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意练习--让你成为杰出人物的唯一路径

 mxc777 2017-07-08


在音乐表演的领域,很多杰出的音乐家被我们称为“天才”。为什么莫扎特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因为他是天才”。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他天生具备音乐方面的天赋。而我们普通人不能取得像他那样的成就,是因为我们不是天才。“天才论”几乎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成为共识。


但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如果有个人在你面前,你以每秒一个数字的速度来随机对他读出数字,而他当着你的面能背下82个数字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这简直是位天才。但这只是一个实验,这位能记住82个数字的实验对象,是随机招聘的一位刚读完大三的大学生,实验之前的测试显示,他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能记住7,8个数字。当他达到能背下82个数字的水平时,他们只不过花了两年时间,进行了二百次的训练而已。后面的实验对象,因为有了经验可循,有的竟然能背下200多个数字。而当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上,冠军选手可以背下400多个数字了。


学习音乐的人都知道,具备“绝对音高”的人异常罕见,大约每1万人中,只有1个人具备这种能力,很多人认为这是天赋的一种能力表现。而2014年东京“一音会”开展了一项实验,实验结果在《音乐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他们招募了24个2-6岁的儿童,对他们进行训练,来辨别钢琴上的各种大三和弦。有的孩子不到一年完成训练,有的花了一年半时间。但是完成训练的孩子都被培养出“绝对音高”,可以辨别出钢琴上演奏的单曲音高。没错,24个孩子都具备了“绝对音高”的能力!


这是令人惊讶的结果。这显然意味着绝对音高根本不是少数人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当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一种能力。


而且有人做过实验,即使是超过30岁的成年人,只要训练方法得当,也可以训练出具有“绝对音高”的能力。


上述的实验表明,我们普通人只要经过合理训练,都可以具备某些天才所具备的能力。而他们使用的这套训练方法叫做“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美国人Anders Ericsson与Robert Pool两人的著作。两位作者一位是心理学家,一位是科学作家。通过研究分析不同领域内大量杰出人才的成功真实案例,总结出这些杰出人才所遵循的一些普遍原则。他们无一例外的都采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来进行训练。


本文特邀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爵士乐学院 宋军光院长,为大家总结《刻意练习》中的精华,希望“刻意练习”的方法能帮助到每位心存梦想的音乐练习者!

刻意练习

作者: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



本书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天才。


2. 各领域所有大家公认的天才,都是他们日复一日进行“刻意练习”的结果。


3. 刻意练习是让普通人成为杰出人才的唯一正确的路径。


在进入刻意练习之前,作者先介绍了有目的练习与天真练习的区别。


天真练习


天真练习,就是指反复的练习某个练习,并指望只靠反复,就能提高水平的练习。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


老师:从你的练习日记里看到,你每天都练习了2小时,但这次考试怎么还不及格呢?为什么?

学生:我也不知道,昨天晚上还练了好长时间!

老师:练了多少次?

学生:10次

老师:你弹对了几次?

学生: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一直在练....


这就是天真练习,只知道练。


有目的的练习


而有目的练习,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考虑更周全,更专注。具有以下4个特点:


1.有明确的特定目标。

如:“在适当速度下,连续弹5次不犯任何错误。或者每次在不错的情况下,我把速度提高5个点。有目的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积硅步以至千里“,通过一次次小的进步,最终达到特定目标。定义明确的目标,可以有效引导你完成练习。


2.专注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每条练习上。


3.反馈

你所做的每条练习,都需要反馈来准确判断你在哪里还有不足,以及为什么会存在不足。要么是自己给自己提出,要么是导师给你提出问题。像上面天真练习的例子,他只知道一遍遍的弹,但从来不会在练习一遍后,问一下自己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而他在期末的考试时得到一个不及格的迟到的反馈。


4.走出舒适区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从来不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那就永远无法进步。同时,这也是区分专业与业余人士的重要标准。业余爱好者虽然弹了20年钢琴,但他还是以当年刚刚学琴时的方式弹着那些同样的歌曲。虽然看起来也练了20多年,但现在他可能比年轻时弹得还差。


如果你想要自己取得一个良好的进步,就要勇敢走出舒适区,以专注的方式,为自己制定非常明确的目标,并为达到目标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想出可行的自我监督机制。当你做好了这一切,你就有了一个卓越的开端,但只是开始!


但将自己逼出舒适区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离开舒适区太远,就有可能会受伤,反而阻碍了你的提高。自己要量力而行,难度不要太高。最好稍稍超过自己目前能力的难度,但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达到。


心理表征


是作者提出的一个在刻意练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心里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观点、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比如提到”狗“的概念,你马上会想到长毛,4条腿,汪汪叫等等。狗对你来讲不只是一个单词,有关狗的各种细节,也添加到你的心理表征之中。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很多心理表征,比如说我们的语言能力,你所有的肌肉协调运动。只不过这些都是在你不知道情况下创建的。我们的语言及身体的每个动作,都是后天练习而来的。   


“天才们”经过日复一日的大量的刻意练习,能够改变大脑的神经回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这些表征反过来会指导他们的练习,帮助找到练习规律,预测未来,做无意识决策,处理并解释信息,制定计划,更加高效学习。


心理表征能够让你敏锐的察觉到你的错误。面对一个练习,有的人总能快速完成,每当出现错误,总能立刻意识到,并且在下一遍练习时有意识的改正错误。有的学生则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重复再多次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经过大量刻意练习爵士乐音乐家,运用心理表征能够预测到自己的整个即兴结构,并能够让乐句里的音符、节奏与指法结合,轻松的在乐器上表达出来。正像我们普通人说话一下,在不同的情形,用语言表达合适的意思,你不会觉得这有多难。这都是心理表征在起作用。


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炼技能。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


作者在德国著名的柏林艺术大学选取了30名小提琴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30名学生分为3组(优秀、优异和杰出)


他们根据三组学生参加实验后记录的练习日记,发现他们只有一个重要差别,就是学生们专心致志练习时间的总和。


在他们18岁之前,优异的学生练琴时间平均为3420小时,优秀学生平均练习了5301小时,而杰出的学生练习了7401小时。练习时间上最大的差异出现在青春期。因为青春期学生们面对着更多诱惑,如果在青春期增强训练强度,他们就会跻身于最杰出小提琴家行列。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有目的练习中花费时间最多的人。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与有目的练习在两个重要方面存在差别。


1. 刻意练习需要发生在一个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在这个行业中,最杰出者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平,使他们与初学者明显区别。


2. 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他的水平。优秀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反馈,这是你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的。如果你想要自学音乐,自己来检测自己的表现,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这并非不可能,但跟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相比,这要艰难的多,效果也很差。在学习的早期尤其如此,此时,你的心理表征是初级的,不正确的;一旦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你建立了可靠的心理表征,你可以在此基础上检测和纠正自己的表现,并创建自己新的、更加有效的表征。


刻意练习的特点


1.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行业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2.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练习者需要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这需要练习者付出最大限度的努力。通常,这并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3.刻意练习必须包括科学设计的特定目标。

设定好总体目标后,由专业的导师帮你制订计划,以便能够实现一系列微小的改变,最后将这些改变累积起来,构成之前期望的更大的变化。练习者要能够看到他的表现通过一次次练习得到提高。


4.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只是简单地遵照导师的指示去做,还不够。练习者必须紧跟他特定的练习目标,能根据练习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控制练习。


5.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在练习过程的早期,大量的反馈来自导师,他们将监测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必须学会自己监测自己、自己发现错误,并做出相应调整。这种自我监测,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


6.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提高水平与改进心理表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心理表征使人们能监测在练习中和实际的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它们表明了做某件事的正确方法,并使得人们注意到什么时候做得不对,以及怎样来纠正。


7.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那些过去已经获取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运用刻意练习的一些原则,我们摘取部分跟大家分享。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


很多音乐初学者关注的焦点,就是要获得更多的知识。他们认为掌握了知识,也就能相对容易熟练掌握技能。但这些知识可以记在你的脑袋里或本子上,但你如果不去练习,这些知识绝对不会让你的技能有半点提高。


而刻意练习则完全相反,它只聚焦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和表现。


专注和投入


不专注,练习就没有效果。要在练习乐器这个项目上保持卓越,关键在于密切注意练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弹奏或击打都要做到方法正确、节奏准确和声音准确。通过一次又一次不断地累积,直到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卓越,而且到成为你根深蒂固的习惯为止。”


更短的练习,更好的注意力


对于刚开始学会专注于练习的学生,肯定无法做到几个小时持续专注。他们需要把每次的练习时间缩得更短,适应后再逐渐延长。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因此,制订明确的目标,把每个练习的时间缩得更短,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一旦你发现自己无法有效地专注于当前练习,就要停下来。


学习者一定要确保每天都保持足够的睡眠,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练习。


没有导师怎么办?


自己设计练习办法


其标志是你努力去做一些你无法做到的事情,去完成一些处在你的舒适区以外的任务,而且,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练习,着重关注到底可以怎么做好它,在哪方面还有缺陷,以及你可以怎样进步。


用三个F创建有效心理表征


为了在没有导师的时候有效地练习某种技能,请记住以下3个法宝,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和 纠正(fix it)。


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并反复练习,最后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模仿大师作品


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现代音乐学习者最重要学习手段就是模仿所学习音乐风格中公认的经典大师作品。

莫扎特的父亲教他作曲,采用的方法就是让他研究当时最杰出作曲家的作品,并复制它们的作品。


通过研究大师的作品,努力用自己的乐器将其还原,然后将自己的还原与原始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音符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差别,并予以纠正。


我们只有努力反复去模仿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然后再去做,一旦失败了,再次停下来思考原因,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成功的心理表征与人们的行为而不是思想紧密相连,这是一种拓展的实践,着眼于模仿杰出的作品,这种模仿复制行为可以创建我们寻求的最有效的心理表征。


伟大的Wes Montgomery,就是因为一个音都不差地模仿其前辈吉他大师Charlie Christian的solo,最后终于成为一代爵士吉他大师。


越是模仿所在行业或领域中最杰出的人物,你的练习就能越有效。


有的学生从来不模仿大师,觉得在音乐上模仿别人再好也是是别人的东西,一心只想创作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种想法就像你出生以来,从来不模仿父母说话,而想着直接自己创作出一种新的语言一样。


跨越停滞阶段


有时并不是更长的练习时间能解决你的问题,要越过这种停滞阶段,最好的办法是以新的方式挑战你的大脑或身体。


另外可以主动地变换练习模式,使自己不至于一开始就陷入停滞。各种类型的交叉练习,也是基于这一相同的原则——在不同类型的练习之间切换,以便可以持续不断地以不同方式挑战自己。


任何一项相当复杂的技能,都涉及一系列的组成部分,你可能更擅长其中的某些,不太擅长另一些。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再难以有所提高时,可能只是那项技能练习中的一两个组成部分在妨碍你,而不是所有的组成部分都在绊住你。


应当想方设法花一些时间,看一看你的问题出现在何处。一旦准确辨认出自己的问题,便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自己,而不是简单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着蛮练。


保持动机


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那些能够长期保持刻意练习的人,其共同点是通常培养了各种习惯,来帮助自己保持练习。


作者在柏林艺术学院研究小提琴学生时发现,学生中大多数人更喜欢早晨一起床就开始练习。他们制订了练习日程,以便在那个时间不受到其他任何事情的干扰。那个时间是专门留给练习的。把特定时间作为练习时间,还制造了一种习惯与责任的感觉。


良好的规划,能帮助你避免受到其他事情干扰。要找出那些可能干扰你练习的事情,并想办法将其影响控制在最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被智能手机所吸引,在上面也耗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如果你可能被你的手机分神,练琴时把它关机。或者,把它关机之后,还放在另一个房间。


如果你很难一早爬起来练习,这往往证明你没有获得足够的睡眠。最好的情况是,你每天应当睡到自然醒(不能让闹钟闹醒你),你起床之后,必须觉得神清气爽。如果不是这种情况,你可能得早点上床睡觉。尽管任何一个特定的因素可能只对你产生微小的影响,但各种因素的影响是会累积的。


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家会达到这样的地步:和他们刚开始时相比,连续几个小时的练习似乎在心理上没那么痛苦了。这种练习从来不会变得十分有趣,但到最后,它越来越接近自然,因此,继续下去也就没那么难了。


对杰出人物的研究显示,一旦你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你就可以看到练习成果了,这种技能的进步本身就可以成为你动机的一部分。当你在朋友们面前完整而流畅的演奏一首曲目时,他们对你的称赞能使你感到愉快。只要你能认识到这种成果来自你长时间的刻苦练习,那么进一步的练习给你的感觉更像是投资,而不是代价。


刻意练习中另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是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实践证明,任何人都能通过刻意练习成为这个行业中的杰出人才。为了逼一下自己,你必须相信你可以提高自己,特别是对于那些着眼于成为最优秀职业乐手或者未来大师的练习者们。这种信念的力量十分强大,甚至可以战胜现实


精心设置目标


刻意练习的核心是一种孤独的追求,怎样在长期的专注的练习中,保持专注呢?另一个最好的建议是精心设置目标,以便你能持续不断地看到进步的实质性信号,尽管并不会总是出现重大的进步。将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总结


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


作者认为,只有当我们在提高自己时,我们才最像是人类。和其他任何动物不同,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塑造自己,而且以我们自己选择的方式。这使得我们与当今世界以及有史以来的其他物种区别开来。


在梦想成为大师之前,先成为一位伟大的练习者。”


我们要把自己视为“练习人”,这是我们审视我们自身最好的方式,“练习人”是反映我们在一生之中通过练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发展和提高自己认为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亲眼见证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潜能,而且不会沦为某种熟悉的天才论的人质,使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


最后,向两位伟大的作者Anders Ericsson与Robert Pool致敬!感谢他们为人类贡献了这本伟大的著作,这注定能指引更多普通人找到方法挖掘自己的潜力,利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成为各行业的杰出人才!


另一本伟大的著作

这本由爵士乐盟独家引进的由Benny Greb所著,25本鼓手必须拥有的鼓圣经之一《鼓之语言》,是中国大陆境内首次引进的专业爵士鼓教材,我们深信这必将对中国爵士鼓演奏水平的发展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在这本书中,Benny Greb向我们呈献了一套能在套鼓上做到自由表达的完整体系。利用这套体系,你可以练习套鼓上所有的技术,从槌法到基本功、律动、四肢独立、线性技术、魔鬼音、加花、solo等,所有你能想到的问题,在这里都能解决。


而学习方法是基于每个人都很熟悉的简单概念和方式:学习语言。


这是一套极易理解的、适合从初级到高级各水平阶段鼓手的学习体系。不但适合个人鼓手训练,也适合作为爵士鼓俱乐部的教学体系。


近期发售,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