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穆天子传》卷二考—中华台015

 沧桑胡杨2801 2017-07-08
(2010-08-30 14:02:26)
穆天子昆仑祭黄帝

    《穆天子传》卷一到此结束,卷一是根据穆王北征犬戎史实的往返经过所改编的,而卷二的开头便是“□柏夭曰:□封膜昼于河水之阳,以为殷人主。”河水之阳,即指“积石之南河”的北边,为什么要封膜昼于这里,以主殷人的祭祀呢?《读史方舆纪要》曰“赤城在(华)州西。亦曰峦城。《水经注》:渭水又东经峦都城北。故潘邑,殷契所居也。《世本》曰:契居蕃。阚骃曰:蕃在郑西,即峦城也,俗名为赤城。”由此可知,殷商始祖契的居地在“蕃”,称峦城或赤城。在华州西,“积石之南河”之北。所以封膜昼于此,主殷人祭祀。

    穆王在“南河”的“枝洔之中”喝了口水,便“西南升□之所主居”,谁之所主居,由于缺字,不可考,疑为“鬲”。因为其西南便是“姜水”,是姜姓发源地、烈山氏、神农氏、有鬲氏的主居。大致位置在今花园镇西南的五渠沟西,柳渠沟东北的岭头一带。“畴□(余)之人”在这里穆王一行稍作休息,喝了一此水酒。穆王一行便继续西南而行,到达今蓝田县厚镇西南古赤水河的北面,古昆仑丘(今寇岭)的南面,大致在江流河一带,休息了一宿。遵照河伯所交代的“诏女昆仑□舍四”的要求,又“天子三日舍于 鸟之山”。“ 鸟之山”信息太少,暂无考。大致仍在“昆仑之阿”,离昆仑丘不会过远。

    穆天子等待了四天,终于是个吉日,这才“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今寇(kao)岭一带的昆仑之丘,自太昊伏羲起,一直是华夏国的国都。黄帝的“有熊华夏国”确是华夏国的最后一代。此后,政治中心便转移到晋南去了。穆王到此已是两千多年后的事,那时又无文物保护法,“黄帝之宫”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能否存在,尚是存疑。但古代无人开发也无人破坏,“黄帝之宫”有可能还存在,至少有后人修复,作为祭祀场所是可能的。

    参观完“黄帝之宫”之后,便是“封□隆之葬”。本文以为对黄帝陵进行加土封葺。黄帝陵不会在“黄帝之宫”的昆仑丘,疑其在昆仑丘东北十数里的梁峰之上。梁峰是蓝田山南部最高处,海拔1006米。此地也叫“梁头王”。那么,这梁峰顶端埋的是哪位“王”呢?这里又有一个小地名“黄坻”,“黄坻”可能就是黄帝陵。黄帝当年起兵于今黄陵沮水一带,渡渭在中华台一带打败炎帝,执政在昆仑丘上。黄帝葬桥山,路途太远,是不可能的,但今黄陵一带有其500年的祖坟在那里,葬一个衣冠冢是合理的。

    “封□隆之葬”之后,便是“具蠲齐牲全,以禋□昆仑之丘”,穆天子在昆仑丘上举仪祭祀黄帝的仪式。仪式结束后,开始游览观光。首先北行,“舍于珠泽,以钓于 (流)水”。珠泽在昆仑丘北,今蓝田县三官庙有一个叫“池地凹”的地方,疑是所谓的“珠泽”。“珠泽之人”对穆王一行进行了招待。穆王指示“珠泽之人”,要“守黄帝之宫。南司赤水而北守舂山之珤”。并赏赐了“黄金之环”、“朱带贝饰”。另外,还调拨了“黄牛二六”、“三十□人”维持昆仑丘上“黄帝之宫”的祭祀及日常管理。

    穆王珠泽垂钓之后,继续北行“升于舂山之上”,参观了“先王所谓县圃”。在舂山上观赏了五天,“铭迹於县圃之上”,证明周穆王到此一游。还“取孳木华之实,持归种之”,顺便还摘了一些“孳木华”的种籽,拿回去了。“舂山”不是钟山。钟山是在蓝田县厚镇南,其特征是其子如“鼓”,“鼓”即今称“石鼓山”,上古也叫“石楼山”。而“舂山”其特征是下部被水流剥蚀得悬空了,其状如“臼”,所以才有“悬圃”的别致。本文以为“舂山”即是前面已述的“金斧山”,疑其位置应在临渭区大王乡西边,零水岸边的王上湾一带。

    穆王离开“舂山”,西征至于赤乌。赤乌,本在岐下,即今岐山的周原一带。周人对“赤乌”非常偏爱,有“赤乌集于周社”、“鸑鷟鸣于岐山”、“凤凰衔书,游文王之都”等种种说法(见《竹书纪年》)。穆王所至的“赤乌”即赤乌氏,其主族应在岐山的周原,然而,这次所谓“西征”,并未去岐山的周原。所到达的目的地“赤乌”即是后文的“群玉之山”。“赤乌之人丌”可能就住在“群玉之山”。其地大致在昆仑丘(寇岭)的西南方,秦岭山下。即今“王顺山”一带,大约在蓝田县焦岱镇附近的洋峪水东边某地。

    《穆天子传》云:“曰:赤乌氏先出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长季绰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诏以玉石之刑,以为周室主”。这里特别交代了赤乌氏的历史,原来赤乌氏的祖上与周是同宗,可能是古公亶父当年由豳迁居岐下周原时,一起南迁而来的。在古公亶父开始经营周原之时,派遣长子太伯去了东吴(虞),即晋南一带,派遣“丌璧臣长季绰”到了“舂山之虱”,这“舂山之虱”可能就在“群玉之山”附近,即今蓝田县南端,秦岭之下。从此可以知道古公亶父的经营战略,原来派太伯去晋南是为了“金刃”,派丌璧的儿子丌绰到蓝田,是为了“玉石”,古公亶父并且将大女儿还许配给了季绰。这实际是古公亶父开设了两个矿业公司。太伯在晋南主营铜矿和盐业,为周提供铜和盐的供给;而季绰在蓝田主营玉石的开采和加工,为周提供所需的玉器。

    《穆天子传》后卷所提到的赤乌舂山。可能赤乌之地也有一个小的“舂山”,穆王称赞道:“(赤乌舂)□山,是唯天下之良山也。珤玉之所在。嘉谷生之,草木硕美。”于是“天子五日休于(赤乌舂)□山之下。乃奏广乐,赤乌之人丌好献二女于天子,女听、女列,以为嬖人。”穆王在赤乌舂山之下又歌舞娱乐了五天,赤乌之人丌还送去了两个美女小听和小列伺候穆王。穆王非常满意地称赞道:赤乌之地,不仅出好玉,更是出美人的地方。并且还在这里采了一些“嘉禾”。

    穆王离开赤乌氏,北征,济于洋水。洋水,即今洋峪水。北征,实际上了白鹿原。  

    《穆天子传》只交代了“曹奴之人戏,觞天子于洋水之上”,其后“北征”去了什么地方,没有下文。疑可能回了趟镐京,因为在舂山,采了孳木华”的种籽;在赤乌舂山采了“嘉禾”,需要“以归树于中国(镐京)”。“天子北征,东还,至于黑水”,回来时从白鹿原东边缘折了南边的秦岭山下。黑水,疑即今辋川水。

    穆王到了黑水,这里是“西膜之所谓鸿鹭”,即一片沙滩。因为今蓝田县城一带,是原来的古南海。夏朝以后就渐渐消失了。穆王时,留下一片沙滩地,这也是有可能的。这里住的是长肱人(即长臂人),也未见长肱人招待穆王,反而是穆王封长肱人于“黑水之西河”,即白鹿原上的汤峪一带。叫做“留胥之邦”。《山海经·海外南经》曰:“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一曰在焦侥东,捕鱼海中。”。长臂人确是在南海之外。但有作者仿《山海经》之嫌,与前面风格有异。

    穆王在此因雨逗留了七日,然后,“乃循黑水……至于群玉之山”。即赤乌之地。原来这里是容成氏的旧地。此后,不再提赤乌氏,突出“群玉之山”,是为了转承西王母所居的“玉山”。在此穆王收集了上万件玉器,仅玉版就搞了三车。然后北征去了。

    《穆天子传》卷二到此,实际是穆王从南郑(华阴)行宫前往昆仑丘(蓝田)祭祀黄帝的一次祭祀活动。前面与北征犬戎一事串了起来,后面将谒见西王母一事相连。以下的行程是通往“西王母之邦”的经过,本节不再论及。庆幸的是,所记祭祀黄帝的这次祭祀活动路线非常清晰,是唯一能够说清楚昆仑山位置及其上主要地理特征史料记载,也是唯一记述黄帝活动地域的史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