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 (二)

 易学jaajaj 2017-07-09

四气调神大论(二)

来自同道读书

03:37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讨论《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二)。


【原文】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①,邪害空窍②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⑦,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④,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⑤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⑥,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⑦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注释】

①天明:张景岳:“惟天藏德,不为自用,故日往月来,寒往暑来,以成阴阳造化之道。设使天不藏德,自专其明,是则大明见则小明灭,日月之光隐矣,昼夜寒暑之令废,而阴阳失其和矣,此所以大明之德不可不藏也所喻之意,盖谓人之本元不固,发越于外而空窍疏,则邪得乘虚而害之矣'。


②空窍:“空”与“孔”通,即孔窍。


③不精:“精”与“晴”通,即不晴


④不施:不得生长。


⑤菀槁不荣:生气蕴积不通而枯槁失荣。


⑥“天地”之句:春、夏、秋、冬不能保持阴阳变化的正常规律。


⑦奇病:即重病。


【译文】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天气潜藏着清净光明的生生之德,永远无尽,所以万物能长久生存而不会消亡。如果天德不藏,显露他的光明,日月就没有了光辉,如同外邪乘虚侵入孔窍,酿成灾害一样。流畅的阳气,就会闭塞不通,沉浊的地气,反而遮蔽光明。云雾弥漫不晴,那么,地气不得上应天气,甘露也就不能下降了。


天地之气不能交流,万物的生命不得成长,这样名果珍木多亡。草木就枯槁,而不会茂盛了。邪气潜藏而不得散发,风雨失节,白露不降,草木枯槁不荣。邪风时时侵袭,暴雨不断袭击,春、夏、秋、冬不能保持相互间的平衡,与正常的规律相违背,这样的话,万物在生长的中途便都夭折了。只有圣人能够顺应自然变化,注意养生,所以身体没有重病。如果万物都不失保养之道,那么它的生命之气是不会衰竭的。

 

【原文】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①,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②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③


夫四时阴阳者④,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⑤,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⑥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⑦


【注释】

①少阳:指春季。根据阴阳学说春季为少阳,夏季为太阳,秋季为少阴,冬季为太阴。


②内洞:内虚洞,空,虚。


③独沉:衰惫。


④四时阴阳:指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变化和一年阴阳变化规律。


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保养心肝,秋冬保养肺肾。


⑥坏其真:“真”有“身”义,即坏其身。


⑦内格:古病名。即关格,临床表现为水谷不入(关闭),二便不通(阻格)


【译文】

如果违背了春天之气,那么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会使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如果违背了夏天之气,那么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会使心气内虚。如果违背了秋天之气,那么少阴之气就不能收敛,会使肺热叶焦而胀满。如果违背了冬天之气,那么太阴之气不能潜藏,会使肾气衰弱。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顺应这个规律,在春夏保养心肝,在秋冬保养肺肾,以适应养生的根本原则。假如违背丫这一根本原则,便会摧残本元,损坏身体。所以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由来,死生的本源。违背它,就要发生灾害;顺从它,就不会得重病。这样才可以说掌握了养生规律。


不过这个养生规律,只有圣人能够奉行,愚昧的人却会违背。如果顺从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生存,违背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死亡;顺从这个规律就会安定,违背了,就要发生祸乱。如果不顺从阴阳四时的变化而违逆,就会生病,病名叫关格。

 

【原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译文】

所以圣人不治已发生的病而倡导未病先防;不治理已形成的动乱,而注重在未乱之前的疏导。假如疾病形成以后再去治疗,动乱形成以后再去治理,这就好像口渴才去挖井,发生战斗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解读】

《四气调神大论》前面讲的是顺应四时天气养生才能避免身体受伤。那么不顺应四时之气会有什么后果呢,这段话就用天不藏德来引喻人不藏德的变化。


天地有两仪,一阳一阴相互交通才能化生万物,若是天的清阳之气不下降,天德一直显露在外,就会遮蔽日月。清阳不入地气,地窍就会被邪气入侵,地气也会沉降在地表,好像整个大地被雾霾笼罩着那样。


上下不交通,阴阳之精甘露不降。同时潜藏在地表的邪气肆虐万庶,地上的生命也都终结了。人如果不隐藏自己的阳德,彰显于四时,不懂生长化收藏,那么身体阳气也会不入阴气之中,身体的阴阳不交通,就会出现前面天德不藏的状况。


邪气肆虐,身体枯槁,然后夭折。唯有圣人调于四时,和于阴阳术数,就能全形无恙,生气不竭。


这就是本篇要表达的内容。


问:地气也会沉降在地表?地气应该怎样?


答:升腾,所以地表温度高,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阳气才能下降。一降一升,阳入阴,阴包阳,人体经脉就是如此。阳经把阳气带入阴经,阴经把浊气带出阳经,身体就会健康无恙。


《素问·标本传病论》指出,病有轻重缓急,有的病先治标,有的病先治本,内邪伤(不谈论物理伤)比较重疾的是中满。所以内经说中满要先治标,为什么呢?


分析中满这个病名,就是说胸与腹之间积气满气。身体中间积满了邪气,如同身体中间堵住了,头部的清阳之气不能下降,脚部的浊阴之气不得上升。直接造成上下不能交通,时间长了,人很快就不行了。


所以中满要先治标病。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问:心肾相交也属于上下交通?


答:是。


问:脾升胃降也是?


答:脾升胃降在内经有依据吗?带着疑问去验证,医书创造了很多理论,华而不实。


问:书上还有肝升胆降的说法?


答:类化成阳降阴生,得说得通。厥阴肝,少阳胆,阳明胃,太阴脾。套进模型里面医学理论就会走进死胡同,比如火神派毒药攻邪,我不大认可。


《素问·五常政大论》里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这句话说明用药最好回归《神农本草经》。


问:身体中间积满了邪气,如同身体中间堵住了,头部的清阳之气不能下降,脚步的浊阴之气不得上升。请问,这个如何治?


答:解表祛邪或者泻下,辩证而治。


问:“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这段话的意思是指,毒性越大的药,去病去的越少吗?


答:大毒治病,如用牛刀宰鸡。


:厥阴肝,少阳胆,分别是一阴和一阳,肝生胆降的说法可以类化为阴升阳降?


阳入阴,阴包阳,阳入阴如乌云散去,阴包阳如乌云密布。

 

问:还有阳包阴的情况?阴包阳是病理情况?怎么有生男生女之说?


答:没研究过生男生女阳入阴,阴包阳,阳入阴如乌云散去,阴包阳如乌云密布。阴包阳不是病理,是常理。


问:什么是阳德?怎么隐藏的呢?


答:在一天里,白天人体的阳气生发在外,精气神充足,做事有干劲,这就是人的阳德。到了晚上,阳气开始收敛,人的活动要顺应地减少,不要再调动阳气。阳德要符合一天的升发、收藏规律,同理也要顺应四时的生、长、收、藏


问:本篇前面讲春夏秋冬分别是发陈、蕃秀、容平、闭藏,对应的是生长收藏。而每季最后一句都是“逆之则伤X脏,下一季为XX,奉X者少”。不是常讲生长化收藏吗?这里“化”少了作何解?


答:化气布于四时,因此四气调神大论没谈到化气。


问:“化”主要是脾土的功能,乃是后天之本,可以说其它脏腑都需要他提供能源。化气布于四时,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四时都有“化”,只是程度不同。这样理解可否妥当?


答:是的。

 

问:逆之则伤X脏,此脏器及对应的季节如何与阴阳变化关系进行关联?


答:季节的变化来自于太阳日照的轨道变化,这种能量的传导也就产生了阴阳作用,从而产生风火湿燥寒气候,再把能量传导到人的臟腑。

 

问:奉X者少。每季都是影响下一个季节的主要功能,作何解?


答:四时气候就像一台天然的精密制造机器,浓缩打磨着气体的精华,每个时节都有其独到的工序,完成一道道工序,制造出来的精气纯度就越高。反之,某道工序没做好,那么出来的精气就会粗糙,甚至偏性有害。

 

问:逆四气的结果要如何理解,怎么与阴阳变化循环嵌合,现实中又如何指导我们的生活,甚至明白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更好地养生、合道。不至于病入脏腑而代价百倍。


答:抽象谈谈。逆四气,不生少阳,不长太阳,不收少阴,不藏太阴。换而言之,顺四气,生少阳,长太阳,收少阴,藏太阴,像是把能量合成以后贮存起来。


另外提供个观点,少阴君火,火旺以温祛冬日残留的寒气。太阳寒水,以降夏气炎暑。太阴湿土,以润秋气燥肃。少阳相火,以生水中真火。


养生要旨: 动而与阳同波,静而与阴同德。


问:“少阴君火,火旺以温祛冬日残留的寒气。太阳寒水,以降夏气炎暑。太阴湿土,以润秋气燥肃。少阳相火,以生水中真火。这句话不是太理解。


答:?通俗来讲,指身体合成能量,以应对气候变化。但是把握阴阳要建立能量平衡的思维,类似热极必反。六气是为了调和能量的平衡,而不是让能量无限的壮大。


天气与地气必然互补的,不然能量不平衡就会有能量积蓄,最终会出现能量爆发。

 

问:肝气內变是怎么变?


答:内变是指能量的量变到质变。


每个季节吸收了上一个季节的能量,以开始生化作用,所以逆春气,少阳不生,即一阳的能量得不到保存,原本该萌发的阳气开始产生异常变化。逆春夏秋冬之气下来,对整个身体的能量减损的描述是越来越严重的。

 

问:春夏秋冬有时说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有时又说春为厥阴、夏为少阴,秋为阳明或少阳,冬为太阳,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这么矛盾,不好理解。还有冬季太阳寒水该怎么解读这个名词?


答:阴阳是在同一个参照系里进行定义的。拿身体来说,四肢为阳,臟腑为阴。四肢里皮肤为阳,骨脉为阴。臟腑里六腑为阳,五臟为阴。也可以把阴阳分为三个等级,依次为厥阴,少阴,太阴,以及少阳,阳明,太阳。可见,参照系的变化,划分的层级不一,就可以把阴阳进行无限的对比或者划分。


把太阳在四季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变化作为参照系,可以如此划分,春少阳,夏太阳,秋少阴,冬太阴。


春为厥阴那个说法不对。把司天之气的阴阳划分为三个能量等级,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并结合司天六气的特点分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问:彭子益有个解释,说冬天时表面吸收的阳气潜藏到水下,地下热,地表寒,故称太阳寒水,有没有道理?


答:水为形,形由气生。


气承载了能量产生变化。有形才有性,有性才有胜克。归根结底是能量传导,堵在形的层面就会走不出窠臼。


问:我们是不是把补充知识学一下,再读内经。


答:后面的概念还有,司天,在泉,五运,岁运,天符,太乙天符,天干,地支,这些关系都得好好捋一捋。先把定义理解了,然后是运动规律,最后是推演。

 

前几篇的概述,黄帝对天地人体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所以他不能提出比较深入的问题,说的内容主要围绕生存,传宗接代两大问题,最后表达自己希望复归真人的心愿。四气调神大论,围绕生存问题展开,先理解素问的意思。


古人认为万物形成的过程分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素就是有形有质的阶段,“素问”就是围绕天地人的形质的问答。


灵枢”是什么意思?枢是指机关,灵是指神得一而灵。神如何通过机关施展他的“灵”妙?“灵枢”就是解释人体运作的灵妙机巧问题的,或者说神如何操纵人体运作,所以要细致去认识人体,“灵枢”更重要。


【感谢道法自然同道的精彩解读和解答,同时感谢读书群同道们的积极参与和辛苦整理】。本文是同道读书群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