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种方法激趣营造课堂氛围

 GXF360 2017-07-09
多种方法激趣营造课堂氛围

多种方法激趣营造课堂氛围

张 玉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 宽松和谐激趣法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只有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积极踊跃、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三顾茅庐》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为了让学生对这句话理解得更加透彻,我就引用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西游记》激起兴趣:“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是谁降妖除魔,为取得真经立下汗马功劳?”学生齐答:“孙悟空。”“我觉得唐僧得到孙悟空,就像……”学生顺理成章地接上:“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趁热打铁,我又接着说:“我们四(3)班的班长赵畅,平时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和大家和睦相处,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老师得到她,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最后,我再鼓励学生举一两个相关事例说一说。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

二、 创设情景激趣法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例如在《赶海》一文教学中:1. 我首先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歌,配以旁白: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在你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啊?(出示〈 〉的大海)学生口头填空。再配以旁白:同学们眼中的大海可真美啊!当大海退潮的时候,海边留下了很多宝贝呢,有贝壳,有海星,有鱼虾,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生:我会去捡贝壳,捞海星,捉鱼虾……2.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就经常做这些,这就是赶海。呈现课题:《赶海》。3. 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三、 教师魅力激趣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随心所欲惟妙惟肖的简笔画,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四、 创设悬念激趣法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们可以采用设置疑问导入。设置疑问导入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与课文题目有关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正确回答的一种导入法。如:教学《恐龙》一课,学习课文前提问:同学们,你们应该都知道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但是在6 500万年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恐龙》。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恐龙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形态是怎样的?又有些什么样的生活习性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五、 课堂讨论激趣法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的讨论超出了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指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对学生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答疑、解惑,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

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了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课堂讨论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这是对别人意见的尊重。还要草草地记下他们想要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灵活、敏捷地做出反应。发言者必须合乎逻辑地提出他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证明他的看法,这是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这是练习倾听的好机会。讨论时观点的碰撞,能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就会感到压抑,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作者单位:盱眙县马坝中心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