺,人多得阻塞街市、官方将董卓的尸体在街上示众,天气开始炎热,董卓肥硕的尸体上不断溢出油脂,流到地上,守尸的吏卒在尸体的肚脐上燃起一个火炬,通明达旦,一连几日都是如此。)以此见百姓对暴虐执政者的痛恨,对其灭亡的兴奋不已。当一个执政者大权在握的时候,想干什么没有谁能够阻止。如果总想着如何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贱视草民百姓,置其生死诉求于不顾,那么你就成了百姓心目中的专制暴君,他们只盼望你早点灭亡,而天意又常常是顺乎民心的。

        董卓被诛后,王允既操生杀予夺之大权,免不了又得意起来,偏激起来,容不得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只是对董卓的突然受诛感到有些惊讶,王允就怒斥说:“董卓是国家的大奸贼,几乎灭亡汉室,你身为王臣,应该同仇敌忾,却顾念私情,显露出伤痛,这岂不是与董贼一鼻孔出气,共同谋逆吗!”立即下令逮捕蔡邕交给廷尉审理。蔡邕临行谢罪说:“我虽然算不上是忠臣,但古今大义还是懂的,怎么会背叛国家心向国贼呢?我愿意领受面上刺字或剁脚的刑罚,只求留下一命,让我写完汉史。”朝中士大夫大多同情蔡邕,极力营救,但不起作用。太尉马日磾对王允说:“伯喈(蔡邕)是旷世逸才,熟悉汉代史实,应该让他续写后汉历史,成为一代典籍。他犯的过错很小,如果杀了他,会丧失人心的!”而王允却说:“当年汉武帝没杀司马迁,让他作谤书《史记》流传后世。现在汉室中道衰落,兵戈四起,,不能让佞臣执笔侍奉幼主,那样既有损皇帝的圣德,又会让我等遭受他笔下诽谤。”于是,蔡邕屈死狱中。

        不久,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带兵入都门,为董卓复仇,与吕布大战,吕布战败退出城去,邀王允一同出城。王允拒绝说:“如果祖宗显灵,能够上安国家,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事有不测,我准备为国献身。现在皇帝还幼小,依赖的唯有我,临难苟免,我不忍为。”其实,李傕、郭汜入城后的结果,即使是愚夫也可以预见。“己未,赦天下,以李傕为扬威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皆为中郎将。”在强者为王的时代,李傕、郭汜很快就掌控了朝政,汉献帝早成傀儡。在这样的局面下,王允还说什么“朝廷幼小,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以此足见其迂愚。他也不想想,皇帝靠你能靠得住吗?你即使丢了老命,又何益于皇上,何益于天下?不久,李傕、郭汜征召左冯翊宋翼和右扶风王宏进京,二人都是王允心腹,驻军京畿,欲起兵,但王允不在军中,不免迟疑不决,最后只得奉诏进京。李傕立即逮捕王允、宋翼和王宏,不经廷尉审理就杀掉。王允的妻子儿女都被杀。

读史至此,不免令人扼腕叹息。设计诛暴的王允如果稍稍有一点乱世英雄的豪气胆略,本不该落个如此下场!因循苟且、沽名钓誉最适于太平苟安的官场,而审时度势、见机而作则是乱世英雄的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