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个性化阅读“活”起来

 GXF360 2017-07-09
让个性化阅读“活”起来

让个性化阅读“活”起来

王文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他们在阅读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着浓重的个性化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使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

一、 引导“悟读”,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应从“悦读”开始。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语文课堂必须“放飞”学生的心灵,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真切体会文本中山光物态的情趣,想象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感人的场面,领悟到人物真、善、美的情怀,领略文章的意境美。一句话“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即‘悦读’”。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悟”带来动力。因此我们要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掏”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如教学《荷花》时,可引导学生品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a. “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冲、露、伸、探、钻、长……)b. 读读这段文字,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用力、使劲、一个劲儿、生机勃勃……)c. 课件变化、播放荷花录像,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荷花想干什么?说什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努力……)通过引导比较品评文字,感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

二、 指导“研读”,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时,我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着力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为什么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览全文,自主读书,探究阅读,看看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表现聂荣臻将军的优秀品质。这种自主性的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潜心读书,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积极讨论,大胆交流着自己的见解,体现着发现者的愉悦。

三、 鼓励“演读”,发挥学生表现能力

编者严谨挑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透的意蕴,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鼓励学生以自己新的创意去表演读,学生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如我在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初步形成对《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的整体感知,但对文中精当的词、句和富有个性的语言还不可能有所领悟;能模糊地感知少年的机智,还不能感悟到故事中少年这个角色的鲜明个性。这样,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少年与吴王的对话来体会少年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为角色设计合适的台词、动作,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在应用中提高语言能力。表演中,孩子们特别活跃,努力地表现少年的机智、勇敢以及吴王知错就改的特点。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是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在最后的课堂延伸中,让孩子们讨论:少年的劝与大臣们的劝有什么不同?讨论后交流。此举主要是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积累语言。

四、 注重“创读”,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决定了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所选用的阅读方法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差别地解读文本,注重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产生火花,从而感悟文章语言中的内涵。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的?”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现在该怎样做,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五、 巧设练笔,主动参与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第四小节时,我设计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夏夜真热闹呀!蝈蝈在唱歌,青蛙在打鼓,小朋友在葡萄架下听故事。这时你最想变成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想变成弯弯的新月,为迟回家的人照明。”有的说:“我想变成一只青蛙,去捕捉稻田的害虫。”有的说:“我想变成一道彩虹,带着小朋友到天空去玩耍”……我让大家把所说的写在纸上,再配上美丽的画,并在小组中交流。这样的说写结合,主动唤起学生们的美好回忆,拓展想象的空间,进一步促进语言的内化和外显。相互间的交流,还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同时也让“给予是快乐的”这一美好情感在学生心中深化。基于学生发展,关心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充盈着的是宽容与人文关爱。阅读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构建对新内容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个性化平台,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其心态才能保持开放,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个性化阅读才能闪耀出个性的光芒,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读这个世界。

(作者单位:丹阳市窦庄中心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