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杠杆——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

 GXF360 2017-07-09


朱文静

小学三年级是个过渡年级,学生开始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由简单到复杂。在此阶段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强调中年段“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开展课外阅读,已经是语文老师最关注的事。

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人而异,因班不同。我在接手三年级之初,做了简单调查,只好用参差不齐四个字来形容。我翻阅了大量期刊书籍,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班级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案,于是开始以本班为例,进行有关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 全面性:评价目标决定培养方向

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的评价目标定位应该是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而对于课外阅读则建议“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将我的评价目标定位在:读会,提升阅读质量;会读,掌握阅读方法这两个层面上。

(一) 读会——阅读要有质量

1. 读有所得,掌握所读书本的有用知识课外阅读,重在积累,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在一次阅读测试中,很多同学的成绩不尽如人意。私下交流,他们说,试卷上的大部分书都看过了,但时间久了就忘记了。可见,当下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常常是为了完成推荐书目的任务而读书,并没有带着目的去阅读,用心去理解,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读《夏洛的网》不仅要记得自己读过这本书,起码要记得里面有夏洛有威尔伯等主人公的名字,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对于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文学名著,应该深根细作,而不是浅尝辄止。

2. 读有所思,留下所读书本的深入思考课外阅读既要有数量保证,又应有质量做后盾,而这质量的保证,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还应该包含思维的训练和提升。对于课外阅读,我们力求做到,凡读必反馈。每次读一本课外书,我们会根据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学生的建议,提出相应的心得要求。当读完这本书时,让每个孩子尝试去说一说,写一写,表达自己最大的感受,写出自己最大的收获。我们在共读《伊索寓言》一书时,就尝试先用漂流瓶的形式,让每个人写一句自己的读后感受,然后通过读书交流会相互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寓言的认识更深刻了,不知不觉中拓宽了他们对课外书的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3. 读有所进,拓展所读书本写作效能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二者紧密相连。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习作的学习,如果能将课外阅读和平时的习作相联系,是非常有意义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对于中年段的学生,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做到“以读促悟,由悟带写,又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不断提高读写能力,把课外书籍中的精华内容通过积淀,内化为自我的知识储备。要鼓励学生多写、多思考,在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让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最终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 会读——阅读要有方法

一本名著往往书本厚重,文字繁多,如果只是凭着一时兴趣,囫囵吞枣地读下去,很难领悟其中精华奥妙。解决的办法就是把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中掌握方法窍门,形成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我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至少要掌握以下基本的读书方法。

1. 有正确的读书顺序 初读一本书先看封面书名,再看作者介绍、内容提要、目录等,然后逐页阅读。阅读课外书主要是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精彩之处可大声吟咏,讨论介绍。边看要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对感兴趣之处做摘抄、笔记。读报也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2. 合理选择精读和略读 对名篇名著和诗词,如《春》、诗经,需要耐心精读,想象画面意境,揣摩用字,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浅显易懂的书或章节,可尝试略读,领略文章大意即可。要学会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等,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信息来达到正确的判断。

3. 学会摘录,读写体会的习惯 能积累课外书中的优美词句,还可以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写出自己对所读名著的理解,发自内心的感想,以及不同于作品的见解。

这些阅读方法,可以穿插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教授并运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实现课外阅读的目标。

二、 选择性:评价方式决定培养质量

小学三年级阅读课外书的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这些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依据,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一) 书面形式的读书笔记

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读书笔记还是很陌生的,因此要利用课堂教会孩子如何记录,并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让学生巩固这一读书方法,由被动转为主动,将其内化成习惯。

1. 摘录式读书笔记 这种记录方法我们二年级时就开始使用,但当时使用的人不多。我们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喜欢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摘抄下来,备日后查看。每次读书要记录时间、书的名称以及所看的页码、书的作者是谁,以便日后使用时查对。这项摘录是每天要做的,摘录的不在于多少,但字迹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关键在孩子的态度和习惯培养上。

2. 心得式笔记,又叫读后感 课外书读完了,会产生很多感受和共鸣,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思考和记录,很快就会遗忘。写心得时可以就整本或整篇谈感受,也可以就文章的某段,写想法。当然要结合原文写,不能天马行空,任意妄为。这项是要求学生每周写一次的,一周一思,既不会频率太高而陷于疲劳,又不会因练习过少变得生疏。

这两种记录的方式,可以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穿插使用,作为老师要做好监督,监督学生是否做了这项活动,监督学生做的质量,否则不如不做。

(二) 口语形式的读书交流会

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让一批爱读书的同学带动了另一批同学一起来读书。其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就是班级读书会,而我们班的班级读书会主要分为好书推荐会和读后交流会两种。

1. 好书推荐会 通常在寒暑假里,学生会自发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范围广,种类较多。我们在放假前就布置学生们,在自己假期看的所有书中,选择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写写读后的感悟,自己喜欢的原因,等到开学开展好书推荐会时介绍给大家。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有的同学为了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写了上千字的读后感,把书读了很多遍,还有的甚至特意制作了ppt,迫不及待地想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在好书推荐会上,让学生介绍新书时,按照书名,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等三部分介绍自己的新书,往往也能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好书推荐会后,同学们纷纷开始制定自己的个人学期读书计划,可见好书推荐会还是很成功的。

2. 读后交流会 读后交流会通常是从共读书目开始,先由老师主持,再由学生自主组织安排。通常在交流会上我们会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当你在阅读《苹果树上的外婆》时,有没有一些字、词、句或是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你对哪个情节印象最深,有没有遇到过和书里相同的情节?你以前读过这本书吗?这次再读,觉得有什么不同感想?同时我们也会针对不同书,提出一些个性化的思考,例如尝试给作者写信,将书中情节演一演等等。一般主讲人要准备ppt讲稿,给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接着其他同学针对主讲人的话题,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在班级读书会和读书交流会的带动下,学生们不但产生了浓厚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可见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会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并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 网络形式的作品展示

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一味将学生与网络、ipad隔离是不可能做到的,不如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合理利用适当的网络平台。刚好三年级开始开设综合信息课,我在班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网络为我所用,更好地促进课外阅读活动。

1. 电子小报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有不同的感受,为了让同学分享彼此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做电子小报活动。当精心制作的电子小报,印刷出来,呈现在眼前那一刻,孩子一定非常有成就感。这样既是对过去读书的总结,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同学之间互相传阅,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2. 阅读博客 博客是电子小报的延伸,把自己的读书感受通过博客发出,既可以让别人看到自己发布的书,又能看到别人的读书所感,还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谓方便至极。我们班在三年级时就开设了班级博客,每人都有自己的账号,随时可以发文章,随时可以给老师审阅,不得不说,高科技,让阅读更方便了。

3. 建立QQ群 QQ群是最快捷的发表,我们将班级QQ群的作用最大化,时刻交流发现的新书,读后的感悟。当我发现新书时,我会赶紧把书拍照发到群里,给孩子们参考;当我改到优秀习作,我立马拍照发到群里,让同学们一同欣赏评阅,当我发现优秀的读后感,可以上传班级群贡献,可以置顶让学生长期参考。

这些评比展示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汲取书籍中的精华而且能让学生在激励机制下潜力得到无限的激发。

三、 发展性:评价过程决定培养力度

现在大家积极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在这样浓厚的书香中,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方案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原则:一、 明确课外阅读评价目标,使该体系服务于课外阅读。二、 创新评价方式,不以一种方式评等级。三、 重视课外阅读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和数量。结合以上原则,我们确定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价为辅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体系。

(一) 诊断性评价:初期调查问卷

笔者选择了所工作的南京某小学的三年级的100名学生,作为我的调查对象,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做了一次调查。这次课外阅读问卷,全部回收,填写真实,具有参考价值,适合做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对名著阅读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看到了本校三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 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的整体阅读习惯有待提高,学生非常喜欢读书的学生只有44%,但能自觉独自读书的只有17%,远远低于学生的一半,课外阅读常常是在老师布置的情况下完成,而课余时间能选择读书的就更少了,只有10%。

2. 阅读量不够 调查表显示,每天阅读量不足30分钟的同学有24%,一学期只能阅读1—2本书甚至更少的同学占了21%,而知道自己需要达到的阅读量的同学只有73%。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连课表要求达到的阅读量都没有完成。

3. 阅读种类少 已经升入三年级,但评书阅读的范围仍局限在公主故事、卡通连环画等书籍,而且阅读名著、百科类书籍的人特别少。他们看的书籍大多比较通俗易懂,喜欢浏览浅显易懂的连环画小故事书籍,知识含量不高,看不懂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科普书籍,阅读书籍与所处三年级不符合。

4. 需要给予指导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不能做到边读边思考。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时常常囫囵吞枣,甚至有同学阅读虎头蛇尾,不能读完整本书。显然,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达不到课标要求。通过和所在班级同学的交流得知,大部分家长和同学希望老师定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能利用课堂给他们讲讲故事,说说读书的方法,给予他们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

(二) 过程性评价:多种活动相互结合

同阅读课外书相比,读书笔记的撰写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为了鼓励学生能坚持做笔记,我们采取几种合适的方式,激励学生认真做好记录。

1. 每周评选“最佳读书笔记” 获奖的同学可以担任班级“读书角”的编辑。该编辑可以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喜欢的词句,在黑板的“读书角”供全班同学观赏,学习。这样做,不进树立了榜样,还让学生可以随时能获得美的熏陶,又激发了课外阅读勤做笔记竞争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2. 参与读书交流会活动 读书交流会不仅仅是个别优秀学生的舞台,更是全班同学的活动,我们鼓励每位同学参与到读书交流会中。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主持人,给予适当的示范,组织大家开展活动;能力稍弱的同学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只说一句话也是值得鼓励的,能获得老师加分的。

3. 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针对课外共读书目里的每一本书,设计反映书内容的试题,试题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以闭卷形式,每月给学生考一次。这些试题都不难,只要认真阅读了课外书都能回答出来。考试的目的不在于分数,而是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并额外奖励取得高分的同学,以树立典型,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课外书籍,更认真地读课外书。

传授了记录的方法,加之有效的竞争机制,班级中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还是非常好的,大部分的读书笔记都可以拿出来展览。这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积累读书笔记中精美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读书笔记的成效,让阅读与写作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 总结性评价:我是读书星

为了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能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所要求的水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步走向正规、系统的道路,也为了更好地进行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也结合读书笔记和读书交流会活动,特制订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坚持按学期评选读书星活动。

1. 落实具体量化指标 评选读书星不是老师说的算,而是根据学生的一系列表现,评选出来的。具体有以下评选指标:(1) 一学期读完全部共读书目,读完5本选读书目。(2) 丰富自己的读书笔记,一周至少记录1次,书写规范,内容丰富。(3) 至少在读书交流会上主持一次或发言五次以上。(4) 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按成绩评选最佳读书星1名,超级读书星3名,读书星8名。

2. 制定考核方式 根据以上量化指标,我们制定了一下考核方案:(1) 阅读量:由老师任意选取课外共读书目中的一篇或其中的一个段落朗读,给予五分钟的准备时间,要求达到准确,通顺,没有读错的地方,而且能说出该课外书的主要内容和人物,考核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2) 读书笔记的考核:考核时一同上交,组织学生一同查清篇数,书写是否规范,核对阅读数量,要有自己写的内容不能全是抄录,自己的读书体会要有1/3,考核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3) 读书交流会:至少主持或发言五次以上,每次发言获得一颗奖励贴纸,主持一次读书交流会获得一张证书,发言次数数量越多可多加分。(4) 课外阅读情况评价试表。

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给孩子填写课外阅读星级评价表,结合评价表评选每月和每学期的读书星。

小学生课外阅读星级评价表

评价内容评价等第星 级阅读数量笔记质量发言数量阅读测试平时表现

我们在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阅读考试等活动中,开展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向阅读评价,学生们的思想在碰撞,情感在交流,课外阅读的活动得到良好的开展,阅读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四) 反思性:操作性决定可行性

对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以检测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还有以下需要注意的。

1. 评价方式要多元 评价的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分为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阅读测试等三大块,具体分来还有不少细则来进行的。目的就是不以一次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更多的读书方式,读更多的名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多元的评价方式又能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达到鼓励、激励的效果。

2. 评价项目要细化 评价的形式多,但不能杂,要认真地把课外阅读情况细化到每一天、每一项。只要认真细致地执行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孩子们的变化。项目虽多,但却并不繁琐,关于读书笔记,我们可以每天每组一个学生来查阅评价,对于读书会也有专门的人负责监督,把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可以有效地分解评价的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3. 评价主体要民主 为了让课外阅读的评价结果更公平,更科学,我们尝试了自己评、同伴评、小组评等多种方式来完善名著阅读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方式打破了老师一人做主的局面,班上出现了人人争当小老师,人人互相学习的局面。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