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文人相轻,我相重

 昵称40077028 2017-07-09

钱钟书与陈寅恪皆出身于学问世家,皆留学海外,皆学识渊博,性情耿介。钱少时学于清华园,陈已为“清华三巨头”之一。然陈之些许学问,钱不与苟同。

一九七八年,钱同中国学术代表团出使他邦,语及文学研究,曰:“精细之考应不以文研为终止,不以之喧宾夺主。”并以春秋笔法提及陈之研:立新国前,一学者曾因己学问之渊博与心之缜密,考唐之杨贵妃入宫时是否身洁?然此问同一比济慈饮食、普希金抽不抽烟等西方研究之论更为无谓之问。

同年,一海外历史学家登钱门,言韩愈于台湾之后正为白居易之“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立于官堂上,以为白有“诽谤韩愈”之嫌,继而引陈寅恪之作《元白诗笺证稿》,始觉白所述之事为实。钱不以为然,觉此“退之”非韩愈之字,而为另一服食丹药致死其人之字。历史学家顿悟,晓陈之学问于钱而言,钱不都以之为然,仍存保留之势也。

钱持此保留之势,久矣。早于一九五零年,《元白诗笺证稿》线装本出版,陈对此甚欢。书一出,陈便将些许赠与其师友学子,钱亦在其中。因陈赠书时亦曾夸钱早年一代表作,钱便回信谢答。除此外,便无他话。钱、陈二人有师生之谊,钱父陈父亦有些许交情。然钱以“一向不敢高攀名流”之势,足以道明其不以陈此杰作为出众之作。

一久八四年,钱评此书“刻舟求剑,故未卒读也”,“他年必有书呆子据此而去陈寅恪之考《会真记》者”。然,据此以“钱看不起陈”未免有失偏颇。陈之诗词,钱由衷钦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陈一爱徒整理陈一书稿,察其有所缺漏,加上其诗稿收集不齐、毁损厉害,遂请钱帮之校订,并将其缺漏之字补上。受托后,钱甚专。陈诗缺漏之字不多,然每补一字,钱皆要反复斟酌。既要顾及文字之贴切精美,亦要考虑与其意相融相合,偶得一佳字,钱便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杨绛言,钱晚年极欣赏陈之诗作,并言,若早知陈如此会作诗,学于清华园时,定会选修陈之课。

显,钱虽不喜陈意气用事之考证,觉此掩盖文学思想艺术之光芒。然,钱之批评仅为陈之些许考证方式,并未从整体否定陈于文学研究史上之成就。钱对陈之诗词喜欢超常亦说明其对陈之见为一事归一事。

古人常言“文人相轻”,但众多文人于学术批评中皆渗透着深刻之理性精神。如胡适与陈独秀,其两人之政治文学观念诸有不同,然当陈被捕后,胡仍以老友之身份屡次出手营救。再如鲁迅与林语堂,二人曾相得,亦曾相争,可鲁迅逝世后,林仍写文怀念,高度肯定其文学创作之思想艺术成就。

真正学问无须拔高或夸大,真正学问家于学术批评时仅就事论事、一事归一事,这恰是尊于文学规律,亦是呵护学术良知。而今我等,皆看重那年代之学术大家,然其本在于其身之求实也。

钱钟书:文人相轻,我相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