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记: 捕捉生活中的精彩

 GXF360 2017-07-09


郁 盈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大力倡导的学生语文素质和素养的核心内容。可如今孩子的习作能力却很不理想,有的作文与“假大空”挂上了钩,有的是“编、改、抄”。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发现,写日记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有非常好的效果。写日记对小学生来说,能够有效训练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寻找写作灵感,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极好的练笔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日记对学生的写作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帮助。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精彩的日记,为写作夯实基础呢?

一、细心观察,激发兴趣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有些学生初写日记时,每天为写什么而绞尽脑汁。因为许多学生都生活在自己有限的空间里,脱离了生活,导致认知水平和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日记内容平淡而没有新意,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在平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身边有趣有意思的人和事。只要他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到的事情记下来,都要给予鼓励。当学生对观察产生了兴趣,能够把观察到的写进日记之后,再要求他们在观察中做到准确、细致、透彻。只有这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日记才能写得真实、生动、具体。

1.带一份欣喜去观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任何事情兴趣是第一位的,有了兴趣就有了前行动力。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一直强调兴趣在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在日记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带进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让他们的日记有内容可记,包括动物、植物、布偶等。也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校园内举行的各类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带着一份欣喜,一份开心去观察,定能发现事物独特的美。

2.带一份期盼去观察

指导学生写日记,要让他们带着期盼去发现、观察。可以在教室里种一盆植物,养一条金鱼,让学生连续几天观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日记素材,一举多得。哲学家费希特有言道:“教育首先是培养人,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求知的原动力,更是他进行创造的基石,老师应给予理解、保护和支持,不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平时教学中,我一直致力于孩子好奇心的唤醒。我曾经带着学生在教室里培植了一盆绿豆芽,让学生每天观察变化,并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孩子们每天乐此不疲地观察着,记录着。

3.带一份思考去观察

校园内外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事情,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孩子们都在亲身经历,因为他们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之前要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真正体会怎样获得真实生动的日记题材,学会带着思考去观察,知道要写好日记,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

罗伯特·费舍尔在他的《教儿童学会思考》一书中指出:“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学会思考,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老师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思考者,学生才能体验到写日记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又能促进写作,是一种良性循环。

二、方法多样,赋予灵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倡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只有让学生说想说的话,他们才会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练笔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所以在引导学生写日记的起步阶段,老师要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动笔。日记的形式很方便,最容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也能进行各种文体训练。但是如果方法单一,学生就会心生厌烦。因此可以把写作形式改一改。

1.插图日记增趣味

艺术家为儿童设计的插图已遍布现代设计领域。在书籍装帧设计、产品设计以及平面广告设计方面,儿童插图变得越来越流行,它不再仅仅是儿童的专属,更是一些新潮的年轻人追逐的富有童趣的个性物。它所体现出的价值已从传统的“文难穷尽,以图补之”延伸到了众多领域。

对于这一潮流,老师可以充分应用到学生的日记中来。日记配上插图,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写作方法。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陶冶爱美情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合作日记添创意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日记教学也可以借鉴这一方法,改变那种总是让学生独立写日记的单打独斗的做法,进行合作日记的大胆尝试。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经常变换的模式中进行“合作日记”,不仅为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互相学习借鉴的学习氛围,也极大地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大胆启用“循环日记”的方法,将班里46名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一组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大家每天轮流写日记。这样既能取长补短,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多种评价,精彩纷呈

评价是日记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写日记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对日记常常是精批细改,结果是高耗低效,老师辛苦,学生却没有进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悉心呵护学生的每一丝创新与发现。

1.鼓励引导多受益

学生的日记,除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还可鼓励学生结合日记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在多形式评价中,老师要力戒“评多导少”“优少病多”,注重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每一次评价中受益,提高表达、评价能力,从而使写日记的能力不断提升。

对学生日记的评价,也是跟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一次很好的机会。把温暖的关切、诚挚的问候、真情的鼓励都融入语言文字中,学生一定会倍感温暖,铭记在心。有人曾经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是对立的。”学生只有感受到关爱,体会到关切,对于日记的温度才会提升,并唤起学生对未来和生活的希望,让心灵获得一种幸福美好的体验。

2.分享交流同进步

学生的日记,也可让学生相互点评。可把精彩的和一般的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评价。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玛利亚·蒙特梭利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他们相互评点的过程,就是释放他们内在潜能的过程,也是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历程。

要鼓励学生把日记带回去让家长评价。家长了解学生习作情况,能为家庭教育奠定好的基础,发挥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不可代替的作用。李岫云曾大声疾呼:“父母是孩子们启蒙教师,孩子是母亲的一面镜子。”老师必须让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日记教育中来。有了家长的参与,定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日记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动力。

日记,促使学生捕捉住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与老师沟通了心灵,充分享受写作的乐趣。我们应借助日记这把金钥匙,帮助孩子打开写作殿堂的大门。要用真情悉心浇灌学生创新的幼芽,捧着一颗爱心和他们一起聆听花开花落,一起欣赏云卷云舒,让他们在日记写作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书写生活的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